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空间

2019-04-08 07:22麻昕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影子物体振动

麻昕颜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宽松、和谐的科学探究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主动积极地经历探究科学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长大成为有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给足活动空间

章鼎儿老师指出: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观察标志之一是活动空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学生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没有足够活动空间去进行思考、讨论、观察、实验等,各种能力如何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的各项活动。

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为学生准备的实验探究材料有:尺子、橡皮筋、小鼓、米、水槽、音叉、镲等。在尺子、橡皮筋、小鼓实验中,我要求每个学生每种材料都要反复实验。实验后,学生发现了它们都在振动,引出了振动的概念,并问:“现在你们都明白什么是振动了吗?”学生异口同声:“明白!”我问道:“可是我不太明白,什么是‘往返运动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尺子在振动时是怎样动的?学生想到是上下运动。橡皮筋运动时呢?是来回运动。物品发声时是否都在振动呢?学生进行了二次实验,再让学生借助米粒放在鼓上观察小鼓发声时的振动。为了更加深入地体会振动,我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的现象。每个学生轮流实验,实验中不时地听到他们的欢呼、惊叫声,对此次实验的分析交流让他们体会到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之后,我把音叉插到共鸣箱上,请两位学生共同实验,让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振动,让发声的镲停止振动,这两个实验再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再让学生体验声带发声与不发声的不同。这一系列的实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空间里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振动的含义。

二、拓展学习空间

教室是课堂,绝大多数时间内学生都是在教室里上课、学习和探究的。但是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该摆脱课堂的束缚。大自然、工厂、农村、博物馆等都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但受一些实际条件的限制和出于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往往无法带学生走出校园。教师应从校园内着眼,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变换多种活动方式。如:实地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使学生感受到在校园的其他地方上课时的新鲜感和乐趣,拓展校内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空间。

如:教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交代完安全注意事项后,我请每位学生带一支粉笔,来到了操场,大家相互合作在阳光下画出自己的影子,并提醒他们注意画影子的同时也把脚印画出来,把名字写在影子里。画完后观察影子的特点,观察到了随时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画好了。我再请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也把它们的影子画出来。学生们去画了旗杆、树、栏杆、篮球架等,不断地跑来向我汇报他们的惊奇发现。我再进一步引导:“你们说影子会不会变化?回到刚才自己站的位置,影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吗?猜猜看,再过一会儿,还会有什么变化?”最后,我再出示自制的日晷,介绍制作方法,并布置学生课后制作一个进行观察。这节课,学生不是坐在教室里,机械地看着多媒体课件在演示,而是在操场上完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活动,真切地感觉到太阳和影子的运动和变化。

三、创设思维空间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创造意识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平时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创设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思维活动,敢于质疑、提问、争论,逐渐达到创新思维的高境界。学生学会思维不是一次两次的训练就能达到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学生做到不懂就问,不同的观点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使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和实验设置疑问,布下悬念,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法进行探索实践。有这样一组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先猜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再把它放入水里观察。学生的猜测有的和事实一致,有的和事实矛盾。这时学生产生问题: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我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根据什么猜测的?物体的浮沉和什么有关?学生的前概念和事实产生了矛盾,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不是大的沉,小的浮;重的沉,轻的浮?然后按大小、轻重顺序排一排,学生发现“物体的浮沉和它的大小、轻重无关”;接着又提供材料:一组大小相同轻重不同,另一组轻重相同而大小不同,让学生继续实验,学生发现原来物体的浮沉跟轻重和大小还是有关系的,学生又产生了认知矛盾,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物体的浮沉和它的轻重、大小到底有没有关系。每一环节的探究学习目标层层推进,不断生长,思维空间也得到扩展。正是在这样“发现-否定-再发现-再否定”的辩证过程中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越来越趋于理性,不断学习新的思维方法,不断获得新的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动力。

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更大的科學探究活动空间,要求教师切实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在他们身上本来就不缺少“探究”基因和潜能。作为他们探究的引领者、指导者,要根据教学内容,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学习空间、思维空间。这样,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才可能事半功倍,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科学课堂将会更加精彩,也让学生更爱科学!

【作者单位:龙岩市松涛小学分校 福建】

猜你喜欢
影子物体振动
振动的思考
振动与频率
中立型Emden-Fowler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UF6振动激发态分子的振动-振动驰豫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