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节选)

2019-04-01 02:31梁衡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寒鸦秦观脑子里

梁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写鸟的动作吧,小时候写作文只会用一个“飞”字。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住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用一个“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笔握在手里,却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空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强调记和背,绝对不是限制创造,文学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变化而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是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绝对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作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作家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观、王勃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智慧小语

我们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虽然记和背不能决定文章内容的深淺、风格的高下,但记和背一定是写作的基本功。当然,我们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猜你喜欢
寒鸦秦观脑子里
梦中题词
雷州遇苏轼
秦观拜师
寒鸦与乌鸦
脑内弹幕
争鸟王的寒鸦
寒鸦和鸽子
情节
纳凉
《逃往千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