环保即探险

2019-03-28 01:51
户外探险 2019年4期
关键词:月刊户外运动荒野

户外运动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吗?

大概两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职场选秀节目,一名户外圈的老前辈被邀请做Boss嘉宾。

这名老前辈50岁开始玩户外,登了12座雪山,跑了100场马拉松。在节目中,他以一种高傲的姿态,极力怂恿应聘者开始跑马拉松,说马拉松治百病,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还可以改变他苦闷的人生现状……看到这里,我关掉了电视。

如今,各大运动公众号的文章里也都弥漫着“爱跑步的人一定会更好”的鸡汤论调。运动或许可以改变你的身材,也会让你有更多的谈资,有时还是很好的发泄方式,但我从不认为运动会真正地改变一个人。

无论是跑了100个马拉松,还是登顶过了几座8000米,你还是那个你。只有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为何而户外运动时,才能真正地认清自己,进而改变自己。

但是在众多探险形式中,我认为唯独“环保”是一个例外。它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让人心向良善。因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探险,志在融入自然,而环保者的每一次探险都在自然中拯救生命。

有人会说:哦,环保,这跟你们户外探险有什么关系啊?

环保即探险。

攀登到高海拔考察冰川融化,這是一种探险。穿梭在高黎贡的原始森林里,记录长臂猿的行为习性,这是一种探险。在成都周边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里,寻找消失的雪豹踪迹……这都是探险。即使这种探险不会标配冲锋衣、大背包和专业的徒步鞋。

在采访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总干事张伯驹对我们说:“户外爱好者就是深入荒野的先锋。”无论是在孤身绝壁,还是白水漂流、荒野丛林、空气稀薄地带,探险者可以深入到环保人士所不能及的人迹罕至之处。在4月刊《绿孔雀保卫战》的故事中,就是这群漂流爱好者,帮助一群环保人士采集到了绿孔雀存在的重要证据。

说到绿孔雀——4月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季节,但艾略特偏偏在《荒原》中说:“4月是最残忍的季节。”我们在4月刊的专题里,策划了一个既有生命力又很残忍的专题:拯救绿孔雀。

我们熟知的孔雀一般是蓝孔雀,而绿孔雀则是中国唯一的原生孔雀,在中国已经不到500只了。现在,它们可能就要失去最后一片栖息地。

在采写绿孔雀专题时,我们常常加班到深夜。几位编辑会抓狂、叹气、不断地问自己:我们现在写的每篇文章、每个字,如果不能直接改变这一切,那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不是所有的探险都是在山里,对于人生和意义的探索是贯穿我们一生的命题。一本杂志,一个专题,或许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我们只是在记录这个时代。但在这个需要为濒危动物发声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这一点,就已经承载了我们全部的意义。

猜你喜欢
月刊户外运动荒野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画与理
冬季户外运动
画与理
画与理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2011年《小说月刊》转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