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苦难,感恩生活

2019-04-01 06:20李天一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贵子寒门铸就

李天一

当我装满了一天的疲惫,捧着满纸都是打着红×的试卷走向宿舍的时候,或被某件事情打击到觉得自己要被老天抛弃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它在我心中已然不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位历经坎坷的人生导师。生活苦吗?不苦!我平凡吗?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地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彰显了陕北儿女在苦难环境下的奋斗哲学。这部书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将一个个关于青春、奋斗、爱的平凡人的故事说给你听。因为平凡,我愿意走近;因为平凡,我觉得自己是其中一员。

1975年的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还在饥饿的边缘挣扎。在黄土高原一个叫双水村的村庄里居住着孙玉厚一家人,生活的苦难折磨着他们。

面对苦难,孙少安选择了留守土地。13岁被迫辍学,作为长子的他替父亲分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赡养老人,接济出嫁的姐姐,供弟弟妹妹上学。性格隐忍的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娶了不要彩礼的秀莲为妻。可他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六次创业带领整个家庭走出了贫困深渊。23岁的他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34岁的他成了砖厂厂长。许多人都觉得少安的人生太无趣,因为他一辈子都呆在农村这一小片天地里,土里土气。而我觉得中国需要类似少安这样坚守土地、建设家园的一群人,有了他们,中国才有了发展的“根”,才有了繁華之下的一片净土。

面对苦难,孙少平选择了出门探索。初上高中,17岁的他感到由于贫困而使自尊心受伤的苦痛。通过读书,他慢慢懂得一个人活得是否有意义,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暖,还要具有许多人难以言说的东西——像才情,像知识,像人格魅力……22岁,孙少平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去黄原城当了“揽工汉”,品尝了独闯天涯的孤独与受人歧视,有时甚至露宿街头,可他依旧保存正义和对生活的乐观。之后,他又当了煤矿工人,经历了丧失恋人的剧痛以及脑震荡的折磨,命运总将他置于严酷的环境中,而少平依旧能大踏步地向前走。苦难是少平人生的常客,坚强也是少平人生的常客。苦难与坚强铸就了少平的人生,也铸就了千千万万类似少平的平凡人的人生。

面对苦难,孙兰香选择了用功读书。她从小就懂得帮家里做家务,高中期间为了补贴家用还去工地打过工。但她从没放弃过读书,直到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兰香身上闪耀着一个女孩的种种优良品质:善良孝顺、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她作为最美丽的土地之花绽放在了现代化的都市之中。她是众多人物中唯一一个完全改变命运的人,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这让我想起了同样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北大才女刘媛媛,想起她“寒门贵子”的演讲。是的,即便寒门出贵子不易,但命运之神依然会青睐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奋斗者。

当然书中还有其他人的苦难:田润叶苦等爱情果实而不得之苦,田晓霞生命之花过早凋谢之苦,郝红梅因偷一块手帕而毁一生之苦……每个人都有心酸的往事,但黄土高原的儿女面对苦难,没有人选择屈服。他们在人生的困难面前依旧坚韧地生活着,苦难似乎变成了他们今后品尝生活乐趣的理由。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生活的苦难,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面对苦难的态度。面对苦难,如果我们畏畏缩缩,自怨自艾,苦难就会折磨人;如果我们不卑不亢,勇往直前,苦难就会成就人。我希望更多的我们都能学会忍受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

品一部《平凡的世界》,览百味人生。愿你我品其苦味,创出甜味,愿你我的收获都对得起曾经所受过的苦难。

猜你喜欢
贵子寒门铸就
千锤百炼,铸就十佳
好家风成就寒门贵子
竭诚铸就返乡创业路
寒门不能出贵子吗?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拐一下弯,就能铸就传奇
瞬间铸就劲爆笑点
呵护更多寒门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