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农村公路交通脱贫攻坚经验与启示

2019-04-07 10:43徐大海刘战国陈中武张凯刘博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卢氏县卢氏攻坚

徐大海 刘战国 陈中武 张凯 刘博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4113个自然村,总人口38.2万。县域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貌特征为“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5年底,全县有4个乡不通干线公路、231个行政村不通四级路、1893个20户以上自然村不通硬化路,134个行政村不通班车,加之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07年、2010年两次特大洪灾,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道路交通设施遭受毁灭性重创,交通落后成为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是河南省交通脱贫建设任务最重、建设难度最大的县。

近年来,卢氏县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名县、特色农业强县”的总体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践行“五大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工作大局,以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发展兴县、转型提升;坚持生态立县、“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坚持人才强县、创新驱动;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深入实施“九大行动”(即特色产业强县富民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服务上水平行动、新型城镇化提速行动、产业集聚区上台阶行动、春风化雨文化惠民行动、筑巢引凤人才强县行动、天蓝地绿生态涵养行动、法治卢氏平安和谐行动),不断强化“四项举措”(抓好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三城联创”),着力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势头强劲。尤其是脱贫攻坚成就非凡,走在了河南省乃至全国前列,河南省和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观摩会在卢氏召开,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得到中央领导肯定,要求在全国推广;全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转移就业脱贫攻坚推进会、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会议、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交通脱贫现场会在卢氏县召开;卢氏县不等不靠,主动先行,交通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卢氏县农村公路交通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交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市领导多次到卢氏调研指导,河南省政府先后两次就卢氏脱贫攻坚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三门峡市连续两年在卢氏召开农村公路暨交通脱贫现场会、推进会,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卢氏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为卢氏县交通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卢氏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成功签约,蒙华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栾(川)卢(氏)、卢(氏)洛(南)高速公路列入河南省公路网规划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提升,国道209线城区段、国道209线县城至五里川段改建工程,国道344线河口至官坡至豫陕界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城区洛河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县乡公路225.1公里、通村公路235公里、通组道路300公里、桥梁1646延米;完成53个行政村通班车任务,卢氏至豫西大峡谷、双龙湾至三门峡两条景区专线投入运营,城区公交3号线顺利开通。

(一)规划先行,压实责任。一是卢氏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大局,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所在行政村通四级公路、通班车、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交通发展进入全省先进水平”为目标,按照“统筹谋划、整村推进、一步到位”“规划到项目、到年度、到居民组”的原则,高起点编制了《卢氏县交通运输脱贫规划(2016-2019年)》,全县352个行政村(2018年行政村区划调整之前)中除之前已通硬化路的121个行政村外,剩余231个行政村、1893个20户以上不通公路的自然村全部列入规划,共规划县乡公路项目419.5公里、通村公路项目542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项目1384公里、桥梁项目4779延米、隐患路段整治项目760公里,全部纳入交通厅脱贫项目库。卢氏县委、县政府将交通脱贫项目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传导压力,全力推进交通脱贫规划实施。二是出台了《卢氏县交通运输脱贫项目管理办法》《卢氏县优化交通运输脱贫项目实施环境若干意见》等,明确乡镇和部门职责,优化建设程序。三是针对交通脱贫项目小而多、覆盖广、成本高、建设难度大的特点,专门成立了交通项目建设指挥部,一线指挥,一线解决问题、一线化解矛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环境保障。

(二)拓宽筹资渠道,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卢氏县“十三五”农村公路交通脱贫规划项目总投资高达21.11亿元,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只有11.9亿元,缺口高达10亿元。为了破解资金困境,一是卢氏县委、县政府争取到河南省农发行政策性扶贫过桥循环贷款12亿元,目前已到位6亿元。争取国开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贷款1.17亿元。二是卢氏县交通部门建立“上级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减轻地方配套资金压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采取自愿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工程实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包村工作单位给予财力物力支持。三是政府加强资金监管,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管理,有力支持了项目的提前建设,保证了年度脱贫任务的提前完成。

(三)突出产业重点,打造“特色致富路”。一是产业路建设,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卢氏县交通脱贫坚持以产拓路、以路兴产,建设产业路432公里,覆盖培训基地23个、产业扶贫基地189个、增收大棚2342个。林果业方面,新发展核桃20万亩,新建基地56个,全县核桃种植总面积超过70万亩;新发展猕猴桃、大樱桃等特色水果1万亩,新建基地8个;建成无刺花椒基地4个,面积突破4000亩。林果业产值达6.04亿元。畜牧业方面,引进科尔沁集团、三阳畜牧等养殖企业6家,建成基地12个,发展特色养殖合作社133个。食用菌方面,建设食用菌产业园2个,生产基地12个,发展食用菌1.26亿袋,实现产值9.16亿元。烟叶种植方面,种植7.5万亩,收购17.33万担,税收0.45亿元,带动贫困群众1000余户。中药材种植方面,完成连翘人工种植14万亩,建成范里镇柏坡村等万亩示范基地5个,横涧乡青山村等千亩示范基地34个,人工种植总面积达20.4万亩。蔬菜种植方面,建成沙河乡果角等高山有机蔬菜基地8个,大棚367个,带动贫困群众105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新认证绿色产品8个,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51个;新注册商标72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2件,累计完成商标注册410件。二是旅游路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卢氏县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目标,全力推进龙头景区和精品路线建设。提升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级标准,建设旅游公路152公里。豫西大峡谷优化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双龙湾景区进入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序列,豫西百草园成功创建4A景区,大鲵湾、冠云山等6个在建景区和县城至大鲵湾、县城至盧栾交界处等10条精品线路扎实推进。建成城乡公厕40个、文明驿站10个、农村公路旅游服务站10个,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旅游文化节、第十一届双胞胎漂流大赛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旅游影响力显著提升,荣获“最具绿色宜居投资潜力城市”“华旅奖·全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县”“2017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全年接待游客198.1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旅游业总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230.5%。三是农村路建设,保障贫困户脱贫致富。卢氏县目前共开工建设交通脱贫农村公路项目1773.7公里,已完成1508公里;开工桥梁3409延米,已完成1892延米。所有乡镇通三级公路,15个乡镇通国道省道干线公路;158个贫困村通硬化路,通畅率100%;在增派客运班车基础上,通过预约班车、赶集班车等方式,实现行政村客车通达率100%,通邮率100%。3.06万名贫困人口、60个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实现了既定目标;按照减贫计划要求,目前系统标注退出8479户29092人,超出上级下达2.9万人目标,深度贫困这一难点得以突破。全县9310户33866名搬迁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全面完成。

(四)加速交通、物流、电商融合,打造电商脱贫基地。促进交通运输与电子商务信息产业融合,推动“交通+电商快递”扶贫。依托农村地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促进农资农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带动农村消费升级换代。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县级物流园、乡镇配送中转站、村组代购网点建设,充分整合农村淘宝、微商APP、快递和邮政等资源,不断畅通和优化农村物流渠道,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县城乡的物流网络,实现了全县城乡物流配送的无缝衔接。二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农产品“名、优、特”优势,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农村快递揽收配送网点建设,利用村委会、万村千乡农家店、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益农信息社、供销超市以及村邮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农村快递服务。三是建成县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一批电商扶贫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为贫困群众提供网销和网购等便利服务。对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其参与到电商产业链实现创业就业。

二、卢氏县农村公路交通脱贫攻坚的启示

(一)交通建设是基础,坚持交通先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基础在公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加快实施交通脱贫攻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他要求我们“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交通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帮助贫困人员脱贫。

(二)资金投入是财力保障,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交通扶贫建设单靠地方财政资金保障交通投入毕竟是“手长衣袖短”,需要拓宽筹融资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一是协调市县政府统筹利用各类涉农整合资金,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二是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包村工作单位给予财力物力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筹集相关建設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四是通过发行一般债、地方债券、专项债等方式,创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三)工程高质量是核心要求,坚持构建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是建设项目的生命,更是交通行业的生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走和以往不同的专业化道路。要坚持引进规范的招投标制度,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选取合格的承包方。此外,需要加大完善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的力度,依法依规理顺公路建设各种程序和规则;着力强化对中间验收、变更设计、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兑现投标承诺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有效管控保证工程质量。同时,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督,完善“政府监督、业主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质量关,使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四)党的建设是组织保障,坚持党建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卢氏县委、县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落实“四个意识”、转变作风、检验干部能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工作大局,将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员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县级领导、乡镇党政正职、村“两委”干部等10个层面的脱贫攻坚责任。实行县级领导每周住村一次制度,开展“昼访夜谈”。二是强化督导落实。成立由县领导牵头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专职专责、全包全打。牢固树立“大督查”理念,紧随新形势、新常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坚持明察和暗访相结合,以督查巡查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切实将改进作风、聚焦精准、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严格奖惩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确保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县委、县政府将交通脱贫项目建设纳入重点督查范围,每半个月巡回督导一次,排出名次,总结好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专报、手机信息等形式报送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持续发力督查问效,大大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三是明确落实责任。按照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持续落实好县级干部联系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镇包干责任、村级主干责任、驻村帮扶责任,把这些责任落实落地,条块联动、密切配合,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落实机制。

(作者系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省脱贫攻坚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

猜你喜欢
卢氏县卢氏攻坚
开封卢氏鸡特种养殖助力脱贫致富
卢氏县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卢氏县畜牧产业扶贫现状及建议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卢氏县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