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比较研究

2019-04-01 06:20周海杰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文化差异

周海杰

摘要:江户时代,日本兴起一股翻译改写中国小说的热潮,其中日本作家上田秋成的作品《雨月物语》最为著名。其中卷四《蛇性之淫》翻案于中国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之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内容有所改写,使之更接近于日本风味的小说。本文通过比较两文之间的不同来看中日不同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蛇性之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比较研究;文化差异

《蛇性之淫》是上田秋成(1734-1809)的短篇小说集《雨月物语》中的一篇。上田秋成出生于号称商人之都的大阪府,受都贺庭钟的两部“初期读本”的影响,创作出这一部可称为江湖初期“读本小说”高峰的杰作——《雨月物语》(1)。其中卷四《蛇性之淫》独占一卷,篇幅较长,是最能体现其翻案创作特色的作品。《警世通言》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创作的一部作品集,其中卷二十八便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两部作品均是描写了人蛇之恋,但其中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体现了不同生长环境下作者个人的思想以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蛇女形象对比

白娘子为白色大蟒蛇,真女儿也是大蛇,两者同为大蛇美女,其魅力却大不相同。其魅力的不同完美的体现了中日两国对美意识追求的不同。许宣初遇白娘子时,白娘子“头戴孝头舍,乌云畔插着些苏钡梳,穿领白绢衫儿,下穿一条细麻布裙”好一幅良家妇女的打扮,符合中国人对女人的审美打扮“娘子把秋波频传,瞧着许宣”、面对相貌俊俏的许宣,主动向许宣传秋波,搭讪,没有了古代小女人的娇羞,腼腆,“好个伶俐娘子!十分容貌,温柔和气,本分老成”在李员外家,妈妈评价白娘子得话语,一个美人的形象立马跃于纸上,从以上得知白娘子相貌美丽,善于打扮,处事老成,十分符合中国男子对女子的传统审美。

上田秋成在塑造真女儿这一蛇女形象时,没有照搬白娘子的形象,而是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特色,将一个传统的日本女性跃然于纸上。初遇丰雄时,真女儿“穿一身明亮山水黛衣”“看见丰雄时随即一副脸色绯红的优雅之姿”。无论是穿着还是神态都是传统女性所持有的温柔、含蓄之美。

从以上得知,白娘子和真女儿虽同为蛇妖,却各具魅力。其原因正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蛇女这一女性人物时,为了使之更符合本民族的传统审美进行了一番自己的创作,从两位蛇女的穿着打扮,性格神态上表现出两国人们对传统女性审美的不同。

在研究蛇女这一形象时,大多研究者认为蛇女和男主人公的交合只为情欲,见男主人公长相俊美,便与其交合,我认为不是这样,而是因为美好的爱情。不管是白娘子还是真女儿都一直只认准男主人公,即便男主人公入狱,也从来没有寻找其他男人。而在和男主人公相遇和相处过程中,两文虽略有差异,但无不表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美好的爱情生活。

白娘子在船上初遇许宣,向许宣秋波频传,主动搭讪,为了制造再次相见的机会,故意借走了许宣向别人借的伞。在白娘子的热烈追求下,两人终于互定终身。可以看出,白娘子对于爱情的追求是主动的。而在相处过程中,第一次是便拿出钱财来帮助许宣,却令许宣吃了官司。第二次吃官司也是因为白娘子取出新鲜时样的衣服来打扮许宣。可以看出白娘子一直都是好心办坏事,但却都是一心为了许宣,希望能和许宣有个美好生活。中间许宣去看佛会也是一直从白娘子手中取钱,生活气息浓厚,也符合本文的创作背景,《白娘子》创作于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崛起,商业文化开始逐渐进入了文学作品中去。民主思想开始萌芽,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比宋元两朝更加主动,作品中主人公都具有明代后期的小市民思想。

比起白娘子,真女儿则更加被动、娇羞,这也符合日本传统的含蓄之美。真女儿在渔夫家初遇躲雨的丰雄,雖脸色绯红,但并未主动搭讪,而是丰雄主动借伞给她,主动寻真女儿家地址要伞。真女儿即使主动告白,也是小心翼翼,并没有白娘子那么爽直利落,在丰雄迟疑时又悲哀自己的冒失。在约定婚礼时,送给丰雄的不是钱财,而是宝刀,这是对《白娘子》的一处改写,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国家,宝刀犹如武士的生命,既然馈赠了宝刀,两人之间冥冥之中就已经做了白首偕老,永不背叛的约定,正如同武士注重承诺一样,真女儿与丰雄之间重视的也是武士之间的承诺,当丰雄背叛两人之间的爱情,娶富子为妻时,真女儿就不再是一个温婉的大家闺秀形象,而是暴露出蛇的本性,附身于富子,威胁丰雄所说“你忘却了我们之间的海誓山盟,贪念新欢,你还敢说什么嫉恨?我更是恨你入骨啊!纪州之山极高,我可以令你的血从山顶流到谷底,劝你好自为之,切莫断送了性命。(2)”则更是激烈渲染了丰雄背叛真女儿之后,真女儿的愤怒。这也是上田秋成对《白娘子》的一处情节改写,这一情节很明显作者是引用了《源氏物语》中六条妃子因记恨源氏公子移情别恋而“灵魂出窍”附身于与源氏同寝的夕颜,使夕颜痛苦的死去。这一情节正是对日本传统文学的继承,更好的表现了真女儿在遭受背叛时,对丰雄的痛恨以及对富子的嫉妒,从某些意义上来看,真女儿和六条妃子更具有相似性。

男主人公形象的对比

两文中的男主人公都是相貌英俊的男主人公,但是其性格,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不同的主人公也突出了不同的文化创作背景。

《白娘子》的故事是发生在南宋绍兴年间,与丰雄背景身份不同,男主人公许宣是一个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姐姐姐夫一起生活,这也表明为什么相貌英俊的许宣在22岁依然没有娶妻,姐姐对许宣的评价也只是“日常一毛不拔”表现出来许宣的性格与丰雄有极大地不同,许宣虽认真工作,但手中并未多余的钱财,对于钱财看的极为重要,这也表明为什么许宣一次又一次跑去白娘子家去要昂贵的伞,明代后期商业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商人的小市民思想在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蛇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江户时代,男主人公是一位不正经营生,整天附庸风雅的小儿子,与许宣不同,丰雄拥有健全的父母,哥哥嫂子,还有出嫁的姐姐,家庭相对来说比较幸福、富裕。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上田秋成通过大量的新增细节将主人公丰雄塑造成了一位不仅相貌英俊,而且热情体贴,风流倜傥的才子。但受传统的家族长制度的影响下,比起许宣,丰雄更加懦弱、无用。丰雄在向真女儿介绍自己时也说“只是在下至今仍然依靠父兄生活,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做聘礼和迎娶之资,所以不敢贸然答应”(3)又如丰雄母亲在责问他的宝刀从何而来时说:“你为什么买这么贵重的东西?家中茶米油盐都归太郎所有,你有什么呢?(4)”这也体现出日本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以父权家长制为特征家族制度,身为小儿子的丰雄要么入赘他家,要么依仗兄长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渔民出身的丰雄表现出了对京城身份和都市风度的向往。这一点在丰雄遇到真女儿和富子时都有所体现。

两位男主人公最后的结局也完全不同,在文中许宣就曾数次去看佛会,烧香拜佛。在文章结尾镇压白娘子之后,许宣出家,拜法海为师。故事以许宣看佛为线索逐步发展,文中暗示许宣生活中不断出现“佛”的意象。文中结尾处许宣和法海在弥留之际,留给世人的警言,无一不表现了佛教中的“戒色戒欲”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受佛教文化影响,因此许宣也具有作为人而向佛的一面,这就造成了人性欲望与佛性清心寡欲的冲突。

而日本自古就是多宗教的国家,受神道教、佛教等的影响,因此文中出现的是神官和法师的形象,而且丰雄出去并不是祭拜,而是在他人的劝导下,欣赏美好的景色。表现了日本人喜爱祖国大好河山并亲近祖国大好河山的形象。两文的结尾也大有不同,在真女儿被镇压之后,富子病死,丰雄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只是文中以丰雄一步一步的成长为线索,从开始知道真女儿身份之后内心的恐惧及懦弱的表现到后来请求真女儿绕过乡人,自己愿意任其摆布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最后在法海的帮助下制服真女儿,在许宣成为佛门中人时,丰雄则一步一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也是两文因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不同的结尾的原因。

总结

综上所述,情节内容上与《白娘子》高度相似的《蛇性》在上田秋成的手中经过日本传统文化的包装完成了日本本土化的差异。在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明显的表现出了两文情节,人物刻画上的差异,使故事的发展更符合本国的风俗人情。

注:文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引文见《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420-445页。

注释:

汪俊文.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7.

翻译译文引自:汪俊文.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9.

翻译译文引自:汪俊文.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9.

翻译译文引自:汪俊文.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0.

参考文献:

[1]冯梦龙.警世通言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 上田秋成.上田秋成全集 [M].日本:國书刊行会,1969.

[3]汪俊文.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7-92.

[4]鲁润秋.白蛇渡扶桑——浅议《蛇性之淫》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翻案[J].教学考试,2017(10):76-79.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文化差异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