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应有的生活范式

2019-03-31 15:00孙光友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业余生活意义过程

孙光友

我们都知道,对于动物来说,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可人不同,人懂得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懂得寻找生命的意义。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也不管有史以来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有多少种观点,但有一点是始终不会变的,人生的真谛就在于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幸福和美好。教师当然也不应例外。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鼓励教师安贫乐教、诲人不倦,总是热衷于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诗句比喻教师的形象。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大量教师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就在上学期开学不久,湖北孝昌一中物理教师彭东平猝死于讲台。据他的同事介绍,彭老师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到深夜才能回来,周而复始,不能停歇,这可能是导致他猝死的原因。

其实像这样教师“过劳死”的案例并不鲜见。教师长期处于一种艰苦加辛苦的状态之中,能健康长寿吗?能拥有快乐、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人民已经开始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

人民教师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引导力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也应该与时俱进,告别过去那种落后的生活理念,建立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生活范式。

我校的丁晓云老师,就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充满了正能量的新型人民教师代表。她工作认真负责,热情洋溢,课堂内外都能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深受学生爱戴,自己也乐在其中。工作之外,她的日子也丰富多彩,尤其是假日,基本都行走在山水之间,过着诗和远方的生活。

丁晓云老师的这种生活姿态,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生活样本。一个连自己生活都过不好的老师,怎么可以培养出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生活的意义远不是单纯的个人生活那么简单,它应是教育领域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国家有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责任,教师自己也有义务。

第一,国家要依法提高教师的待遇。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多次指示,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也明确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关键是,怎么把这些指示和精神落实到教师的待遇,特别是经济待遇上?没有待遇的根本改善,人民教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落空。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爱护教师。要下决心减轻教师的负担,不能让教师因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而无法顾及、无心打理个人的生活。特别是学校,更要以人为本,在政策范围内,尽量从生活细节上关爱教师,给教师温暖。譬如现在有些学校为教师提供营养免费午餐,深受教师欢迎,应予推广。

第三,教师要懂得善待自己。教师讲奉献理所应当,但不能以完全牺牲自己为代价;教师爱学生天经地义,但不能放弃爱自己。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爱学生、爱事业。一个从来不重视自身生活品质、连自己一日三餐都管理不好的教师,又怎么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美好的教育生活。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意味着我国教育的功能定位将从工具本位转向以人为本。

首先,教师一定要树立教育生活意识。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教育生活意识,才会激发让教育生活成为美好生活的愿望。

很多人只是单纯地把教育看成是教师培养人的活动,或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却往往忽略了教育作为生活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三大命题之一。在他看来,“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当然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的。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也可以这样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八小时以外生活的准备。作为教师,必须深刻领悟“教育即生活”的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意义。

既然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我们就要把教育当作生活来经营,赋予其快乐、幸福和美好的本质追求。

其次,教师一定要做人性化的教育。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才能让教育生活成为美好生活。

教育过程可以是辛苦的,但不应是痛苦的。辛苦并快乐着,才是教育应有的姿态。

当前,有很多教师都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把自己教书育人的活动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活动,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为了结果,把生命的价值都牺牲了。一种缺少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活动,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动力支撑。

做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首先要有自我意识。教师必得先尊重自己,尊重自己作为人的意义。有了这份尊重,就会追求教育过程的生命价值。要在教育过程中获得一种美好的生命体验,就必然要考虑到教育过程的优化。

做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就要重视平等师生关系的塑造。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育质量就是由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来决定的,而师生关系则是影响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千万不能居高临下,教育只有置于一种民主宽松的关系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做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必须要修炼教育艺术。教师最高的教育艺术就是眼中有人,如果教师眼里只有教材、分数,就会忽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教和学始终处于优化状态,学生开心,教师满足,教室里就充满了阳光雨露。

新時代的教师,应该追求美好的业余生活。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发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少有人像重视事业一样地重视自己的业余生活。节假日一般就是两种活法,一是傻做,主要是做家务;二是傻玩,睡懒觉、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如果对于节假日的概念除了休息就是玩,那就不仅活不出意义,还会伤了自己的身体。

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业余生活的意义。人民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文明的播种者,傻做傻玩的业余生活方式,不适合成为教师的做派。教师把业余生活也经营美好了,才算拥有真正意义上完整而幸福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幸福的教育,育幸福的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业余生活,并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情,而是教育的一种延伸,同样具有教育价值。

教师要像设计教学工作一样设计自己的业余生活。业余生活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放松和修养身心。节假日适当休息是必要的,只是不能把休息等同于睡懒觉。积极的休息应该是散步、爬山、游泳、打球、唱歌等健康高雅的文体活动,真正有利于恢复身体机能,消除精神疲劳,提高生命质量。二是有助于个人成长。据专家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就是在业余时间形成的。业余时间用来玩还是用来发展自己,决定了人生的不同模样。教师上班时很难有时间停下来、静下来关注自身专业发展,节假日才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时光。怎么提升自己?最靠谱的办法还是读读写写。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料,让自己成为学者;写,不断地出作品、出成果,让自己成为名师名家。有机会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是能够享受美好生活。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要懂得享受美好,生命才有意义。最美的享受,还是莫过于亲近自然。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才是诗和远方的生活。当然,除了山水之乐,还有亲情之乐、爱情之乐、友情之乐。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即使再忙,也千万不能忽略了父母、爱人和朋友。

勤恳工作,幸福生活,此即为新时代教师应有的生活范式。

(作者单位: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业余生活意义过程
有意义的一天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借助折纸来解题
留学的意义
我的业余生活
我的业余生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