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2019-04-03 07:47廖家杰
求知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必要性传统文化

廖家杰

摘 要:传统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类型多样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俗语、诗词曲赋、歇后语和传统美德的小故事等多样的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语文的教学内容有机统一,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的语文知识,还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内涵,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在时代的变化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必要性

一、引言

中学的语文课堂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三观”。传统文化在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传统文化走进中学的语文课堂也符合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观,本文就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防止现代文化冲击

传统文化象征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一种非物质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落后的部分已经被摒弃,优秀的且含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被人们挖掘出来。即便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处于不利的地位[1]。

中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的特殊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为他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引起重视。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文化中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不仅对中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还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使中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抵御现代腐朽文化对自身的冲击。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故事形式带动课堂的气氛,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离骚》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屈原当时的心境和时代背景,感受屈原坚毅勇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学生体会其中的主人公的心情,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感受到作者的雄心壮志。

3.有利于学生成长

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可以改善学生整体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此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传统文化可以在这一特殊时期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利用传统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其可以拥有远大而符合社会标准的理想。可见,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中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历史,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中包含民族烈士的诸多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民族故事的讲述,从而使中学生感悟其中的内涵,使优秀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为中学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三、传统文化的运用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建立对于课堂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教学目标当中,使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思想被中学生牢牢掌握。民族精神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学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础[3]。

因此,中学教师只有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教学目标,才可以明确目的,在课堂的实际开展中才可以融入传统文化,进一步使传统文化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中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2.提高师资力量

开展中学课堂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要使传统文化和中学语文课堂完美融合,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中学的语文教师可以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的重任。

一方面,要加深中学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中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要明确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要对传统文化引起高度重视。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使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可以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真正价值。不仅如此,还要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不仅要在思想上转变中学语文教师,还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学校要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在培养语文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利用榜样精神促使学生模仿学习,使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从而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3.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学习

单单凭借中学的语文课堂进行教育很难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需要将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学和历史教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达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目的。多种学科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还可以使中学生了解傳统文化的内涵和真正意义。语文教学课堂可以使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关键。历史课堂可使中学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名人故事,使学生具有榜样意识和学习意识。思想政治课堂渗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德,建立坚强、勇敢的内心世界。

四、具体教学应用

1.利用俗语加深认识

俗语同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中穿插俗语,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接地气。

例如,在教师针对《列夫·托尔斯泰》一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此文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来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对此文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这样开展:

教师:“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发现列夫·托尔斯泰虽然长相平凡无奇,但是头脑中却有着丰富的思想和认知,甚至有着感怀天下的广阔胸怀。”

教师:“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想到了一句俗语,同学们想到了吗?”

学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上述的教学场景,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在教学课堂当中穿插俗语,学生不仅会对俗语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加深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这句俗语也可以激励中学生“长相并不能决定一切,努力也会得到成功”,从而进一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2.语文课堂的多样性

现在的语文课堂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中学语文教师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朱自清的《父亲》一课时,在学生感受到了父爱的同时,也要使传统文化中的“孝顺”的思想发扬光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明白父亲对儿女无私的爱,还要让学生回忆与父亲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情中感受父爱,体会父爱。教师可以以“父爱”为主题,开展班会,使每個同学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父亲做一件事。

上述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可以使学生感悟父爱,还发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孝”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充分地理解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语

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中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的语文课堂,不仅会帮助语文老师在古代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在思想道德方面帮助中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中学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语文学科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73.

[2]陈冰.浅谈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摘版),2015(8).

[3]张琼.浅谈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63-64.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必要性传统文化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