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康复推广的思考
——基于对运动损伤及亚健康人群的市场分析

2019-03-29 08:24熊琳琳许泳琪袁粤先许荣广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亚健康大众康复

熊琳琳,许泳琪,袁粤先,许荣广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1.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理论模式由健康疾病模式向亚健康疾病模式转变,人们随之会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亚健康状态”于1997年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确定,其定义为无临床特异症状及体征,或存在非特异的主观感觉却没有临床诊断证据,但已出现潜在疾病倾向信息的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体质与心理失衡状态[1]。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造成的身体损伤,在身体条件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发生运动损伤[2]。对运动损伤的研究及其康复治疗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性疾病,保障运动员的训练效率,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3]。

当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则需要对损伤进行治疗康复。运动康复是对功能障碍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恢复。运动康复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4]。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是在掌握运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体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理论、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的高级康复治疗师。由于运动康复是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社会对运动康复的需求日益增加与社会对运动康复需求的认知缺乏存在矛盾,因此本文拟对广州市大众运动损伤及亚健康发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运动康复的市场实施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州市20~65岁,体检未发现有重大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非体力劳动者。共发放运动损伤和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400份,经过审核,共得到有效问卷376份,回收率为94.0%。

2.2 问卷调查内容

2.2.1 调查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

2.2.2 “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调查问卷”和“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运动损伤调查问卷”。

2.3 亚健康的评价标准

研究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发放问卷,由被调查者自填问卷,并回收问卷。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此量表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编制完成。

2.4 质量控制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调查前的准备、调查过程、合格问卷的标准、受试者疾病评判、数据录入等各个环节。

3. 调查结果:

3.1 大众运动损伤率及其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参与调查人员在球类、跑步、游泳、健身等运动过程中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约占总数的83.15%。再结合表1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在不同程度的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和跑步运动,运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7.29%和51.60%。这是由于球类和跑步运动是学生较喜爱的运动项目,开展较为普及。球类项目损伤相对集中,强度大,身体直接接触多,对抗性强,许多动作都是在快速起动、急停急起、跳起落地、急转变向等多变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田径项目虽然没有直接的身体解除与对抗,但一般训练量与强度大,有些技术动作难度较高,再加之根据个人周围场地与器材设备不完善,不具有运动场的塑胶缓冲田径场,故损伤发生率也高。

表1 运动损伤项目的统计表(多选)

3.2 大众运动损伤后生活影响及其治疗信息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由表2统计可知约83.13%的人运动损伤后均对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只有极少数人群是对生活有严重影响,约占总数7.98%的,因此运动损伤一直受不到大家的广泛重视。根据表3统计,大部分成年人在运动后受到紧急严重的损伤会选择去医院治疗,而一般的损伤则选择不就诊,因此易留下一定的后遗症。由表4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大众获取运动损伤后进行治疗的信息渠道主要是通过有认识和此专业的人的介绍,而奇怪的是只有一部分会从医院或是网络正规途径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这说明医院或是运动康复宣传力度不足,大众对于运动损伤后进行治疗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获取的信息也就不够全面、正确。因此大众公共部门应该加强体育健身的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并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向大众传授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尽可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

3.3 大众亚健康状态

被调查的20~65岁376份有效数据中,不同类别人群健康状况分布情况见表。χ2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历和职业亚健康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进行SPSS卡方检验。其中女生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统计有显著性差异(χ2=3.469,P=0.004);亚健康高危职业人群(办公人员、医护人员和教师)由于长期从事压力、紧张且久坐不易运动的亚健康发生率更高,统计有显著性差异(χ2=34.340,P<0.001)。高学历的人群也相对发生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两年亚健康的研究重点逐渐向高危职业人群的研究,而且针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即康复体育运动处方的研制也逐渐成为热点内容。高危职业面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压力,读书考试紧张、工作量和责任的增加以及人际关系、经济问题和生活节奏等,加上不规律的作息、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为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所以当代亚健康人群急需运动康复调整自身健康状态。

表2 运动损伤对生活影响、就诊渠道以及获取治疗信息调查统计表

表3 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表

3.4 大众对于运动康复的了解调查结果

根据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66.76%的大众获取运动康复方面信息的渠道是通过网络宣传,这样了解到的信息有一定的营销意图,而且比较片面。只有一部分会从医院或是新闻等正规途径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分别占30.32%和33.24%。这说明医院或是政府部门对于运动康复宣传力度不足,大众对于运动康复方面信息没有正规的途径,因此通过带有一定营销意图的网络上获取的信息也就不够全面。大众了解到的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有理疗、中医治疗、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等,比较片面,没有整体全面的认识,见表4。因此医院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体育健身的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运动康复的认识,进一步治疗运动损伤、改善亚健康状态和提高生活治疗。

4.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推广对策

4.1 运动康复的现状分析

资金短缺、投融资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运动康复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首先我国运动康复制造业处于高稀缺、少中、多低端的状态,因此要加大制造业的科技含量,要加大科研投入和教育投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运动康复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就是缺乏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5]。其次我国的运动康复设施和场所多数处于康复和医疗机构,部分私营场所设施散在城镇,农村基本空白,此状况限制了运动康复的普适性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社区康复的有效性、社区康复的经济性已被证实,社区康复这一实践途径是当今世界大力推广的新型途径,是康复发展的趋势[6]。因此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社区(农村)运动康复产业,使运动康复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是我国潜在的发展机遇。

表4 大众获取运动康复信息及治疗的方式调查统计

4.2 运动康复需求的条件

发展运动康复产业有助于应对现在和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在我们的抽样调查中,超过75%的非体力工作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的比例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中间状态,如果亚健康状态持续存在,任其发展,一旦突破躯体免疫系统极限,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再加上近年来大部分人群选择运动来提升身体素质,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据我们的调查显示83.15%的成年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和跑步运动,主要是大众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状况和身体的承受能力,也未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身体机能无法适应运动强度时,对身体造成隐性的伤害,造成严重损伤身体机能。所以我国大量的亚健康人群及运动损伤患者是运动康复疗治的主要对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保健,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消除那些不利健康的因素,恢复健康。急性病恢复期、久治不愈慢性病、生活方式病、心理精神障碍、残疾人、运动损伤等患者的康复及干预也是康复工作的目标。

4.3 运动康复辅助性产业的发展

辅助性产业主指非政府单位,大学和科研所代表的运动康复产业的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人才及产学合作等层面[7]。辅助性产业是对应运动康复产业关联强和涉及层面广的特色,属于间接关联产业。运动康复产业需要与产业外组织保持关系密切。一方面,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高校与科研院所如何适应当今世界形势,不断深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实力,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另一方面,于企业而言,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技术研发力量,难以贯彻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道路,企业自身发展受到牵制。两方面的刚性需求,给产学研究的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产学研究双方各有所长,通过开展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4.4 政府:宏观调控,帮助社会建立运动康复认知

运动康复产业目标不同,其战略和结构也不尽相同,政府治理模式会影响运动康复产业的战略和结构,并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民族文化特色[8]。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政府为运动康复产业提供改革和创新的原始动力,有助于运动康复产业提高效率、提升质量[9]。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新的医疗改革方案走向落实之际,运动康复产业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关注点,亟待开拓。因此我国政府可以发挥在宏观调控运动康复产业方面的杠杆作用,帮助整个社会建立运动康复认知,并将运动康复保障建立成为社会医疗保障的一部分,加大运动康复观念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帮助社会建立对运动康复的认知。

根据我们针对广州市不同职业及年龄阶段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及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多,大众对于健康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运动健康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亚健康大众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