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告别

2019-03-30 08:42
中国收藏 2019年3期
关键词:后辈铜镜会场

春意渐渐苏醒,却有两位老人永远沉睡了。

2月24日,李学勤先生仙逝,享年86岁。

2月15日,刘光启先生仙逝,享年88岁。

一位是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人;一位是著名书画

鉴定专家,在书画鉴定界享有“神眼”之称,展开画卷半尺即知作品真假。二位先生都是国家鉴定

委员会委员,对国家文物鉴定、鉴赏做出不小的贡献。短短数日,便接连获悉两位先生驾鹤西去的噩

耗,实在令人惋惜、悲恸!

十分有幸,我与先生们都有过一些交道。五年前的一个春天,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铜镜新书發布

研讨会,李学勤先生作为嘉宾受邀发言。那天,先生早早到了会场,极少寒暄,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角。

如果不是友人提醒,你很难在会场中一眼看到这位“史学泰斗”。低调,是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友人的介绍下,我忐忐忑忑地抱着新书向先生请教。哪知他十分健谈,一直微笑着聊着铜镜,

还询问起了杂志内容。对待我这样一个从未谋面的小辈,先生却依然和善、谦逊,这是意料之外的。

其实,像李学勤先生这样的大家早已是不少人心中“大神”一样的存在。可是,当更多与这一辈学

者接触后,你会发现,低调、谦逊是他们共有的特性。刘光启先生亦是如此。

去年六月,我与同事专程前往刘先生家中采访。一脸随和的笑容,一副清瘦的身躯,一身朴素的

衣着,再加上一句略带天津味儿的“您了请进”,便开始了我们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专访。先生幽默,许

多苦事儿从他嘴里说出来,反倒成了一乐。就像他写给自己的“八七述怀”:“退休难得事更忙,八七

老人不寻常。曾斥白专成一笑,书画典籍仍满床。”87岁的刘光启先生,不放弃任何“充电”的机会,

仍过着忙碌的生活。而在清华园,一直与病魔搏斗的李学勤先生也依旧笔耕不辍,就在一个多月前,

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这份“学无止境”的坚持,怎能不令人动容?

有人说,这一代学者很“纯粹”。他们凭着一腔的痴迷与热爱,著作等身,建树颇丰;他们没有门

户之见,能尊重不同学科;他们没有“保留”,对学术倾注心血,同样看重的,还有对后辈的培养与教

育。可以说,正是有这一代学者巨人般的基石与高度,才让后辈们在他们开拓的学识道路上不断学习与

成长。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如今,大师远去,但他们的治学与做人之道却绵延相传。

猜你喜欢
后辈铜镜会场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师姐精选双11六大会场,没事逛逛能捡漏!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古代的铜镜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
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