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善与恶

2019-04-01 06:20李娜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柯尔耶夫斯基陀思

李娜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经常描写凶杀、犯罪的情节。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个善于心理分析的作家,他描绘了犯了罪的人复杂的心理变化。从他笔下的罪孽深重的人物身上也能看到善的光辉。在描写罪恶的场景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总不忘在恶旁边安排一个孱弱的代表善的形象。在他笔下的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女人,也总是能够在罪恶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高洁善良。本文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部小说《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白痴》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对善与恶的理解。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善;恶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有才华、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作家之一。他生活在俄国农奴制经济崩溃、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他的作品表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处在社会下层的各种小人物的生活。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他作品的核心。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心善与恶的交战。陀思妥耶夫斯基善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双重人格的人。他们虽然做着恶事,但是他们内心有对善的渴望。在描写罪恶的场景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会在众罪人身边,安排一个孱弱的善的形象,表现了作家的“美拯救世界”的信念。这个美就是善。

一、兼具恶与善的双重人格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性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性,会因社会影响而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性侧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善于表现这种人性复杂性的作家。他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和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就是集合了人性的善与恶,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受到“超人”学说的影响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的谋杀犯。他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两个人,事后还千方百计想要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一个慷慨的、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大学生。在拉斯尔尼柯科夫第一次去老太婆那里抵押表的第二天,他在街上遇见了一个衣衫不整的醉酒女子和跟着她的图谋不轨的斯维德里加依洛夫。他立刻明白了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企图,怒不可遏,挺身而出保护这个柔弱的姑娘。在自己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的情况下还拿出二十戈比,请巡警送她回家。在他的母亲给他送钱来的当天晚上,他在去干草市场散步的时候,给了街头卖唱的姑娘五戈比。然后他又撞见被马轧伤的马尔美拉陀夫。他主动负担医治马尔美拉陀夫的费用,甚至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了这个惨遭不幸的家庭。在他犯罪后,他始终受到良心的折磨,几次想要去自首。但是内心的恶出来阻止他,让他反复和警察斗争。最后,受到了索菲亚的信仰的感化,他去警察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在西伯利亚流放时真正接受了基督,完成了重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的这个形象,虽然杀了人,但是他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受到了一种理论的蛊惑。在他后来的行为中,他表现出了自己善良的本性,让人对这个角色恨不起来,反而觉得他是一个被罪折磨的可怜的人。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个具有典型的双重人格的形象。他纵饮无度、性欲强烈、吃喝玩乐、行为不检。他殴打他的父亲,为了和他父亲争夺情人甚至扬言要杀死他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放荡的人,他的内心依旧是善良的。他曾经将自己所有的五千卢布给了一个家里遭难的女学生,还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在他失手打了老仆人之后,他出于怜悯心跳下来看他伤得怎样,还用手绢擦他头上的血。过后为这个老人祷告了一夜。他对格鲁申卡说:“假如这个病人能好起来,假如知道他已经在好起来,我宁愿自己少活十年!”[1]

这是一个因为放纵了自己的私欲而堕落到罪里面的,但心里又有美好崇高的感情的人。他厌恶自己身上的恶,渴望着过新的、善良的生活。他曾经热烈地期待着格鲁什卡会选择他,“那时候他会一把抓住她,立刻带她到天涯海角,在那里和她结婚,隐姓埋名地定居下来,那时候,就会立即开始过崭新的生活!关于这不同的、革新的、“善良”的生活,(“一定要善良的,一定要善良的!”)他时时刻刻疯狂地幻想着。他渴望这样的复活和革新。他以往出于自己的意志而陷进去的这个污秽的沼泽,使他感到实在再也无法忍受。”[2]

当德里特里对自己犯下的罪向上帝忏悔的时候,他的里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善的种子已经发芽了。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被烧毁的村落,一个瘦的皮包骨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一直在哭的娃娃。她们一无所有,没有饭吃,只能伸出手来乞讨。米卡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让娃娃别再哭,让母亲别再哭,但愿从这一刻起任何人不再流泪。这个时候,米卡已经想要为解脱别人的痛苦做点什么了,他心中的善的幼苗又长大了一些。最后,在监狱中米卡决定要背负十字架,唱赞美诗,因为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他要用苦难赎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这个时候,米卡的旧生命已经彻底死了,在他里面又有了一个新的生命。

二、在恶肆虐时,有孱弱的善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罪恶的场景时,他总是在罪恶旁边安排一个孱弱的代表善的形象。《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做的第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小的时候,和他的爸爸在通往墓地的路上走着。他们看见酒馆门口一匹又矮又瘦、黄毛黑鬃的农民驽马套着一辆它的力量拉不动的大車,车上载着许多醉酒的人。马车夫和两个小伙子不断地拿着鞭子抽打它的背。可怜的瘦马飞奔不起来,只能缓慢地走着。被雨点般落在它身上的三条鞭子抽得蹲了下来。站在旁边的小男孩向他父亲喊道:“他们干什么呀!他们揍那匹可怜的马哪!”马车夫米柯尔卡看马拉不动车,要揍死它。人群里的两个小伙子又各自拿起一条鞭子,揍马的腹部两边,米柯尔卡要大家“抽它的脸,抽它的眼睛!”车上的众人在唱歌,那个乡下女人一边吃胡桃,一边吃吃地笑。在众人打马的时候,这个小男孩跑到马前面,看众人怎样抽打它的眼睛,他哭起来了。米柯尔卡拿起一根辕木朝马背上打,马使出最后一丝力气,想拉起车,可是六条鞭子从四面八方一齐向它打来,米柯尔卡又抡起辕木,一下一下地打马。最后他拉出一根铁棒猛打马的背,车上喝醉的小伙子也跳下马车,随手拿起鞭子、棍棒或辕木,都向那匹奄奄一息的牝马奔去。马痛苦地喘了一口气,就死了。这个小男孩发狂了,他穿过人群,向那匹马跑去,抱住了它那没有气息的、血淋林的头吻起来,又吻它的眼睛,吻它的嘴……接着他忽然跳起来,握紧两个小拳头,疯狂地米轲尔卡冲上去……[3]

那些喝醉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抽打一匹瘦弱的马。他们以为自己有权利对弱小的马施行暴力,马车夫米柯尔卡说:“这是我的马!”众人拿着武器狠狠地打一匹根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马。坐在车上的人还吃吃地笑,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强者有权利对弱者施行任何侮辱,而弱者只能顺从地忍受。无论是施暴的人,还是围观的人,他们或是施行恶,或是容忍恶,做了恶的帮凶。只有一个小男孩,他不顾大人的拉扯,跑到马的面前,他哭了,他亲吻着死去的马,甚至还握紧小拳头,他想要为马报仇,他要向这个世界的恶宣战!

《白痴》中,纳斯塔西亚在生日宴会上控诉了加尼亚、叶潘金将军、托茨基等人的罪。加尼亚为了七万五千卢布,不顾家人的反对,要娶一个自己内心厌恶的女子为妻。在得知自己的上司想要在婚后霸占自己妻子之后,他为了自己的仕途,默默地允许了这奇耻大辱。他是一个为了金钱、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不惜牺牲自己尊严的人,是金钱的奴才。叶潘金将军表面上是一个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的正派人。但是他瞒着他的妻子,暗暗计划在加尼亚结婚后,勾引他美貌的妻子,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托茨基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老色鬼,他诱奸了少女时代的纳斯塔西亚,毁了她的一生,后来还假装好意地要把纳斯塔西亚嫁出去,实际上是为了甩掉这个包袱,让自己能够顺利地娶一位千金小姐。纳斯塔斯亚揭露了这些人的丑恶面孔,将罗戈任用来买她的十万卢布扔入火炉,狠狠地羞辱了加尼亚。这些人,要么是被美色迷惑,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占有女子,要么是为了金钱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无怪乎将军称这里为所多玛。但是在这些罪恶的人旁边,作者还安排了唯一一个纯洁善良的人——梅什金公爵。他真心地同情受苦受难的纳斯塔西亚,真诚地原谅她的过去,甚至表示愿意娶一个一无所有的纳斯塔西亚,愿意为她去死。他如此纯洁,善良,与那个已经堕落腐坏的环境格格不入,被他们称为“怪人”、“白痴”。

三、出淤泥而不染的女性形象

陀氏笔下的索尼娅和纳斯塔西亚是两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女性形象。她们被侮辱、被损害,但却没有被那个侮辱她们的罪恶世界同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高洁善良。《罪与罚》中的妓女索尼娅,为了让家人能够生活下去,牺牲了自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但是在这样肮脏的、罪恶的、吞噬人的环境中,她没有堕落腐化,而是依靠自己的信仰,顺服地接受落在自己身上的苦难。她不责备自己的继母,也不怨恨任何人,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善良纯洁。当她知道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了人后,劝他去自首,去受苦赎罪。在陪拉斯柯尔尼科夫流放的时候,她给监狱里的囚犯送馅饼和白面包;她代他们给他们的亲属写信,并代他们把信寄出。他们的亲属上城里来,照他们的嘱咐,把带给他们的东西,甚至金钱都交给索尼亚。她获得了犯人们的尊敬。她以自己的爱感化了拉斯柯尔尼科夫,使后者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论,转而接受了上帝,获得了新生。

《白痴》中的纳斯塔西亚被地主托茨基抚养长大,后被后者奸污,沦为他的情人。虽然她被托茨基侮辱,丧失了名节,但她依然保持着高傲的性格,不肯与托茨基等人同流合污。在她成年后,她来到了彼得堡找到托茨基。在彼得堡的五年里,她没有和他同居,拒绝了所有追求者,过着守身如玉的生活。她喜欢结交下等人物,贫寒之人,因为她觉得他们的灵魂是单纯善良的,比起虚伪的托茨基之辈更显得可爱。在她的生日宴会上,她狠狠地斥责了托茨基等人的罪恶,把罗戈任的十万卢布扔在火里,嘲弄了爱财如命的加尼亚。她对他们的罪恶如此厌恶,要一走了之,与他们一刀两断!虽然她爱公爵,但是因为自己的名声,她怕会影响公爵将来的声誉,于是拒绝了这个纯洁善良的公爵的求婚。后来还以各种手段,想要促成公爵和一个富家千金的婚姻。纳斯塔西亚虽然被侮辱,但是她保持着纯洁高尚的内心。她恨恶那些侮辱她的卑鄙人物,视金钱如粪土。最终她以残忍的毁灭自己的方式,洗净了自己在尘世的罪孽,让围绕在她身边形形色色的男人重新认识她的非同凡响[4]。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相信人身上有原罪,这个世界也充满了罪恶。但是人通过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摆脱罪的,只有通过信仰宗教才能净化自己的灵魂,彻底制服自己身上的罪。比如拉斯科尔尼科夫和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当他们皈依基督时,他们才战胜自己身上的罪恶,获得了心灵的重生。在罪恶的世界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总能发现一点点善的光,这光是为死去的马打抱不平的小男孩;是纯洁善良、富有牺牲精神的梅什金公爵;是默默忍受生活的苦难,依靠对上帝的虔信,保持着内心善良的索尼娅;是虽被侮辱,被毁灭,却依然以自己高洁的品格照亮世界的纳斯塔西亚,或者说,这光就是耶稣。“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九到第十节)[5]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相信,即使社会环境如此之恶,但是善能拯救世界,让人们过上如在天堂般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656.

[2][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50.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岳麟译.《罪与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9-53.

[4]郑永旺.从“美拯救世界”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美学[J].哲学动态,2013(9):82.

[5]圣经[Z].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2009:104.

猜你喜欢
柯尔耶夫斯基陀思
它就是曼提柯尔
赌博牵制大文豪
神奇校车:地球内部探秘
运用柯尔效应协助中学女生合理避经
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