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支系看文山壮族服饰(下)

2019-04-04 09:26王明富
今日民族 2019年2期
关键词:布依平头文山

□ 文·图 / 王明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侬、沙、土等三个大的支系,大支系下又分11个小分支。因为支系众多,分布广泛,文山壮族的服饰文化十分丰富。上期我们介绍了人口最多的侬支系的服饰,这期我们介绍沙支系和土支系的服饰。

01 分布在广南县坝美镇地区的沙支系(布越人),头饰与富宁地区布越人有区别,她们用帕子包头。2007年摄于坝美镇。

02 沙支系布越人服饰,头饰比较容易识别。这是富宁县比较传统的壮族服饰,头饰保留了壮锦的特点。图中妇女们在书写歌书,这种“歌书”,由81个图画文字组成。2007年摄于富宁县坡芽村。

03 广南布越人小女孩也跟成年女性一样用帕子包头。广南的坝美、八宝等地的布越人服饰都相似。2007年摄于广南县坝美镇。

云南省有壮族120余万人,文山州约有104万人。上世纪60年代后,学界把文山壮族细分为侬、沙、土三个支系,不同支系在地域、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特点,服饰方面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体现了壮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大体上,侬支系是云南土著,而沙、土支系则很可能从广西、贵州等地迁入,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彼此交往、交融,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01 用头帕包头,富宁的布越人也有,只是包头的材料与广南的有些不同。图01拍摄于1998年富宁县者桑乡;图02拍摄于富宁县归朝镇。

02 用头帕包头,富宁的布越人也有,只是包头的材料与广南的有些不同。图01拍摄于1998年富宁县者桑乡;图02拍摄于富宁县归朝镇。

03 最近十多年布越人的服饰变化明显。民族服饰,在传统中变。一部分传统被保留,通过吸纳汉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创造出新的服饰。图03为富宁县归朝镇的布越人(2006年拍摄);图04为富宁县新华镇布越人(2006年拍摄)。

04 最近十多年布越人的服饰变化明显。民族服饰,在传统中变。一部分传统被保留,通过吸纳汉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创造出新的服饰。图03为富宁县归朝镇的布越人(2006年拍摄);图04为富宁县新华镇布越人(2006年拍摄)。

先介绍下沙支系。沙支系按自称分为两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富宁县和丘北县。富宁县的沙支系自称“布越”(或“布瑞”),人口约20余万;丘北县的沙支系自称“布依”(或“布依族”),人口约10余万。

自称“布越”的这支,可能是从广西迁入。比较有力的证据就是他们葬礼上的送魂路线。沙支系年老寿终,亡灵都要超度到广西祖籍故地再送到“仙界”。

自称“布依”的分支,可能与贵州省布依族同源,迁入文山地区后才逐步融合于今天的壮族。

服饰上,早期“布越”分支的女性服饰,多用自织青色和蓝色棉布,但款式与清代汉装相融,头帕仍然保留传统壮锦图案。

“布依”分支的女性服饰,保留传统的自织青色棉布,款式为早期布依族和文山地区壮族濮侬分支相融,具备传统布依族特点和传统的濮侬特征。“布依”服饰与壮族其他支系不同点是:银饰缀片,还保留先民的“军装”肩膊甲和身甲特点。

我们接着说土支系。文山州土支系的口述历史和古籍画谱记载,其先民是早期配合汉族部队南征后落籍在文山地区的人。土支系主要分布在砚山、文山、马关三县(市),人口约10余万。土支系自称“布傣”“布岱”,以服饰和头帕缠绕的特点,他称有“平头土”“搭头土”“尖头土”“偏头土”四个分支。

01 沙支系布依人的传统便装。文山州壮族沙支系是他称,他族认为他们是明末清初的沙定洲部队后裔而称之为“沙族”,传统自称为“布依”(上述布越人也被认为是沙定洲部队的后裔),应与贵州布依族同源。图为插秧仪式,第一天栽插稻秧必须选一名靓女插第一把稻秧,隐喻秧苗有无限的繁衍生殖能力。2006年摄于丘北县官寨乡。

02 这也是壮族布依人的传统便装。1999年摄于丘北县平寨乡。

03 壮族布依人的盛装,用银饰点缀。文山的壮族服饰,银饰使用比较节制。壮族布依人使用最多,最容易识别。2007年摄于丘北县官寨乡。

“平头土”集中定居在文山城的盘龙河两岸,有49个村落,进入21世纪,随着文山城的扩建,现仅有3个村落保留原生态,其余的村已经变得高楼林立。

01 土支系中的平头土,后背上的“补子”像印章,据说象征远古皇帝赐的印。平头土,是配合汉族部队征战到文山州后落籍者的后裔,服饰文化,是某种可能的历史的产物。2006年摄于文山市高末村。

02 最近几年,平头土的服饰也在保留原来样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变。图上的帽子绣有汉字,这是现在的做法。这个特点,也是今天平头土服饰一个比较容易识别的点。图为每年十月牛王节采花给牛戴花。2012年摄于文山市高末村。

03 这也是平头土的服饰,胸前披银泡。平头土的服饰文化很丰富。妇女结婚时,要自备5套不同款式的礼服,结婚仪式举行5天,每天穿1套。银泡服,要比较富裕的人家才有。2006年摄于文山市黑卡村。

04 搭头土衣服上的图案与平头土大同小异。裙子独具特色,绣有稻作田园,在长者寿终安埋仪式上,大儿子媳妇穿此裙为亡灵丈量田地。显然,搭头土一些古老的文化观念保留在他们的服饰里。2006年摄于砚山县平远镇。

“搭头土”分布在砚山县和文山市。

“尖头土”多数定居在马关县。

“偏头土”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广南县西部。

文山州壮族土支系服饰,“平头土”“搭头土”“偏头土”三个分支的衣服前后都有“补子”。“平头土”的传统后“补子”是古印章图案,传说是早期的征战和建城池有功,皇帝赐给,是为国立功的记载和荣耀的纪念。早期在“补子”两侧各绣有两句五言律诗(以古壮字书写),因传承绣制历史悠久或变异性,文字有保存,但无法破译。

“尖头土”的服饰保留传统的自织青色棉布制作,朴素,没有特殊的绣品图案。

01 搭头土混搭有现代服装的服饰。这是一个家庭仪式上的情形,青年女性也穿传统服饰,只是通常裙子改穿裤子。2007年摄于砚山县平远镇。

02 搭头土妇女传统服饰,还保留传统舟形鞋。2006年摄于砚山县平远镇。

03 搭头土服饰中也有少量的银饰,另外有蜡染饰品。2007年摄于砚山县平远镇。

04 搭头土童装,头饰发髻保留传统顶椎髻。2007年摄于文山市汤得村。

猜你喜欢
布依平头文山
山水布依
惠水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俏夕阳艺术团代表黔南州参加“百年中国红 悠悠布依蓝 2021贵州布依族六月节”活动获好评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平头哥”的悲剧之路
动物奇异行为观察报道(三)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请到布依茶乡来
文山 ,春光中写下的赞美诗(组诗)
一字之差
达里雅布依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