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911年齐齐哈尔地区鼠疫问题浅析

2019-03-29 11:55任璐于耀洲
理论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鼠疫政府

任璐 于耀洲

摘 要:1910—1911年,东三省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鼠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之一。鼠疫爆发后,齐齐哈尔政府设置防疫机关,采取了排查病人和疫死者、隔离、焚烧掩埋尸体和切断交通的措施。最终,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四个月的鼠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齐齐哈尔;鼠疫;政府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1 — 0008 — 04

齐齐哈尔位于大小兴安岭之间、嫩江中下游。自建城之日起,齐齐哈尔就担负保卫边疆的重任,成为黑龙江地区军事政治文化中心。1910—1911年,齐齐哈尔爆发了晚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鼠疫。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此次疫情的概况、政府措施及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鼠疫疫情概况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啮齿动物(如旱獭),借蚤类为媒介在人群中传播。

(一)疫情的爆发

1910年末,中国东北鼠疫爆发,关于首例疫情产生的时间地点有几种不同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1910年10月26日在俄境内发生〔1〕;第二种说法有4种时间,分别为在1910年10月8日〔2〕8143,10月24日〔3〕74 ,10月25日〔2〕8207,10月26日满洲里发现首例疫情〔4〕1050;第三种说法认为在1910年10月的海拉尔发现首例疫情〔5〕572。暂未有确实史料证明哪个更真实,本文不做深入探讨,暂以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为起点。

根据《东三省疫事报告书》记载,1910年10月25日,在满洲里出现首例疫情,11月8日,齐齐哈尔地区发现疫情,7个月内鼠疫传遍了整个东三省。〔2〕8207“据统计,死于此次鼠疫的人数达6万余,仅东北地区死亡人数即达51155名。”〔6〕109

就黑龙江疫势来说,“考其疫势,由满洲里起点,即沿东清铁道一传至呼伦厅,再传至龙江府,三传而趋重于哈尔滨,综计黑省染疫各属共十有六,要皆偏在省界南部,罔非直接间接受哈尔滨之蔓延。”〔2〕8208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得知,此次鼠疫齐齐哈尔地区共计死亡1432人,死亡人数远远多于满洲里和呼伦贝尔盟。造成齐齐哈尔地区疫情严重的原因是,齐齐哈尔处于东清铁路沿线,且交通相对发达。

(二)齐齐哈尔地区鼠疫的传播

奉天防疫总局编写的《东三省疫事报告书》里详细记载了齐齐哈尔地区鼠疫的疫区分布、染疫时间和疫毙人数。

齐齐哈尔的分为城区和农村两个区域。

(1)城区的疫区。以城区南门各大街与新立屯两处为鼠疫传入齐齐哈尔的起点。全城有六个警区,其中第五、六两区的疫情最重,因为第五区地势低,房屋矮小,居民贫苦,缺少卫生观念;第六区的伙房小店最多,茅屋里住户拥挤,又最接近齐昂车站,所以传染时间最早、人数最多。

(2)农村的疫区。齐齐哈尔辖境,南北长400余里,嫩江纵贯全境,以江东、江西两区分界。江东区染疫村屯共27个,起点在十二里台,因居民赵金有外出购物,染病回家,不久全村就有10多人死亡。江西区染疫村屯共16个,起点在雅布气屯,因居民周长安在省城病院当看护夫,染病回家,同屯的人都被感染,数十人死亡。

从染疫时间来看,此时处于冬末春初,齐齐哈尔地区冬季极其寒冷和漫长,人们大部分时间待在室内,空气不通畅,鼠疫杆菌通过飞沫迅速传播,加上恰逢春节期间,民众纷纷购置年货,走亲访友。同时满洲里发现疫情后,俄方驱逐华工,大量华工投亲靠友或归乡〔7〕100,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染疫。

此次鼠疫共歷时135天,死亡1432人,1910年11月13日发现首例疫亡者,直到最后1911年3月27日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二、政府举措

面对此次严重的疫情,齐齐哈尔政府采取如下措施,积极控制疫情。

(一)设立防疫机构,推行赏罚制度

齐齐哈尔地区的疫情发生后,防疫机构的建立迫在眉睫。1911年1月19日,全省防疫总会正式成立,萧延平为防疫会会长,鹤鸣为副会长,统辖各项防疫机关暨城乡各区。该会行政机关由全省防疫总会和各地方府厅县州防疫会组成。省城齐齐哈尔的组织,有检疫所4处,隔离所3处,灾民栖止所3处,总检病室1处,诊治病处6处,疑似病院2处,调查团省城城乡各2处。省城六区各区各派医官一人,聘请日本医生二人,委派本地绅士每区二人为调查员。此次鼠疫流行期间,清政府派留学英国、并曾在德、法等国从事细菌学研究的医学博士伍连德到黑龙江主持防疫事宜。他“先后在哈尔滨、三姓、拉哈苏苏、大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建立过5所防疫医院。”〔8〕211

由于防疫工作风险大,各级防疫人员都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为保障防疫人员的权益,并激发他们的斗志,1911年2月3日,东三省总督锡良上奏清政府,对有关防疫有功人员给予褒奖或抚恤。“疫气蔓延,人心危惧,请俟事竣将在事出力人员,照异常劳绩保奖,先予立案,俾资激励,以消灾病”,“拟请在事官绅、中外医官、医生暨巡警、弁兵等,俟事竣,择其尤为出力者,照异常劳绩保奖;其染疫死者,依阵亡例优恤”,朝廷应允,2月10日批复:“此奏固属可行,著允如所讲。惟一切防疫销疫事宜,该督抚等务当仰体朕意,认真妥速办理,以卫人民。”〔9〕1266

1911年3月23日,黑龙江省防疫会为已故区官文凤请奖:“区官文凤,因公染疫病故,自应照章给予赏恤银两,希即传饬该家属赴会具领可也,此覆等因奉此查本会给恤医官及巡警人员章程,均照薪水十个月发给该区官。”〔10〕2350

1911年6月13日,黑龙江省防疫会为消防病院疫故夫役请恤银:“消防病院疫故夫役,按原定每月饷银八两,照十倍给予恤银。”〔10〕2349

同时,在防疫过程中,对玩忽职守的人员也给予了惩罚。

1911年3月,黑龙江巡抚周树模致电清政府,要求罢免黑龙江民政使赵渊:“悉黑龙江民政使赵渊很任性,喜怒无常,遇事把持,奴隶属吏。近因该抚责成该司督办防疫,遇有不合,稍加诘问,辙敢肆口谩骂,如此举动,实属不知大体。赵渊着即行开缺,并交部严加议处。”〔11〕26赵渊很快就被罢免。

1911年3月16日,黑龙江巡抚周树模致电清政府,要求罢免龙江府知府黄维翰:“署龙江府知府黄维翰办理防疫,具报不实,请即行革职。”〔10〕354随后,黄维翰被罢免。

此次鼠疫促使齐齐哈尔地区防疫机构的建立。同时,赏罚分明的制度保障了治疫工作顺利进行,使鼠疫在一个月多后被有效控制。

(二)制定防疫措施并给予积极实施,确保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新成立的防疫机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排查疫情和焚烧疫病房屋。隔离感染者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政府工作人员每天都对感染者逐一排查并上报疫情。防疫人员“逐日检查疫病人数、年岁、得病日期、服何方药、全愈、亡毙及自代焚埋,按宗列表上报。”〔10〕2350并派“防疫兵,与巡警配成六股,挨屯挨户详细迭查现在疫势。”〔10〕2350感染鼠疫而死亡者的房屋,会被及时查封。对疫病房屋“用硫磺药水熏洒一次,暂行封闭”〔10〕2350,待鼠疫被控制后再行焚毁。对房屋的焚毁,直接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加上民众对疫情的危害认识不清,从而导致民众隐瞒疫情不报,进而增加了排查的难度。随着疫情加剧,民众逐渐认识到鼠疫危害性,加上政府给予的焚毁房屋的补贴,广大民众由最初的抵制變为与政府的配合。“至因防疫焚烧房屋,无论中外人民所有者,皆应酌量给价。”〔10〕2350在政府和民众的努力下,疫情势头逐步减弱。

2.隔离。当检疫人员发现染疫病人后,送至疫病院,疑似染疫病人则送往疑似病院,其家人及亲近之人则送往隔离所。疫病院收治的鼠疫患者,分别住在轻病房和重病房,随着病情轻重调换病房。疑似病院收治尚未确诊鼠疫的患者,如果入院后确诊为鼠疫,被送到消防病院;如果不是鼠疫,被送往卫生医院。隔离所收容染疫及因疫死亡者的家属、同屋的人等,为防止传染健康的人而设。对于不愿意去隔离所的人,也可自行隔离,但要报告防疫员,对其住宅进行清洁及消毒。

3.焚烧掩埋尸体。检疫人员和搜索队一般以焚烧或掩埋的方式处理疫亡者尸体。但在处理疫亡者尸体过程中存在问题。一方面,有的“愚民无知,往往有疫毙□焚房屋及烧尸体,竟弃尸于深山、河岸、雪堆中”,另一方面“又或隐匿不报”。因此,政府“仰该区官遍处搜寻,遇有弃尸从速焚化或掩埋。”〔10〕2349查疫员和当地官员会组织其亲人或由政府焚化,“(查疫)员见有露尸立刻饬亲属焚化或掩埋,其无主者,即雇人焚化,每人带钱五百吊应用,事竣报销。”〔10〕2349尸体可由政府或是亲朋火葬,具体情况如下表:

4.断绝交通。东北地区铁路公路较中国其他地区发达,人口流动频繁,这也给疫情控制带来不利因素。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发达于其他地区。疫情发生后,为了控制疫情,政府采取了断绝交通的办法;尽最大限度控制人口流动。“省城客店、小伙房及居民铺户,也一律不准容留外来过客,杜绝一切外来疫源。龙江府辖境南北长四百余里,东西相距里数超过四百里,旧设乡镇巡警分为八段,每段警兵仅8人,由龙江府每段添马队十人把守各村屯,禁止行人往来。”〔2〕8375“自2月9日至3月3日止,其以南各地之行旅及货物一律禁止进省,并在距城30里外派驻兵警遮断交通,又将齐昂铁路暂行停驶。”〔12〕“直隶省也停开了天津到德州的火车,黑龙江省也停开了齐昂线的火车。”〔12〕断绝交通,使得感染疫情的病人只能呆在原居住地,减少了疫情的传播。

5.发放药品和消毒品。为控制疫情,政府采用中西医各种药品,主要有“通关散、至宝丹、白虎麻杏石甘汤、养救生汤。”〔10〕2349“(1911年)1月30日至2月8日,计治愈者101名,疫故者177名,2月9日至2月18日,计治愈者118名,疫故者218名。”〔10〕2349中医对鼠疫个体有疗效,但对于整个疫情无法控制。虽然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对鼠疫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能治愈一部分病人也难能可贵,“克钦屯住户崔小富服用仁丹白虎汤等药调治痊愈,请发仁丹、升汞、石炭酸等药杜绝传染。”〔10〕2350黑龙江省防疫会将药方印刷出来分发各地,药方如下:

消毒品用于掩埋尸体和给疫病房屋消毒,一般基层官员都可在防疫会领取药品和消毒品,治疫和防疫同步进行,“石炭酸9瓶一路消毒用、盐酸2瓶一路消毒用、硫磺100斤赴各屯发给各屯、石灰1200斤在花尔屯大道三家子埋人用、卧龙丹2瓶、水药200付和石化汤6付发给特木乡各屯屯长存在官庙防患愈未然。”〔10〕2350上述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三、影响

1910——1911年爆发的这次鼠疫给齐齐哈尔地区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方面,鼠疫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但另一方面,政府在应对此次鼠疫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为近代齐齐哈尔的医疗卫生事业奠定基础。

(一)鼠疫防治成效

1.公共卫生观念树立。由于生活水平落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浅薄。鼠疫发生后,民众逐渐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持院落整洁,房屋勤通风。政府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1910年12月,《盛京时报》刊发黑龙江警务公所拟定的《检疫章程》,对公共卫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住户与清道夫应逐日打扫街道巷里的污秽地方;各住户每天打扫厕所,并撒生石灰。掩埋死的牛羊和不干净的饮食原料。各所检疫委员预备瘟药以备急需。疫病流行时,戏院、妓馆等营业场所均得暂时封禁。”〔13〕250此项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还增强了公共卫生观念。

2.医疗体系完善。1911年4月,黑龙江省督军周树模、巡抚赵渊拨专款,在道胜银行旧址将省卫生医院改建为黑龙江省官医院(今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委任龙江知府王守杜为监督。〔8〕211〔10〕2354黑龙江省官医院,是齐齐哈尔市第一座西医院。官医院设内、外、妇科和手术室、中医诊室等。此后,日本人和俄国人也在齐齐哈尔开设医院和药店,对病患的治疗与疫情的防疫起到了积极作用。

3.卫生行政体系建立。在这次治疫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卫生行政体系的建立。清末,“1907年建立黑龙江行政公署,在行省公署巡警总局内设卫生局,管理中医中药、防瘟疫、检查食物、视察屠宰、组织清扫队清扫街道事项。”〔8〕425 在1911年4月,黑龙江省城巡警局改为黑龙江省城警务公所,省城警务公所下设总务、行政、司法、卫生等科,司法科职掌清道、防疫、食品检查、视察屠宰、医药管理等事项中〔14〕179,政府分工更详细,防疫被纳入监管体系中,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二)鼠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治疫措施的两面性。由于政府为控制疫情,采取的强制措施,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商业发展。当时“齐齐哈尔是西满地区的铁路交通中心和主要商品集散地。”〔15〕在齐齐哈尔,因黑龙江省“以南各地之行旅及货物一律禁止进……又将齐昂铁路暂行停驶,省垣货价因之昂腾,民不聊生,加以近日鼠疫尤极猖獗,死者无算。”〔12〕城内城外交通隔断,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进程。

2.制度上的缺失和官員的不作为。齐齐哈尔在鼠疫发生时没有官方医院,都是临时成立的防疫所、检疫所、隔离所等,“三省防疫机构与人员配备规模不等,奉天省有防疫机构895个,人员3014人;吉林省有防疫机构777个,人员7873人;黑龙江有防疫机构74个,人员93人。”〔12〕250黑龙江省防疫机构数量仅为奉天省或吉林省的十分之一,防疫人员严重短缺。同时,在处理疫情中,部分官员玩忽职守,消极怠工,例如赵渊、黄维翰等等。反映部分官员对社会和民众生命的漠视

1910——1911年齐齐哈尔地区鼠疫是该地区有记载以来第一次鼠疫,由满洲里传入,波及齐齐哈尔城区及农村,历时135天,共死亡1432人。疫情发生后,政府设立防疫行政机关,采取了排查疫情和焚烧疫病房屋、隔离、焚烧掩埋尸体、断绝交通及发放药品和消毒品的措施,最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民国政府成立后,齐齐哈尔地区又受到鼠疫威胁,医疗体系和卫生行政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李文海,夏明方,朱浒.中国荒政书集成(第12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黑龙江近代历史大事记1840-1949〔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满洲里市委员会,编.满洲里市文史资料(第9辑)〔Z〕.2003.

〔5〕张剑光.三千年疫情〔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6〕焦润明.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J〕.近代史研究,2006,(03):106-124.

〔7〕王延华.齐齐哈尔移民史〔M〕.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4.

〔8〕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第47卷卫生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9〕锡良.锡良遗稿奏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59:04.

〔10〕龙江县档案馆〔Z〕.全宗39.卷2349,2350,2352,2354,354.

〔11〕叶志如,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宣统朝上谕档 (第37册 宣统3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12〕盛京时报〔N〕.盛京时报影印组辑印,1985.

〔13〕焦润明.中国东北近代灾荒及救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14〕编审委员会,编.齐齐哈尔市志政治卷〔M〕.合肥:黄山书社,1999.

〔15〕杜品,王劲松.齐齐哈尔城市近代发展史(1691—1945)评述〔J〕.东北史地,2013,(02):55-59+97.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鼠疫政府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鼠疫“六问”
重新认识鼠疫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嫩水龙沙
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完形填空三则
达斡尔族与兴建齐齐哈尔城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