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槽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再骨折临床疗效

2019-04-01 01:30王洪辉闫毓鑫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长骨骨板植骨

王洪辉 闫毓鑫 兰 宏

郑州瑞龙医院 骨外科 河南上蔡县 (河南 驻马店 450100)

相关研究表明,单独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骨折部位锁定钢板治疗[1],往往出现骨折部位发育不完全、钢板意外断裂以及生长畸形等,并且经过随访发现患者四肢长骨再骨折的发生率较高[2]。[6]应用外固定支架、各种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可在短期内快速愈合,但是术后多伴随出现术后感染、螺钉断裂、变形或者再次骨折,以至于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最终预期时间内仍不能愈合而导致骨不连。开槽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再骨折的优势:(1)自体骨移植法临床较开槽植骨方法优点多,因其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性、骨生成及完全组织相容性的特点,仍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且不会传播疾病。(2)开槽植骨相当于在骨折端建起一座桥梁,既有有利于骨折愈合作用,又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促进骨折的愈合,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植骨方法。因此,本次研究使用开槽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对四肢长骨再骨折进行治疗,有效避免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四肢长骨再骨折患者110例,其中胫骨骨折35例,股骨骨折23例,肱骨骨折22例,桡骨骨折18例和尺骨骨折1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已通过医学影像检查确诊四肢长骨骨折。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为25~85岁,平均年龄为(43.6±4.2)岁;横断骨折15例,其中上段2例,中段10例,下段3例;螺旋骨折15例,其中上端1例,中段12例,下段2例;粉碎骨折5例,其中上段1例,中段4例,研究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45.3±3.8)岁[8]。横断骨折15例,其中上段2例,中段11例,下段2例;螺旋骨折15例,其中上端1例,中段12例,下段2例;粉碎骨折5例,其中上段1例,中段4例,两组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方面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所完成,对照组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后,直接进行锁定钢板固定[3]。患者术后不易进行过重的功能训练,随着时间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功能锻炼,并定期进行X线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复位外侧切开后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3],具体实施步骤为:将原来的内固定材料取出,清理进行锁定钢板的部位的纤维瘢痕以及多余的骨痂结构[4]。将患者的骨折断端作为植骨的中心区域,使用工具摆锯以及手术用骨刀将硬化骨的外侧切开大约有骨干内径宽度的对应骨槽,两端长度切至正常的皮质骨部位[5]。开槽结束后进一步清理骨槽内的肉芽以及残留的硬化骨,保证髓腔相同,使用2.5mm的电转头,在硬化骨上每隔1.5mm钻一个骨孔,将处理成火柴棒状的自体髂骨置入骨槽内[6],并加压固定,随后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部位。

图1 术前正侧位X线片

图2 术后正侧位X线片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显效: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后骨折患者完全恢复;有效:患者的骨折复位后恢复良好;无效:患者骨折复位后恢复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再骨折现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出现感染、骨折部位的内固定物断裂或者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Χ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11]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例,%)

2.3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例,%)

3 讨论

四肢长骨骨折是指发生于患者的四肢长骨部位,由于疾病以及意外伤等原因造成的四肢长骨的骨结构发生损坏[8]。就骨折后再骨折的定义分析,首先累及原骨折病灶。其次骨折后再骨折的定义正规手术治疗和适当的保守治疗后顺利愈合。然后正确的术后处理。再次金属内植物取出时间恰当。最后是无新的暴力损伤。长骨干骨折普通加压钢板内固定为绝对稳定固定,接骨板直接与骨表面接触,对骨的血运产生长期的干扰,骨与接骨板接触面的骨质血运较差,内植物下的骨质在骨折愈合后会产生应力遮挡,而存在有相对的骨质疏松,骨的载荷强度降低,在拆除内固定后,接骨板下皮质骨再建缓慢,脆性增加,强度及韧度降低。内固定拆除后,钉道未完全愈合,各钉道间应力传递集中,上述因素是再骨折的主要因素。内固定取出后短期内轻度暴力外伤容易发生二次骨折,为促进骨折愈合,多需再次植骨。骨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功能性遭到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破坏部位肿胀、机体发生畸形、功能性障碍以及活动异常等[9-10]。

本次研究选取在骨折确诊后的一个月内进行复位外侧切开后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以及锁定钢板治疗的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研究组骨折患者的四肢长骨再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复位外侧切开后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提高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并且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的并发展出现率较低[11]。另外,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开槽植骨方法是在长骨的一侧进行骨槽切开,连同髓腔,对骨折部位的骨膜以及纤维组织的破坏较小[12-13],不进行广泛的骨折部位切除,提高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能力[14]。进行X线检查发现,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三个月内能够形成连续性的骨痂结构,半年内骨折能够基本愈合。复位外侧切开后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对患者机体的破坏较小,对骨折的愈合以及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开槽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时,需特别注意锁定接骨板材料的弹性模量,螺钉和接骨板成稳定角度,锁定螺钉对旋转外力及屈曲均起较强抵抗功能,接骨板无需与骨接触紧密,与骨接触面积越小,对接骨板下骨质疏松越有利。

开槽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1)所有病例软组织条件较好,无感染;(2)X线片均显示骨折端有硬化,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碎骨片吸收、骨缺损;(3)距上次手术时间6~24个月。排除患有原发性或者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肿瘤疾病导致患者的病理性骨折;骨折后治疗不及时的患者[15]。

综上所述,使用开槽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四肢长骨再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长骨骨板植骨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对长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引产胎儿长骨的宫内外测量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