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村民办实事用心用情铺就致富之路
——记修水县黄溪村党总支书记徐万年

2019-04-10 12:20彭旭辉
老区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书记贫困户村民

□ 彭旭辉

本人有幸于2017年起担任修水县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组组员,深入黄溪村开展帮扶工作,并结识了一位有经验、有学识、有能力的村书记——黄溪村党总支书记徐万年。

徐万年召开村两委班子会

徐万年带领村民修路

黄溪村地处修水县马坳镇南部,距县城20公里,属国家级贫困村,曾经是“好事没有,坏事不断,多年难变点样”的“扯皮上访”村,在徐万年的带领下,黄溪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法治村、示范村。由于表现突出,徐万年于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2010年被评为“九江市十佳书记”、2011年当选“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2015年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龚全珍式好干部——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018年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知人善用强班子,他是老百姓的“带头书记”

为了带领黄溪村群众共同致富,徐万年带着满腔热血回到了村里,于2008年11月26日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为黄溪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他不断思考带领村民走出贫困的路子。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选优配强班子,想方设法把黄溪村在外的能人以及威望高的退休干部聚集起来共同为黄溪谋发展,组成了现在“精诚团结、服从安排,人人爱岗敬业、个个不甘落后”的村两委班子。

上任至今,徐万年始终抱着一颗对事业炽热、对村民负责的红心,承诺“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10年来,他始终践行自己的承诺,舍小家顾大家,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村部上班,一年365天就有350天在上班。在他的带领下,黄溪村班子成员每年人均上班260天以上,村民办事不出村就能及时得到代办、处理和解决,“有事找村干部”也成了黄溪村老百姓的口头禅。

前几年,黄溪村启动中心村建设。为集约土地资源,中心村实行拆旧建新,但在拆旧时大多数群众出现抵触情绪。正好徐万年的老祖居也在规划范围内,他做通老父亲的思想工作后,决定从自家开始带头拆房,但在拆房过程中,他从楼板上摔下,腰部和颈部严重扭伤。在家休息不到一个星期,就再次回到拆旧一线。村民们被徐书记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了,在徐万年的带领下,党员组长纷纷带头,在短短的1个多月时间,100多栋房屋全部拆迁到位。党员陈先秋说:“徐书记为了村里的工作,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我们还有什么顾忌的呢。”

一心为民办实事,他是破解难题的“用心书记”

徐万年明白,要凝聚人心,赢得民心,关键还得办实事。他始终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用心学习,刻苦钻研,帮助黄溪村民解决现实困难。

几年前,黄溪村近百亩水田因上游修建东津水电站,变为“冷浆田”,造成农民减收,引起村民多次集体上访。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徐万年带着村“两委”经过反复论证,并外出考察,决定改田种桑。由于村民没种过桑树,不敢不愿尝试。徐万年多次召开会议给村民算经济账,连续一个月上户做思想工作,动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蚕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发现一亩桑树的收入远远高于一亩水稻的收入。尝到了甜头后,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桑树。蚕桑帮助黄溪村每户蚕农增收2万元以上,为黄溪村民敲开了致富的大门。目前,黄溪村共有桑园800多亩,成为江西省重要的蚕种基地。

黄溪村成立花卉苗木合作社初期,由于技术不行,苗木扦插成活率很低,村民积极性被打消。徐万年带领合作社社员及部分村民先后到湖北湖南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先进技术。回来后,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结合自己学到的先进技术,认真研究扦插不成功的原因,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在经过多次的细致研究后,他找到了扦插的诀窍,之后苗木扦插成活率大大提高,几乎是插一棵活一棵。

徐万年指导蚕农养蚕

徐万年指导村民种植葡萄

一次上户走访完回到村部,徐万年书记叫住我:“小彭,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你看了没有?会上说要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国家看问题还是看得准啊。”看着他桌上从网上下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看了眼已经年过60的徐万年书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面对发展难题上,他有种敢为人先的闯劲;在破解技术难题上,他有种废寝忘食的钻劲;在学习上,他有种活到老学到老的韧劲。

创新引领谋发展,他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书记”

黄溪中心村一角

徐万年参加2017易地扶贫搬迁论坛

黄溪村落后的根源在发展严重滞后,村民增收无门,全村1360余劳动力有近900人在外打工。徐万年认为,要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是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发展的富民强村之路。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徐万年创新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五化”奋斗目标和“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的“四有”发展理念。同时,为扩大规模,发展连片产业,徐万年把目光瞄准到老百姓安生立命的土地上,动员农户从自家“一亩三分地”中跳出来,推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全村耕地一次性流转,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建成了“网格化”灌溉渠5000米,平整格田面积1600亩。发展了高产桑园800亩、生态茶园1500亩、无公害蔬菜200亩、花卉苗木200亩、有机葡萄60亩,年创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为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徐万年大力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参与,吸引贫困户27户103人,人均年增收3700多元。同时,通过“引凤筑巢”,引进落户黄溪二级水电站、金樱子酒业等八家企业,引进资金上亿元,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近800余人。目前,该村已于2016年退出贫困村,57户19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改变村容村貌成为徐万年心头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黄溪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徐万年按照统规自建、分步实施、配套到位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域修水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中心村建设有关要求,将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等有机结合,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210亩的移民中心村安置点,接纳安置港口、程坊等九个乡镇的深山、库区移民和本村整组搬迁易地建房户509户,村民集中居住率将达到98%。由于黄溪村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较好成绩,2017年徐万年受国家发改委邀请参加2017扶贫日系列活动易地扶贫搬迁论坛。

驻村半年多,在我的印象里黄溪村几乎是每天一变样。黄溪村的变化有县委县政府的功劳,有驻村工作组的功劳,有黄溪村两委班子的功劳,但功劳最大的当属徐万年。年过六旬的他,怀揣着一颗为民的拳拳之心,坚持奋战在基层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书记贫困户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书记家的狗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