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40年固原电力绽新颜

2019-04-02 05:00国网宁夏固原供电公司邵军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固原变电站电网

国网宁夏固原供电公司 邵军

固原,古称大原、高平、萧关、原州,简称“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省域副中心城市。公元前114年建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明代九边重镇之一。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创作了气势非凡、脍灸人口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西海固大地上,居住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固原电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

拼搏奋进的固原电力

1956年2月,固原县油面厂发电,1958年,海原县榨油厂发电,1959年,西吉县电厂发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固原地区先后有14家发电厂,如雨后春笋般投入运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西海固这片土地也处处萌动着生机,城市、农村电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时光荏苒、岁月已逝。一件件往事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抹去。很多一线老员工顶风雪冒酷暑、挨饿受冻建设电网,亲历了固原电网的发展,这些记忆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固原农电公司安质部主任任立江,1982年从部队复员,在农电战线摸爬滚打36年没有挪窝。1998年,任立江走上农电施工队长的岗位。在这个施工队,只有一个队长,两个队员,7名外聘人员,施工队除了脚扣、安全带等基本安全防护用品,没有一件像样的工器具。

“那时不知苦是啥滋味。”任立江说,干部员工都一样,时任城区供电局长樊学仁到现场,也同大家一起干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从不讲究。

1994年12月,宁夏第一座同西北电网联络的枢纽变电站——固原330千伏变电站两台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和大坝电厂—固原变电站连线大固330千伏线路同时投运。1995年7月、9月,固原变电站—甘肃靖远电厂、固原变电站—甘肃西峰变电站的两条330千伏固靖、固西线相继投运,从而使330千伏大固联络线成为宁夏与西北电网联络的第二回主干线。

上世纪80年代,宁夏固原南部山区,电力施工人员用最原始的方式运送砼杆。资料图

1991年,固原110千伏电网从北到南,只有七营、三营、固原北郊和西吉4个变电站。主要电源点是银南的同心110千伏变电站,各变电站之间用单线连接。1994年,大固线和固原33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固原有了330千伏电源点。为进一步满足宝中电气化铁路运行需要,对110千伏电网作了改建,当年,110千伏瓦亭变电站建成投运,三营变电站增容,形成了以固原33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北连同心、七营和三营变电站,南连瓦亭变电站,各变电站之间双回路连通的110千伏主网网架。

目前,固原电网以750/330千伏超高压网架为电源中心向外辐射供电,共有电厂9座(一火五风三光伏),分布式光伏604家,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3座,10千伏配网公网线路252条,总长度6972.31千米。在固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750千伏为电源点,33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及以下为配电网的格局。

坚定执着的爱企初心

“刚工作那会儿,单位打欠条,领两个四条腿的长凳,一个1米宽的柳木床板,铺盖自购,单位人员调动,个人物品全靠长途汽车运输。”固原检修分公司吴长忠师傅说,那时一个月工资就18元钱,各种补助累计下来,月收入也就27元钱。

吴师傅告诉笔者,那时变电设备很珍贵。像断路器开关检修,每件设备都要拆卸下来,放在汽油中清洗,发现有毛刺,就用砂纸打磨好,组装起来,做完试验,才能运行。不像现在,供电可靠性要求高,人员分工越来越细,很多设备整套更换,加上各类大型施工设备的辅助,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在调度控制中心,年过50岁的调控班长赵卫民还学习CAD制图等计算机软件,帮助专业人员完成“固原电网主接线图”“固原市四县一区10千伏配网环网图”的绘制,定期组织电网安全运行分析,通过听录音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制定防范措施。32年调度业务生涯,赵卫民见证了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单电源运行的固原电网,发展到现在拥有3座330千伏变电站和16座110千伏变电站,通过750千伏输变电设备与宁夏、西北联网运行发展的全过程。

在固原供电公司,每年新毕业大学生,都要到省级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参加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随后在实际工作中,会为每一名新员工指定一名师傅,进行全程业务帮带。经过一年的岗位实践,入职第二年再到国家电网公司参加为期45天的统一培训。网络大学、岗位师带徒、创新工作室,这些都为新入职员工学习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经过两年的培训,每一名新员工都能尽快适应本职工作,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脱贫致富的坚强动力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世纪80年代,在固原大山深处的很多学生对电还没有直观的印象,只能从课本里依稀了解一些电的知识,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用上电,很多人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随着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照明电逐渐从县城增到了城郊,再到后来,偏远的山村也用上了照明电。1998以来,随着先后三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广大村民从盼电、用电,到以电为媒,甩开膀子脱贫致富,40年的发展变化,许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家买一头母牛,政府补贴5000元钱,2年下一牛仔,政府再补贴500元钱,10个月后小牛售价11000元钱……”在六盘山镇双沟村蔡庄队,赵军算起他的养牛致富经,头头是道。赵军的养殖基地仅2台30吨的铡草机负荷就50千瓦,所有设备全开,负荷将达到200千瓦。赵军虽然是深处这片大山的唯一客户,但是他的基地用电一点也不受影响。强劲的动力电接到基地,平时用电有问题,一个电话,60千米外的供电所师傅们总能第一时间赶到。

经过几代供电人的不懈努力,固原主网网架更加坚强,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得到加强,户户满足通动力电的条件。目前,农网供电半径由17千米缩短到14千米,县城网供电半径由6千米缩短到4千米。

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期间,固原供电公司完成原州区、彭阳县等地287眼机井动力电配套建设,使3万6千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完成了5县区81个小城镇(中心村)以及337个自然村的动力电配套建设,打通了服务广大农村电力客户“最后一公里”用电瓶颈。固原供电公司和所属5县公司连续5年获得地方公共服务行业行风评议第一名。

猜你喜欢
固原变电站电网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穿越电网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缺水的城市该怎么发展?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电网基建施工现场注意事项及改善
听须弥松涛、看文化古迹、观六盘云海、闻山花飘香
宁夏固原出土一枚汉代五铢压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