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国匠:园林与生活

2019-03-29 03:08吴光荣
检察风云 2019年2期
关键词:鸟笼苏州园林

吴光荣

地处太湖东岸的苏州,古称“姑苏”,自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此建都肇始,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宋室南渡以来,伴随着人口迁徙的加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逐渐由中原转移至江南,所谓“苏常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苏州长期以来就是江南之重镇,曹雪芹更称赞苏州为“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可见苏州在全国经济和文化中的重心地位。苏州的繁荣与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和艺事活动密不可分,著名的“明四家”便皆在苏州从事创作,可谓文人荟萃、艺事频仍。历史上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是苏州繁荣的基石,时傅《埭川识往》云:“吴中人才之盛,实天下甲,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所不及。”在文人活动的推动和影响下,能工巧匠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苏州手工艺的工巧雅致和文化气韵自宋元以降已在全国独领风骚。

建筑师王欣运用组合、抽绎等形式语言,营造出五个独立且承传启合的当代园林空间,它们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苏州园林样式却又根植于中国传统园林之精髓。作为展览空间和视觉语言的总基调,五个园林空间分别构成了展览的五幕场景:

一、 屋山望遠:园林,是登高望远的忧思;

二、 入川眠波:园林,是面向溪山的心航;

三、 出入图画:园林,是诗酒联欢的醒醉;

四、 一角容膝:园林,是不群居角的孤寂;

五、 别壶去处:园林,是在家出家的反省。

依托五幕空间场景,分门别类展示了十六种苏州代表性手工艺。进入展厅,穿过“屋山”,一片开阔的“石林”呈现在观众面前,仿若置身真实的园林庭院和文房。赏石是苏州传统工艺中的代表性品类。造园之石,尚怪与丑,苏州尤以太湖石为最。米芾曾将赏石之法提炼为瘦、皱、漏、透,足见中国文化传统中石癖者超脱的审美情趣与自由之精神世界。南北朝以降,赏石传统开始从造园中分离,体量较小的自然奇石逐渐受到文人雅士之喜爱,它们被配以底座,或立于厅堂,或置于几案,以大观小,传递山水之美的意境。沿着山势顺坡而上,可于船舫内外领略虞山派古琴的当代面貌及其制作工艺。

继续在中国民艺博物馆前行,便可“出入图画”之中。在这里,《瑞鹤图》《听琴图》和《文会图》的意象交融合一,像极了一派诗酒联欢的场景,鸟笼、砚台、铜炉、蟋蟀盆等穿插其中的雅物清玩,别具一格,将展览推向高潮。最受注目者当推鸟笼。苏派鸟笼为方形顶,线扎、煎竹,造型规整文气、小巧精致,形似官印、无榫扎角、暗门锁笼是其主要特点,材质以竹为主,兼有红木、象牙、紫檀等。一只素笼大抵经整料、打孔、雕花、拉笼丝、打磨、抛光、煎煮、组装等步骤而成,紫檀笼与“冰梅顶”之工艺则更甚,苏派对鸟笼配件分外讲究,如笼钩、食缸、站杆等,均选名家配制。诗酒联欢过后,便至“一角容膝”之处,观者促膝于此,静观红尘世事,视线所及的明清砖雕和桃花坞年画,仿佛正是一个个故事的诉说者。

起身漫步,前方是一道曲折的栈道,象征着“夜宴”的曲终人散,展览亦于此进入尾声。这里正汇聚着展览中品类最多的苏州工艺。以家具、玉雕为例来看,苏式家具以继承唐宋之传统为基础,吸收当时文人的尚古雅致与简洁合宜的审美取向,在形式的自由和内蕴的厚重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其用料考究,以黄花梨、紫檀、乌木为主,时而也会就地取材,使用榉木,多不上色,亦不尚镶嵌、雕镂,取胜于造型,采榫卯结构,坚固稳定,线形组合多样,造型优雅洗练,以直为主,直曲结合,功能科学合宜,可谓中国传统家具最杰出之代表。

宋应星《天工开物》云:“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清时期乃苏州玉雕创作的最高峰,嘉靖、万历年间的琢玉能手陆子冈便出自苏州,至清代,苏州更几乎成为全国制玉的技术中心。经选料、开料、设计、粗雕、细调、抛光等一系列工序,一件玉器方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玉雕之图案虽题材丰富、形式各异,但大抵皆意寓吉祥,或作为护身、辟邪以及品德和礼仪的象征物。传统苏州玉雕选料考究、温润柔和、造型别致,琢刻技艺高超,尤善轻体薄胎和细部处理。栈道两侧,还陈列着苏州折扇、团扇、苏绣、缂丝、漆艺、核雕等工艺,门类众多的苏州工艺,连同曲折的栈道一同“汇入”尽头的“孤岛”,观者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今日之苏州工艺,其参与群体和传承创新较数十年前皆有了较大发展,在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保护背景下,“苏作”之美誉在今天愈加历久弥新。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立足民艺之收集、展示、研究、教学与传习,期以展示传统生活之美,为现代手工艺术发展与传统文化之活化提供知识源泉。

(图片供稿:钱云峰、王欣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鸟笼苏州园林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鸟笼逻辑
鸟笼
古董鸟笼:欣赏收藏两相宜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