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

2019-04-09 01:47张志敏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花序树莓品系

朱 祥,张志敏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我国野生树莓(RubusparvifoliusL.)资源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常见于路旁、向阳山坡及灌草丛中,适应性特别强,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半灌木植物[1,2]。树莓药用价值很高,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散节止痛等疗效[3,4]。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含有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有机酸、无机盐及能清除人体有害自由基的抗氧化抗癌物质例如:花青素、黄酮、鞣花酸等[5~9]。是一种新兴第三代保健小浆果,栽培前景广阔。

树莓栽培历史悠久,已逾300 a,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种植树莓,主要多分布在美国、波兰、智利、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东欧和德国等国家,常见的优良栽培品种大约有80多个[10]。我国树莓栽培和育种工作都比较滞后,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栽培树莓,没有本土的优良品种,一般从国外引种栽培。我国树莓种质资源一直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绿色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树莓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综合开发利用树莓成为研究者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尤其重要。试验主要研究不同野生树莓品系引种栽培后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果实品质特性的差异性,通过不同野生树莓品系差异性的比较分析,选育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果实品质优的品种,为树莓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5-2018年在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进行。根据野生树莓叶、花、果实及物候期,综合鉴别出4个野生树莓品系[1~2,11],以同年生优良品种“Festival”为对比参照。不同野生树莓品系于2016年3-4月选生长健壮并且一致的植株连根带土挖掘移栽到平地处(海拔400左右),同一品系种植在一个小区内,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后植株统一进行常规的水、肥管理。

1.2 试验地概况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峰凤凰山为2 570.5 m,全区总面积约600 km2;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属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年均降水量1 100~2 600 mm,处于东经108°35′55″~108° 48′30″,北纬27°46′50″~28°1′30″,与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交界;年均温度6~17℃,相对湿度年均80%以上,积温1 500~5 500℃。种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复杂。

1.3 测试指标与方法

(1) 植株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参照《悬钩子种质评价标准》[11]。

(2) 单果重:果实收获后随即选取100个果实,用电子天平称量果实的重量,对于每个品系每个小区重复3次,取平均值。

(3) 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用折光仪在室温下测定,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滴定酸根据Khanizadeh et al.[12]的方法测定,2 mL的果汁用18 mL的蒸馏水稀释(1∶9 v/v),然后,用0.1 mol·L-1氢氧化钠滴定至pH为8.1,记下所用氢氧化钠的体积,树莓滴定酸含量以主要酸(柠檬酸)的百分含量表示。

(4) 维生素C的测定:维生素C提取液的制备参考Luximon-Ramma et al.[13]的方法;3 g的水果在25 mL的匀浆提取液中,用匀浆机混合均匀,然后用磁力搅拌器震荡15 min,震荡后在4℃、17 500 rpm下离心10 min,上清液用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提取溶液是30 g的偏磷酸溶解在 80 mL冰乙酸(pH 1.5)配制而成;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在1 L容量瓶里定容。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AOAC,1995)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以抗坏血酸(AA)当量表示(mg·100g-1)。

(5)抗病性:以病情指数表示,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软件GML过程进行差异显著分析,图表使用Origin8.5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Festival(CK)每株花序数为7.24±0.61个,除品系3与CK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3个品系与CK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品系1、品系4每株花序数(8.41±0.56、9.61±0.72)显著大于CK,品系2每株花序数(6.52±0.67)显著小于CK,品系1、品系3和品系4植株有较多的花序数;CK每个花序的成熟果数是18.36±2.13个,与4个品系差异显著(P<0.05),4个品系每个花序的成熟果数显著低于CK,品系1与品系3,品系2与品系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品系2和品系4每个花序的成熟果数(11.34±2.07、12.26±1.56)明显高于品系1与品系3(8.23±1.74、8.81±1.87);CK每株产量为203.34±42.23 g与4个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4个品系的每株产量显著低于CK,品系3、品系4每株产量(165.23±14.35、176.34±20.13)较品系1、品系2(111.56±12.78、108.24±16.23)高,并且品系3与品系4,品系1与品系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K每公顷的估计产量为(4060 .26±19.25),除品系4与CK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3个品系与CK差异均显著(P<0.05),每公顷产量显著低于CK,其中品系3较低,品系1和品系2最低;以CK每公顷产量为丰产性评价的标准,经统计分析表明品系4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出丰产性,其他3个品系与CK差异显著(P<0.05)均不丰产。

表1 引种后树莓丰产性

注: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栽培密度为20 000株·hm-2,丰产性评价以Festival的产量为标准。

表2 引种后树莓果实品质

品系3单果重(2.51±0.37)明显大于品系1、品系2、品系4和CK(1.61±0.45、1.46±0.51、1.50±0.62、1.53±0.42),且品系1、品系2、品系4与CK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品系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46±0.71%)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明显低于CK(11.45±0.88%),品系2、品系3、品系4每株花序数为7.24±0.61个,除品系3与CK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3个品系与CK差异均显著(P<0.05);品系1和品系2的可滴定酸含量(1.90±0.03%、2.24±0.04 %)明显高于CK,并且差异显著(P<0.05),品系3可滴定酸含量与CK无明显的差异性,品系4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低于CK;品系3和品系4的固酸比与CK接近,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品系1和品系2的固酸比明显小于CK,差异显著(P<0.05),品系2和品系3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CK,并且差异显著(P<0.05),品系1和品系4维生素含量与CK无明显的差异。

表3 引种后树莓适应性评价

4个品系的引种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除品系4成活率(78.34±5.78%)与CK(67.23±4.23%)无明显的差异外(P>0.05),其余3个品系与CK之间差异显著,并且明显低于CK;品系4的抗病性最强,病情指数明显低于CK(P<0.05),品系2的抗病能力与CK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品系1和品系3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性,且抗病性低于CK。

3 结论与讨论

品系4植株有较多的花序数,每个花序成熟的果实个数较其他3个品系多,而且每株产量较高,每公顷的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引种栽培中表现为丰产;品系1每株花序数明显高于CK,但每个花序成熟的果实个数、每株产量、每公顷的产量都显著低于CK,不丰产;品系2每株花序数、每花序成熟的果实个数、每株产量、每公顷的产量都显著低于CK,不丰产;品系3除每株花序数与CK之间无明显差异外,每花序成熟的果实个数、每株产量、每公顷的产量均明显低于CK,不丰产。

品系4果实比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滴定酸低,固酸比适宜,维生素含量高;品系1果实比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可滴定酸高,固酸比较低,维生素含量高;品系2果实比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滴定酸高,固酸比值小,维生素含量高;品系3果实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低,固酸值大,维生素含量C高。

品系4的引种成活率高,抗病性强;品系1的引种成活率最低,抗病性极差;品系2的引种成活率较低,抗病性强;品系3的引种成活率低,抗病性差。

总之,从丰产性、果实品质、适应性等特性来判断,品系4适合引种栽培,其次是品系2,品系1和品系3不适合引种。

另外,该研究只对野生树莓引种后的丰产性、果实品质及抗病性进行了调研研究,得出的结论只能作为初步的参考,生产中引种栽培还要对品系的抗寒性、抗涝性、物候期等农艺学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评价。在引种栽培过程中4个野生树莓品系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高,这可能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4个品系原生长的海拔高度比较高,研究表明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与营养成分的合成[14~15]4个品系在引种过程维生素C含量表现出原来的特性。

猜你喜欢
花序树莓品系
穿龙薯蓣的花序特征研究
山间“小精灵”
——树莓
陕西 烤烟新品系通过全国农业评审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葡萄花序整形修剪技术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