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冷暴力远离校园之一冷暴力就在孩子身边

2019-04-03 06:11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施者冷暴力校园

○田丽霞

谈到冷暴力,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家庭冷暴力。其实不然,在任何群体中都可能出现冷暴力,职场中有,校园中也有。

一、什么是冷暴力?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和普通的暴力伤害相比,冷暴力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界定,甚至有时候都无法确定谁是施暴者;二是冷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更深重、更持久,因为冷暴力伤害的是人的精神和心理。

二、谁会成为冷暴力的侵害对象?

其实,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冷暴力的侵害对象。

朋友家的孩子小C 上小学三年级,有一段时间哭着闹着不去上学,原因是同学们都笑他胖,说他蠢,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胖猪”。对很多孩子来说,这可能纯属玩笑,根本没有恶意,或者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叫。但是对于小C 来说,这个外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使他对上学产生了畏惧,对集体生活产生了恐惧。

也许您会说,童言无忌嘛!小孩子开玩笑,怎么就和冷暴力扯上关系了?小C 也太脆弱了。小孩子承受力差,我们怎么能要求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有唾面自干的豁达和勇气呢?

不久前,一个家长带着上初一的儿子向我求助。我们姑且称他为小D。小D 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一般。学校实行教学改革,老师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同学的表现,比如交作业、回答问题、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都计入小组评估之中,每周选出优秀小组。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小D 学习基础差,课堂讨论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正确,考试成绩不理想,总是给小组拉分,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求胜心切的同学们把抱怨、指责一股脑地倾泻给他,强烈要求老师把小D 调到其他组。老师问哪个小组愿意要小D,结果没有一个小组愿意接纳他,所有同学都唯恐避之不及。在连续被几个小组拒绝之后,小D 变成了“孤家寡人”,开始厌学了。

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如果打开网络搜索“校园欺凌”这个词条,就会出现大量的校园欺凌的案例,而这些事件的起因往往很简单。某同学因为不讲卫生遭到宿舍同学的排斥,某同学又因为太讲卫生招致同学反感;某同学因为不漂亮遭到同学嘲笑,某同学又因为太漂亮而招致同学非议;某同学因为太普通而遭到同学漠视,某同学因为太优秀招致同学嫉妒……这些事件被暴露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人身和心理伤害事件了。其实,在激烈的行为发生之前,应该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处于冷暴力阶段。

三、谁是冷暴力的实施者?

如果说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冷暴力的受害者,那么,任何人也都有可能成为冷暴力的实施者。因为有些时候,我们主观上没有想要伤害别人,但是客观上却给别人造成了心理伤害。这就是俗话说的“好心办坏事”。还有些时候,单看一个人的做法没有错,可一群人的做法加起来就错了,这是合成错误,而很多冷暴力都属于“合成错误”。

1.家长会成为冷暴力的实施者吗?

有一次,接到一封学生来信,只有几句话:“她为什么总是不理我?为什么总是不高兴?她到底要我怎么做?我都考班级第一名了,她还是不理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从简单的话语和潦草的字迹,我能够感受到写信者“一团乱麻”般的心绪。

我找到了写信的小E。他是一名初一男生,矮小瘦弱,胆子很小,非常敏感。他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和妈妈在一起,信中的“她”就是指妈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妈妈开心,可是好像妈妈从没有开心过。因为家里只有母子二人,所以他一直认为妈妈不高兴是自己的错,可他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就想方设法哄妈妈开心。他努力做一个乖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妈妈费心;他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他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可妈妈还是不高兴。

我见到了他妈妈。妈妈说:我本来就性格内向,平时工作又累,回到家就懒得说话了,而且跟孩子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他自理能力很强,基本不用我操心。

这对母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妈妈的平静与沉默,被孩子误解为冷漠与无视,使孩子生活在忧虑、恐惧与自责之中,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

我们不怀疑父母对子女的爱,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这种爱一旦被“误读”,就会变成一把利剑,爱有多深,伤就有多重。

2.老师会成为冷暴力的实施者吗?

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想给儿子小F 转学。高二快结束了,为什么还要转学呢?因为小F 和老师闹僵了。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跟着他傻玩,他家有钱,考不上大学可以出国留学,可以到他爸公司上班,你们可以吗?”在老师不断明示、暗示之下,原来的好朋友渐渐疏远了他,老师见到他也爱答不理。这种孤单无聊的日子让他无法忍受,于是就想到了转学。

我们相信,老师肯定不是故意伤害学生的,即便老师真的说了那些话,其目的也是要鼓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绝对不是故意孤立小F。至于同学们疏远小F,也许仅仅是压力太大、学业紧张。老师对他“爱答不理”,也许只是小F 过度敏感、庸人自扰罢了。但是,着意种花花不活,等闲插柳柳成荫。有时候,心灵的伤害就是在无意之间、浑然不知的情况下造成的。

3.学生会成为冷暴力的实施者吗?

有意孤立以及和他一起孤立同学的学生,给别人起外号以及跟着叫外号的学生,都是冷暴力的实施者。因为同学之间,如果是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二人势均力敌,可以形成对立,但不能使其孤立。被欺凌者可以选择应战、反抗甚至逃走,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如果是一群人针对一个人,即使群体的多数人只是围观或者附和,被欺凌者也会因为孤立无援而备感恐惧,不敢反抗,甚至不敢逃走,而这种恐惧有可能持续蔓延伤及心灵。从这个角度来看,围观就是纵恶,围观者就是冷暴力的实施者。哪怕他是一个弱者,或者前一刻他还是一个受害者,当他选择围观、跟风、起哄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施暴者。

(下期待续:如何让冷暴力远离孩子、远离校园)

猜你喜欢
实施者冷暴力校园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遭遇冷暴力,如何“有效”应对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遭遇配偶冷暴力,你会依法维权吗?(一)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