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9-04-08 09:06汤少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汤少芬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在目前阶段中,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受到了较多认可与关注。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合作学习在根本上有助拉近师生彼此的内心距离,通过运用合作探究的途径与方式来全面突显小学生在整个课堂进程中的主体位置。因此在涉及到全过程的数学教学时,教师有必要着眼于引进合作学习模式。针对小学数学如果能够适当渗透合作学习的基本宗旨与思路,能够从源头入手来保障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自身拥有的数学探究热情。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与数学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予以对比,可知合作学习体现为更优的教学实效性。这主要是由于,小学数学课与合作教学如果能实现全方位的紧密融合,则有助于逐步培育并且塑造小学生应有的合作意识,在此前提下创建了互助与友爱的优良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能够欠缺合作学习作为必要的保障与支撑。在现阶段的数学课上,师生应当致力于紧密进行协作,从而针对某些难度较大的数学学科问题予以全方位的探究。

1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从根本上来讲,合作学习指的是运用师生密切配合的措施来提升并且优化课堂实效性,从而对于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创新潜能以及学习兴趣予以全方位的激发。与此同时,合作学习的侧重点应当在于妥善划分相应的学习组,然后为各组的同学们设置相应的探究话题。在此前提下,各组学生针对上述话题就能共同予以探究,通过搜集与之有关的资料并且大胆创新的方式来给出与之有关的问题解答。

因此可以得知,合作学习如果要得以顺利展开,则不能够欠缺师生之间的全方位配合。建立于划分学习组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体现为独特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学习组针对特定的探究课题都能够予以共同探析,从而调动了深层次的学科探究热情。各学习组在给出探究成果之后,教师针对现阶段的小组协作成果应当致力于全方位的总结与归纳,从而在师生紧密配合的状态下创建了友爱愉悦的全新课堂气氛。

近些年以来,数学学科的新课改正在致力于全面推进。面对当前的全新趋势,师生针对合作教学还需予以更多的关注,确保将交流与合作的要素渗透于全过程的数学课堂中。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同学们在课余阶段收集与之有关的学习资料,并且将其带到数学课上进行共同分享,以便于激发浓厚的合作意识并且塑造良好的互助精神。

2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当前现状

从当前现状来看,多数师生针对数学学科都能够全面关注合作学习,而与之有关的各项教学举措也获得了整体转型。然而从根本上讲,由于受到应试压力给小学数学课带来的突显影响,以至于现阶段的数学课仍然没能真正做到紧密结合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其中仍然表现为如下的弊端或者缺陷:

2.1单调与僵化的数学课模式

从现状来看,仍有较多小学生在面对数学课时表现为退缩或者惧怕的心态。这主要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包含了难度较大的某些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与此同时,数学知识蕴含了抽象性的内涵,因此在客观上加大了同学们理解该学科知识的整体难度。教师针对现阶段的数学日常教学如果停滞于僵化的传统授课模式,那么很可能加深了小学生内心潜在的厌倦情绪。为了在根源上加以转变与改进,教师有必要将合作学习的举措全面渗透于当前的数学课,从而运用师生协作与沟通的方式来消除同学们面对数学课时的畏难心态。

2.2师生之间欠缺全方位的课堂沟通

教师在数学课上如果能随时与同学们开展密切的沟通,则有助于创建愉悦并且轻松的全新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也能表現为发自内心喜爱学习数学的良好状态。但是截至目前,师生在数学课的整个进程中仍然没能达到最优的彼此配合程度,以至于压抑了小学生自身拥有的质疑精神以及创新热情。在某些情形下,教师针对同学们给出来的某些偏差观点将会予以严厉责备,因此小学生不再敢于大胆开展数学学科的探究,师生之间也无法显著拉近情感距离。

2.3忽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近些年以来,某些教师以及学校虽然引进了合作学习作为数学学科的全新课堂模式,但却并没能真正关注与之有关的课堂实效性。也就是说,当前针对合作学习仍然停滞于表层的分组探究,然而无法真正深入其中的学习成效性。在多数情形下,小学生都会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划分学习组以及课堂探究行为。但是实质上,同学们针对上述做法的价值并没能予以透彻理解,甚至表现为敷衍的心态。例如,某些小学生借助教师为其提供的课堂探讨时间来讨论某些无关话题,因此浪费了珍贵的分组探讨时间。

3探析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3.1对于各个学习组予以妥善划分

合作学习如果要体现优良的实效性,则关键措施就应当在于妥善划分各个学习组。这是由于,建立于科学分组基础上的课堂合作模式更加有助于同学们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相互帮扶,最终确保达到更优的数学教学整体水准。因此在目前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当密切关注划分相应的课堂学习组。

具体在涉及到科学性的划分学习组时,针对各个学习组都要确保其同时包含数学学习水准较高的学生以及后进生。通过运用上述的分组方式,各组学生就能够致力于全方位的彼此帮扶,从而共同提升了小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各个学习组还需选派组长,从而代表整个学习组与全班同学分享该组的数学探究成果。

3.2全面激发协作意识

截至目前,仍有较多小学生在面对合作学习时表现为退缩或者厌倦的情绪。究其根源,就在于小学生并没能发自内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无法真切感受到彼此帮扶的乐趣。因此为了在根源上实现针对当前现状的优化与转变,关键举措就是要激发小学生应有的互助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小学生在全面拥有合作认识的前提下,应当能够真正投入全过程的数学问题探究,从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收获。

例如针对三角形有关的基本数学属性而言,教师应当引导各个学习组的同学们收集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三角形形象,然后将上述的学习资料与其他学习组进行全面分享。相比于枯燥的课堂讲授而言,建立于互动与探究模式前提下的全新学习方式应当能够激发更加强烈的数学学习热情。经过上述的课堂探究与互动分享措施,小学生针对三角形有关的各项基本数学特性就能予以全方位的感受,并且尝试将其灵活适用于解答真实性的数学问题。

3.3突显小学生应有的数学课主体地位

小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自身应有的课堂主体地位,其在根本上关乎数学合作学习具备的综合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应当能够运用适当举措来全面激发小学生深入探究某些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确保将小学生置于主体性的课堂地位。在各个学习组开展密切配合与全面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还需予以相应的引导,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始终拥有正确的数学课堂探究方向,而不至于偏离应有的数学课探究方向。

例如针对求行程问题的解决问题而言,很多小学生都觉得此类应用题具有较大的解题难度。因此为了缓解同学们在面对上述数学题时的紧张心态,应当能够适当选择分组进行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各组的同学们运用画图等方式来直观呈现上述的应用题解答思路,以便于显著简化原有的解题流程与步骤。在全面简化原有解题难度的基础上,小学生面对此类数学题就会表现为更加突显的信心与热情,从而确保达到优良的数学解题效果。

4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合作学习在现阶段的小学课改中具备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截至目前,多数师生以及学校都已认識到小学数学课渗透并且融入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探求适用于小学生当前现状的合作学习新模式。因此在未来实践中,针对小学数学课运用的合作教学模式仍然有必要予以改进优化,通过运用合作学习的途径与举措来培育更高层次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艳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29-130.

[2] 陈远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115-116.

[3] 杨静.浅析合作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75+80.

[4] 张艳.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1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