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评估

2019-04-10 13:54李理张斌
时代金融 2019年6期
关键词:贸易量引力模型

李理 张斌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向纵深推进发展,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自由贸易区(FTA)的兴起凸显了大国之间日益白热化的利益博弈。本文利用引力计量模型,以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为例,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自贸区的长远发展和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量 引力模型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多边贸易体制盛行,近20年,全球大量自由贸易区涌现,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自由贸易协定(FTA)签订,自贸区成员国间的关税被取消,FTA成员国国内成本高的商品被FTA其他成员国成本低的商品替代,从其他成员国进口更多商品,创造出新的贸易的现象,被称为贸易创造效应。

自中国与秘鲁两国自1971年建交以来,双方资源因具备极强的互补性,经济贸易关系得以迅猛发展。两国于2009年4月28日签订中秘自贸协定。这一开放程度较高、所涉范围甚广的协定是我国同拉美国家签订的首个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协定于2010年3月正式施行,双方将对其九成以上的产品逐步取消关税。

二、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现状分析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秘双边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贸易总量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具体可见图2-1。2009年,中秘双边贸易额因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而有所下降,但2010年中秘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两国贸易额随即大幅上升,从64.22亿美元上升至99.17亿美元,同比增长54.42%。同时,中国对秘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近70%,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秘鲁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至2013年,中秘双边贸易额增长至145.96亿美元,是2009年中秘双边贸易额的两倍多。虽然在2014年和2015年,在大宗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国际市场需求有限的影响下,两国贸易额增长停滞,甚至略有下降,但自2016年之后,两国贸易额依旧呈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从154.80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02.7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1%。

截止至2017年,中国秘鲁双边贸易总额已是2009年两国贸易总额的3倍多,增长了215.74%。其中,中国对秘鲁的进口总额从2009年的43.24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14.1亿美元,增长了2.64倍;而中国对秘鲁的出口总额则从20.99亿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88.69亿美元,增长了四倍多。由此可见,中秘双边贸易协定对中秘两国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发展潜力巨大。

由图2-2和图2-3可观测得出,2009年中秘两国签署自贸协定后,中国对秘鲁进出口额占中国总进出口额比重和秘鲁对中国进出口额占秘鲁总进出口额比重都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创造已初显成效。

三、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Tinbergen在1962年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要运用引力模型研究双边贸易流量(陈雯,2002),Poyhonen(1963)基于引力模型的应用阐释了该问题,两人的研究核心都是考察经济规模和国家间距离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引力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其中,Xij为i和j两个国家的进口量,Yi为本国GDP,Yj为其他国家GDP,Dij为本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研究时,学者们往往把上述模型对数化,转化为线性模式,α1、α2、α3为相应的系数。

最初引力模型的基本论断如下:两个国家间的贸易规模同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与其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当前,该模型被应用于自贸区的贸易创造的实证研究上,旨在基于虚拟变量的设定来实现对成员国之间是否共同属于某一自贸区的关系的拟合,各成员国之间是否生成贸易创造效应和其效应的大小等均可通过相关虚拟变量系数的符号、数值来反映。

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本文将中国(i国)作为主要进出口国,贸易国(j国)包括智利、秘鲁、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巴西、加拿大、印度、韩国在内10个国家,这10个国家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同时,本文选取了中国和贸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GDP)衡量进出口国与贸易国供需能力的变量。而贸易国之间的距离(DIST),采用中国首都与贸易国首都的直线距离。由于本文研究的是静态贸易效应,因此本文将中秘自貿区是否成立设为虚拟变量FTA。因为中秘自贸协定生效时间为2010年,所以2010年及之后FTA设为1,否则设为0。此外,由于本文还选取了10个贸易伙伴国一起组成面板数据,在10个国家中,部分自贸区成员国互相重合,因此本文设定虚拟变量NFTA,表示中国是否同时与另一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研究中秘自贸区效应时,以2010为界,若中国同时与另一国签订自贸协定,则NFTA取1,否则取0。在进行分析之前,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本文分别对出口额、各国GDP,以及中国与贸易国之间的距离进行自然对数处理。

本文通过构建以出口额为因变量,出口国GDP、进口国GDP,以及出口国与进口国的距离为自变量,FTA和NFTA为虚拟变量的引力模型,对中秘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表示从中国(i国)对j国的出口额,、分别表示中国与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中国到j国首都的距离(DIST)。,为虚拟变量,当p=1时,表示中国与智利签订自贸协定;当p=2时,表示中国与秘鲁签订自贸协定。为随机误差项。为常数项,为估计系数,若的系数显著且为正,则说明中秘自贸区成立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

由于本文构建的是面板回归模型,在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时,本文先对模型的类型进行选择,然后通过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对模型进行确定。

(二)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EVIEWS8.0软件可得到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中秘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方程中,F检验的P值小于0.05,说明选择固定效应优于混合估计。豪斯曼检验的P值小于0.05,说明选择固定效应优于随机效应,故最终选择个体固定效应回归。且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62,数值较大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因此,方程可写为:

方程中,中国GDP与贸易额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出口国经济发展越好,则出口供给能力越强,且中国GDP每上升1个单位,出口贸易额会相对上升0.6005个单位。同时,进口国的GDP与双边贸易额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进口国经济越发达,则进口需求越强,有利于提高出口贸易,进口国GDP每上升1%,贸易额增长1.3748%。此外,中国与贸易国之间的距离与双边贸易额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且系数为-5.1448,说明距离每缩短一个单位,双边贸易额会提高5.1448个单位。虚拟变量FTA系数为0.2303,反映签署自贸协定与双边贸易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中秘两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对促进双方贸易成效显著,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增长。

四、政策建议

(一)巩固互补优势,深化合作模式

在中秘自贸区建立的初级阶段,互补性贸易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互补性所致。譬如,秘鲁的铜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三,而在全球铜矿产品进口国中,我国对铜矿的需求量巨大,资源的優势互补为双方贸易的频繁往来起到推动作用。但在矿产品的双边贸易方面,仍处于交易模式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政策的交流力度,优化协作沟通机制,为中秘矿产资源协作的深入发展起到有力促进作用。

除了商品贸易领域,双方还可在投资贸易领域内探寻合作契机。譬如,为了方便我国企业对秘鲁本土矿产企业的投资或获取开采其矿产资源的竞标权限,进而实现矿产资源一体化探测、开采与长期运营,我国应积极改善矿产投资政策。

(二)优化两国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

除了能对各国大型生产活动的开展起到有力促进作用以外,产业内贸易还能加强其产业互补关系,以互相合作取代互相竞争关系,进而控制产品生产的综合成本,更加高效地开展生产活动,通过规模效应产生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产业内贸易大都需要较高技术成分,存在于差异性的同类产品之间,产品的差异性往往来自于更精湛的工艺和更细致的分工,因此多发生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但中秘间的贸易大都为资源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鉴于此,为发展贸易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双方应该加快推进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应该加大对高新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例如将我国传统的纺织、轻工、机电等产品的出口,转向电子信息技术高等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及其零配件的出口。

秘鲁也应该改善本国单一的出口商品结构,从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精加工锌矿、铜矿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增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三)利用现有自贸区平台,发展与拉美国家经贸关系

对比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呈现经济疲软,这是因大部分拉美国家均为处于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良好的贸易发展空间所致。除了秘鲁外,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都是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在我国已与秘鲁建立双边贸易自由区的基础上,我国应积极谋求与其余拉美贸易大国建立进一步的双边经贸关系,未来在拉丁美洲建立更多自由贸易区,与拉美国家共同打造经贸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宋成涛,中国自由贸易区出口贸易效应实证分析[C],山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34-38.

猜你喜欢
贸易量引力模型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政治互信”促中美经贸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影响因素探究
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因素研究
2013年全球钢材贸易量下滑 中国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
“一带一路”国家天然气供需特征及相关建议
全球贸易量逾六年来首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