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百年基业 再创百年辉煌
——奋进中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2019-04-04 03:27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院云南省科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是云南省政府直属的多学科、综合性、公益性事业单位。多年来始终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根本任务,在事关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研究和创新中,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为云南省粮食安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重要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生态安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昆明胜利召开,大会回顾总结了2007年院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科技创新大步跨上新台阶。全院新增科技项目1 80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逾14亿元。2018年与2006年相比(下同),到位科研经费增长4倍。主持国家科研专项实现新突破,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数增长8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4位。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8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13项参与),省部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40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项增长1倍。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428个,增长2倍;新品种保护和专利授权550项,增长12倍。院自主选育的多个水稻、玉米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连续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占云南省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100%;选育推广的茶叶无性系品种占全省良种面积90%,自主育成油菜品种占全省种植面积80%,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占全省70%,云蔗品种改良使云南省甘蔗出糖率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出版专著和技术手册28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 411篇(SCI/EI源论文581篇),SCI/EI源论文数量增长14倍,院专家首次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主导建立了“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多个交流合作平台和国际多边合作关系,出国培训、出访交流达到1 300余人次,来访交流1 900余人次,全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在2012年农业部“十一五”全国地(市)级以上1 058个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全院6个研究所进入全国百强所,在西南各省(市)中位居第一,科研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中上水平。

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面积累计1 933.3万hm2(2.9亿亩),新增经济效益260亿元,为云南省及周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质量组织实施我省粮食、糖料、油料、茶叶、花卉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指导,实现新品种新技术的高质量推广应用。与130多家企业、11个地方政府或部门签约提供科技服务,累计转化知识产权800项,自主及合作开发科技新产品250项,为企业及合作组织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培训种植示范户带头人逾10万人次。组织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5 200批次。“三农通”推送农业科技信息2万余条,回答科技问题2.6万个。打造国家级“云科爱园艺众创空间”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成立以院主要领导挂帅、22个组共计260名高级专家组成的云南产业扶贫技术团,持续选派上千名科技人员服务“三区”脱贫工作,动员全院科技力量面向全省73个贫困县大规模开展科技帮扶,重点支持维西、贡山、泸水、陇川、永平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贫困地区,培植了一批脱贫优势产业;选派3批30名科技人员驻镇雄、陆良、景谷等县挂包脱贫,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通过组织展会推介、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走访、专家访谈等活动,在国家和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院重大科技成果600余篇次,3位专家走上《新时代云岭工匠精神讲坛》讲述农业科技创新历程及在推进全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才团队成绩斐然。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从2006年(下同)的62%提高到79%,45岁以下中青年人才占比64%。博士、硕士从131人增加到651人,占专技人员比例从13%提高到50%;高职人才从240人增加到73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从24%提高到56%;农业部创新团队3个,实现零突破,省级创新团队从1个增加到15个。“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5人,国突、国贴专家34人,省委联系专家23人,省“兴滇人才奖”1人,省“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岭学者3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4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省“千人计划”1人;省突、省贴专家54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14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32人,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49人。引进高端人才11人,引进院士专家设立工作站12个,设立专家基层工作站52个,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授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科研条件平台显著增强。全院固定资产投入大幅增长,2007年以来到位条件平台建设资金8.35亿元。院部实现系统规划改造,新建科研用房6.98万m2,并全面解决了驻昆单位的职工住房问题。热区、热经、甘蔗、蚕蜂4所新建1.75万m2科研用房。新征92.4 hm2(1 386亩)土地建设院级科研试验基地,基本完成院嵩明基地、宝峰基地、美自基地建设。各研究所新购置1.25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建成基于嵩明基地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科研信息服务平台及农业科技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建成或提升了一批国家资源库圃和国家、省级科研条件平台。全院科研用房面积比2006年增加8.6万m2;2018年全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9亿元,是2006年的4倍。全院科研实验条件显著改善,科研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发展基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打造绿色发展“三张牌”的部署,争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平台,培养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团队和领军人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低纬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而建成现代化强院。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开启中长期奋斗目标奠定基础;到2035年,基本完成现代化建设,在低纬高原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总体上处于世界并跑水平,在部分特色领域达到领跑水平;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院,在低纬高原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总体上处于世界领跑与并跑并重,特色领域以领跑为主的水平。

围绕建设现代化强院目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着力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体系,强化重大科技攻关,实施重大绿色科技创新行动,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推动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取得突破性成果,学科优势更加突出,科研特色更加鲜明,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彰显。二是要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主动加强与重点涉农龙头企业特别是打造绿色食品牌企业的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助推产业升级、企业做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要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牢固树立人才强院思想,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完善院所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每年财政项目预算30%重点投入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加快高层次人才、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及国际型人才培养,深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四是要大力实施条件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条件平台统筹规划建设,持续提升改善全院科研基础条件,加大驻州(市)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倾斜支持,加快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每年财政项目预算分别按30%比例重点建设改善科研基地与实验室条件,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保障能力。五是要大力优化农科事业发展环境,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创新创业的学术环境、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健康向上的外部形象。

猜你喜欢
全院云南省科技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覆盖全院科室的医院财产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