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2019-03-31 15:00何如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人格活动

何如

幸福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要能够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基。教师越被尊重,精神需求越被满足,教师的幸福感就越强烈。教师的幸福感越强烈,播种的幸福越多,学生越能幸福地成长。我校秉承“张扬个性、敞亮心灵、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用文化滋养教师,静享生命幸福成长。

一、文化引领心灵成长

学校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我校自办学伊始,就将“办一所安静的学校”作为我们的愿景,不断引领教师向内寻求心灵的安静,获得向上的力量,坚定教师的信念,从而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1.价值引领。

“办一所安静的学校”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努力营造安静宜人的教育生态。学校将信仰、价值等精神元素,采取“贴地行走”的方式在教师中传递。我们撰写了“二小教师宣言”,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带领全体教师宣誓。每月学校都会举行一期“思享汇”。在“思享汇”里,我们将学校的“静文化”理念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老师们,以期望形成全体教师共同的愿景和行为方式。我们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前,开设了一个“讲述”栏目。栏目分为三个板块:“我与他人”“我与自己”“我与世界”,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他们在一个个朴实而又不失精彩的故事讲述中去体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这些活动,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不断加深对我校“自动自发、精益求精、团结一致、敢为人先”的教师文化追求的理解,唤醒全体成员的职业认同感、神圣感,解开心结,理顺心绪,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享受教师职业的尊严与幸福。

2.人格引领。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价值引领必然带来人格引领。学校通过多渠道唤醒教师的人格意识,引领其以理想人格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理想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同时,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要求为核心,对自身的爱心、责任感、使命感及职业理想等人格终极目标进行规划。除利用传统的教师节表彰、期末表彰鼓励教师之外,学校还专门在教师节庆祝活动中设立了一个“燃灯”活动,寓意教师职业启迪智慧、点亮人生,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期推出“最美二小教师”栏目,通过树立榜样,使每一位师者有方向、有追求,朝着最好的自己前行。正如弗洛姆说:“幸福表示个人已经找到了人类生存的问题答案,就是使他的潜能得到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愧为世界上真正的一分子,并且还保全自己人格的完整。”

3.工作方式引领。

刘云德在《文化纲领》中指出:“价值观一旦成为公认的就带有强制性,迫使每个成员都遵奉它,唯它是从。”在价值体系引导之下,教师们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以《麓谷第二小学教师职业规范》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育人行为;二是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建章立制,完善和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出台学校章程;三是加强过程管理中的及时反馈,让教师“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作为,干成事的有地位”。

二、文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先生提出了幸福的PERMA模型: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意义感(Meaning)、成就感(Accomplishment)。我们也尝试着将幸福五要素融入到学校的管理中,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让学校文化去滋养人。

1.让教师静享成长之美。

学校尽可能整合各项活动,简化一些工作流程,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教学中。我们将教师发展分为“入职期、成长期、成熟期”,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成长计划,找到最近发展区,分析优势,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内心最真实的职业愿望,提出适切的目标。学校对个人规划逐一进行指导,提供平台和机会,让新教师早入门,骨干教师更优秀。同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增强工作的仪式感。其次,学校制定教师分层培训计划,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第三,将教师引到读书之路上去。每月学校都会组织一期“鹿鸣社”教师读书沙龙,通过阅读让教师享受与自己的静处时间,让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丰盈自己的成长。

2.让教师静享工作之美。

斯宾塞说:“个人或人类之所以能够日复一日地生活下去,便是因为可以追求愉快或避免不愉快。”我校在“张扬个性、敞亮心灵、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引领之下,着力创造幸福的“生命场”。首先,让教师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因为“最满意而完美的享乐,就是对获得的才能积极运用而形成一种特质”。课堂是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的生命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与学生的一次次对话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教师职业变得不可替代?我们把教师引到了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通过课题的引领,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和方法论,在尝试中寻求更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其次,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教师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第三,在教师沙龙中,教给教师利用积极策略处理工作难题的方法。学校将优秀的一线教师、班主任及资深心理咨询专家请到学校与老师们交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策略、借鉴他人的优秀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3.让教师静享培训之美。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师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感关乎学生的幸福感。虽然提升教師幸福感或者给教师减压的讲座,我们之前也做过,但是一学期一次或两次的讲座,并不会起到多大作用。如何才能持续、长久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成立教师成长工作坊,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工作坊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一旦参与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相对封闭的培训小团体。工作坊活动的内容,有针对教师生活困惑的解答;有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有侧重教师群体凝聚力提升的活动……教师成长坊活动的开展,拉近了教师间的人际距离,系列性、系统性的活动让参与教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4.让教师静享生活之美。

积极心理学家把幸福形象地比喻为“揉面”,是人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活动中,创造一个沉浸在工作或活动中的“幸福流”状态。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的教师团建活动。呦呦厨房、青青花坊活动,让老师们在感受花香、品尝美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拓展智力、提升技能和增加情感智慧,培养获得幸福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家还指出:“真正的幸福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积极心理学,就是‘他人是重要的。”人类是群居动物,只有在与其他人的情感和身体的互动中才能茁壮成长。把他人放在心中,尊重、理解、宽容、感恩,同时又能助人、利他,才能获得内心的幸福。“国王与天使”活动,是“二小”从建校起就开始贯穿于每个学期始末的活动,教师在关怀“国王”、寻找“天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的传递。每期举行一次的集体生日PARTY,让教师在欢聚时感受到尊重,个体在群体中的意义被无限放大,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文化引领管理创新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创新,注重的是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在学校的管理与评价中,我们打破常规,用“静”的理念去激发教师个人自觉、内在的生长动力。

1.在管理创新中践行幸福之道。

我们始终将教师放在学校的中心位置,尤其是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比如中层干部进行公开选拔,我们改变以往竞聘演讲的方式,而是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主题的讨论,既让参与者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去思考学校的发展,也让参与者通过活动展现个人魅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全部采用项目化来管理,打破了传统的“部门拿方案,教师去实施”的做法,将活动交给最适合去完成的教师作为总策划,各个部门听从总策划的安排,给予支持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比如我们为具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的可能。有老师特别爱写诗,学校就在公众号开辟专栏,展示他和学生的诗作。同时成立“雅鹿声声”诗社,把校园花园和凉亭交给他,作为诗社的活动教室。

2.在评价创新中践行幸福之道。

学校激励评价机制的构建,必须要在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体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动机,使其产生工作积极性,并为了满足需求而付诸行动。在实现学校目标与个体目标统一的过程中,最终实现自我认同,获得幸福感。

我们摸索着学校管理评价改革之路,在与老师们反复讨论研究之后,尝试着将学校传统的绩效管理考核方式,改为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管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初教师自己制定成長与管理目标,期末学校根据教师的规划进行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老师,学校会给予优秀奖励。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再根据教师一学期的成长值和贡献值来给予卓越奖励。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麓谷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幸福感人格活动
以鸟喻人
“活动随手拍”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