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神山圣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9-03-30 09:46韩冰张倩倩朱青林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韩冰?张倩倩?朱青林

【摘 要】 本文概述了神山圣湖文化旅游相关的文献,阐述了神山圣湖文化旅游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了神山圣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注重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培育文化旅游人才;引进相关技术,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藏区神山圣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

【关键词】 文化旅游;神山圣湖;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对策

一、西藏阿里神山圣湖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1、人文优势

(1)生态资源方面。神山圣湖动物资源丰富,保护动物众多,由于气候寒冷,水生生物物种类较少,但其鱼类蕴藏量较大;山峰湖泊周边缓坡地带均为牧区用地。耕地资源集中在所在地的普兰镇、科加村、西德村、赤德村、吉让村、多油村、仁贡村周边坡度平缓地带。

(2)宗教文化方面。神山圣湖在象雄时期就形成了对雪山草地、日月星辰、山川湖泊和飞禽走兽等崇拜为特征的苯教,延续至今。佛教约在公元7世纪传入雪域高原,后来印度佛教、中原佛教与土著苯教文化相融合,逐渐嬗变为独特的藏传佛教,并形成了很多宗派。藏族人民对神山、圣湖崇拜信仰十分虔诚。

(3)民俗文化方面。神山圣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诸多盛大隆重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民俗传统习俗,包括祭祀、供养、祈祷、膜拜等活动,例如原始信仰中的迎鸟节、原始崇拜中的插箭节、羊文化中的牧羊节、煨桑节、转山节、水崇拜的沐浴节、冈仁波齐“达尔钦丹巴素兴节”、望果节等,使得神山圣湖崇拜演化成盛大而隆重的宗教节日和民间传统习俗。

2、区位优势

(1)地理条件。神山圣湖地处我国西藏西南部,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东部与日喀则市的仲巴县接壤,西与札达县毗邻,北与革吉县相邻,南与尼泊尔、印度交界,是国际口岸通商通旅的便捷窗口。

(2)交通条件。神山圣湖恶劣的交通环境已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比如,G219贯穿全境为普兰县对外交通主动脉;S207则在巴嘎乡与G219国道相连,为主要的南北内部交通线;阿里昆莎机场的落成,使阿里地区形成航空、公路并驾发挥作用的立体交通网;2010年底已完成公路路面的柏油化等,使恶劣的交通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

(3)旅游条件。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在《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中属西藏旅游空间布局“七区”之一;在《阿里地区旅游总体规划》中属于五大旅游接待中心之一,五大旅游区之一,另外五大精品旅游景区也包括神山圣湖旅游区,四大旅游廊道中也包含公路旅游廊道,同时也是一大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神山圣湖是西藏旅游板块中的精品,也是阿里地区未来旅游格局中的标杆。

二、神山圣湖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神山圣湖宗教文化发展状况

“神山”、“圣湖”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资源,更是宗教圣地,在世界宗教领域的地位崇高。在众多宗教经典的古典传说中,“神山”冈仁次齐“圣湖”玛旁雍措是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以及耆那教共同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的宗教圣地。对于“神山”冈仁次齐,在藏传佛教中,为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作为佛教的一种象征成为佛教信徒的一种信仰;在印度教中被称为“湿婆大神”的殿堂;在苯教中,被誉为“最神圣的神山”,360位神灵居住在此山之中;在耆教中,称它为“解脱的圣地”。对于“圣湖”玛旁雍措,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为“世界江河的母亲”。

2、神山圣湖旅游资源发展情况

为了更加突出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对每个评价要素设定权重值,并进行赋分评价。用系统、客观的方法来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评价值越高代表要素的积极意义越高,越重要的要素其权重值越大。最终得到普兰旅游资源等级评价结果。

结合以上评价结构进行分析,享有“世界屋脊”美誉之称的神山圣湖,具有优级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例如:其自身的自然资源具有典型的科考研究價值;麝香、鹿茸、虫草等贵重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民族特色浓厚,具有独特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民族服饰;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高品级的旅游资源中以文化类资源为主,自然类资源为辅,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及感召力,为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三、 神山圣湖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1、促进神山圣湖经济发展

神山圣湖所在的普兰县位于中国边境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地方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随着神山圣湖旅游的发展,当地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神山圣湖为主的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普兰县的主导产业,成为普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速普兰县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神山圣湖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普兰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它既带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成为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对于旅游服务业,神山圣湖旅游充分发挥了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

3、“一带一路”推进跨境合作开发

“一带一路”作为21世纪的热门词汇,带动与邻国边境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提出极大地带动了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为普兰县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使得神山圣湖的旅游业不仅能够享誉国外,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

四、神山圣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1、生态环境的脆弱

西藏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中“神山”冈仁波齐峰海拔为6656米,“圣湖”玛旁雍措湖面海拔约4500米。年平均气温较低,早晚温差显著,风沙大,极端的环境导致植被生长速度缓慢,当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遭遇破坏,很难恢复。这些都给神山圣湖发展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2、基础设施的滞后

据实地考察,神山圣湖旅游区所在的普兰县,由于海拔高、区位偏、人口少,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首先是交通,从陆上交通来看,通往旅游区的各条交通道路状况不佳,路途较远;其次,旅游区内的乡镇大多还存在供电、供暖不足,饮用水矿物质含量偏高等问题。由于高原反应难免成为游客的困扰,医用制氧、医疗急救等都达不到标准,卫生、通信、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都急需改善。

3、服务体系的缺乏

由于当地政府开发与管理意识落后,普兰县的景区大多没有建立健全的接待服务体系。基本存在着景区内基础设施差,缺乏安全消防设施,缺乏旅游线路指示牌, 甚至缺乏公共厕所和垃圾桶等设施,其现状与那些开发成熟的景区相比,显得十分落后,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就不可能真正开发旅游,实现发展。

4、低碳型生态旅游产品项目的缺少

游客在当地旅游过程中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及其他行为、活动都未很好地呈现出低碳化、生态化,同时,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过度开发、盲目开发、滥砍滥伐现象,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5、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碰撞

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使得这个地方被人所向往。然而在现代社会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主导文化传播下有很多藏族本民族文化的变化甚至流失,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发生了很多因文化冲突而产生的悲剧。

五、神山圣湖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建议

1、注重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挥当地政府主导作用,重点打造核心景区。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指导文化旅游适度发展,引导资金正确投向。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各项建设应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严格控制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数量与体量;对旅游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应科学合理的处理,倡导“低碳旅游区”的建设。

2、努力培育文化旅游人才

发展旅游离不开人才支撑,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首先,要正确使用管理人才。其次,要建立决策咨询专家库。要依托本地人才和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包括历史、宗教、建筑、民俗、语言、工艺、城市、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文化旅游专家库,为开发神山圣湖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专项研究和决策支持。最后,要不断培养各类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要结合当地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实际,设立专门的文化人才培训机构,防止宝贵的文化元素失传。

3、引进相关技术,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型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旅游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可靠地低碳技术支持;旅游科研机构要继续培养具有低碳理念,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不断加强同国际低碳技术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因此,将低碳技术推广到旅游业中并加以运用,不仅可以促进旅游相关企业生产出低碳化的旅游产品,也能更好地促进神山圣湖低碳型生态旅游的发展。

4、完善藏区神山圣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

由于神山圣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不仅关涉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公民宗教信仰之间的平衡,也关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民族习惯法与制定法之间的互动,而科学的立法是后续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基础,所以说科学、完备的神山圣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是关键。

5、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

在外界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冲击时,本民族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文化认同也会加重文化冲突。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同, 即人们对自我身份、角色的不同认知, 也就是人们在身份上的冲突;而文化认同往往是文化冲突后的结果。而藏文化正是处于这种危机之中,一方面是自身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现代性的文化的不断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文化冲突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因此,我们应当去尊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六、结语

神山圣湖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原始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等资源很适合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主要体现在旅游体验上,因此,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需要通过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使旅游业与环境、发展旅游与建设生态文明保持和谐的关系,达到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榜样旅游项目设计有限公司.西藏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总体规划[R].2008.

[2] 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李祥妹.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J].山地学报,2003(21S)1-6.

[3] 朱普选.西藏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及其保护[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9-64.

[4] 胡琦.试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3)77-81.

[5] 易小力.旅游文化資源与旅游规划——以西藏阿里地区为例[D].四川大学,2004.

[6] 杨晓岚.杭州市主城西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1.

[7] 卢卫.广西边境地区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8] 张文彬.基于低碳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西藏普兰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2)70-71.

【作者简介】

韩 冰(1999.02—)女,河北石家庄人,西藏民族大学学生.

张倩倩(1997.03—)女,湖北松滋人,西藏民族大学学生.

朱青林(1996.12—)女,湖北随州人,西藏民族大学学生.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