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NS1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9-04-11 06:5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克隆效价菌株

, ,,,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新发的虫媒传播病毒,属于黄病毒属成员,其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Capsid, prM/M, 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 NS2A, NS2B, NS3, NS4A, NS4B, NS5)。ZIKV主要通过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1]。2007年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Yap)岛上发生了第一次ZIKV感染疫情[2],2013年10月,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大规模疫情[2-3],之后,ZIKV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并在2015年,巴西的ZIKV感染已经达到了大规模流行的水平。ZIKV感染后80%的成年人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20%的成年患者有轻微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黄斑皮疹、关节痛、结膜炎、头痛等[2]。但是,孕期感染ZIKV的母亲产下的孩子会有小头畸形[4],此外,在ZIKV非常流行的哥伦比亚发现了大量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5],这意味着ZIKV和这些神经障碍之间有很强的联系。ZIKV感染已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起,ZIKV的流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6]。

目前没有任何针对ZIK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的疫苗仍在临床试验阶段[7],因此,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在患者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常规的诊断方法中,使用RT-PCR、Real-time RT-PCR检测病毒核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并且由于核酸提取过程容易受酚类、盐和乙醇等化学试剂残留等影响而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实验室内部核酸交叉污染也容易导致假阳性问题。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ZIKV感染的诊断更为准确,因此,发展ZIKV血清学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使用RT-PCR方法检测雅浦ZIKV感染病人血清的同时,Robert S. Lanciotti 等人分别使用ZIKV、登革热病毒(DENV)1-4型、黄热病病毒(YFV)、日本脑炎病毒(JEV)和墨累河谷脑炎病毒(MVEV)抗原包被捕获血清IgM的ELISA方法检测病人血清,发现ZIKV感染的病人血清IgM与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黄热病毒的抗原有交叉反应,这种交叉反应在第一次被黄病毒感染的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小,而在第二次被黄病毒感染的病人中出现的机会很大[8]。这种与其他黄病毒间的交叉反应性增加了使用ELISA法诊断ZIKV感染的难度,目前为止仍没有开发出针对ZIKV的ELISA检测试剂盒。

黄病毒NS1蛋白是7种非结构蛋白中唯一能分泌到感染病人血清中的非结构蛋白[9-10],在病毒感染细胞后,NS1能够以可溶的六聚体形式分泌出细胞外,在病毒感染早期即能够在血清中检测到NS1,因此,NS1可作为临床快速诊断病毒早期感染的标志。已有研究显示NS1蛋白中携带有较多的特异性表位,可以诱导出多个在黄病毒属病毒中无交叉反应的特异性抗体[11]。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寨卡病毒NS1蛋白重组表达质粒、表达与纯化NS1蛋白、小鼠免疫、细胞融合和抗体筛选等步骤制备针对寨卡病毒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建立针对NS1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质粒和菌株、实验动物和主要试剂 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R2566菌株以及HB101菌株由本实验室保存。BALB/C小鼠购自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GAM-IgG-HRP由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惠赠;限制性内切酶XhoI、XbaI以及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购自TaKaRa公司;抗His-tag鼠单克隆抗体、Ni-IDA Resin、质粒提取试剂盒、DNA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公司;HT、HAT以及弗氏完全佐剂与弗氏不完全佐剂,购自Sigma公司;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天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RP-DAB底物显色试剂盒购自天能科技有限公司;BCA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以研究较多的2007年雅浦岛Zika流行株(GenBank No. AY632535)序列为模板,商业合成NS1基因序列,使用PCR的方法在NS1的N端引入6×His标签。将ZIKV的NS1片段与表达载体pET32a经XhoI/XbaI双酶切后,16 ℃连接1 h,转化至大肠杆菌HB101中,挑取单菌落进行鉴定,将鉴定正确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ER2566中,挑取单菌落接种至3 mL LB液体培养基中,待OD600nm至0.6~0.8时,加入浓度为200 μg/mL的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离心收集菌体,制备蛋白质样品进行12%的SDS-PAGE电泳鉴定。

1.3ZIKV NS1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将重组表达菌株接种到1 L LB液体培养基中,待菌液OD600nm至0.6~0.8时,加入浓度为200 μg/mL的IPTG,诱导后离心收菌并超声破碎,悬液、上清和沉淀分别取样,12%的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方式。用2%的TritonX-100 (buffer I) 和buffer I洗涤沉淀,然后用8 mol/L尿素溶液重悬,4 ℃梯度透析复性,当透析至2 mol/L Urea (PBS) 后,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收集的蛋白进行纯化。分别用含2 mol/L尿素的不同浓度的咪唑进行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流穿液和洗脱液,将洗脱液用1 mol/L Urea(PBS)、PBS梯度透析复性,12% SDS-PAGE 鉴定蛋白纯度。

以10倍柱床体积的磷酸Buffer预先平衡TSK-GEL G3000 SW分子筛层析柱至280 nm处的吸收值的波动小于0.001,把透析复性后的样品先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接着以0.5 mL/min的流速过柱,收集280 nm处吸收值大于0.2 AU的蛋白峰。制备蛋白质样品进行12% SDS-PAGE鉴定蛋白纯度。

将纯化后的重组NS1蛋白进行12%的SDS-PAGE电泳,300 mA恒流电转60 min,用5%的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 h,以鼠源His-tag单抗作为一抗,4 ℃孵育过夜,以GAM-IgG-HRP作为二抗,室温孵育1 h,配制新鲜的ECL工作液,滴加到膜上后显影。

1.4小鼠免疫 将纯化后的蛋白按1∶1的比例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皮下多点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剂量为100 μg/只。两周后,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然后以同样的剂量和方法对小鼠进行两次加强免疫,每次间隔两周。在细胞融合前3d,对小鼠进行脾脏加强免疫,剂量为100 μg/只。每次免疫前1d对小鼠进行眼球静脉取血,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效价。将纯化的NS1蛋白用蛋白包被液稀释至浓度为1 μg/mL后包被于聚苯乙烯板条上,ED封闭,用小鼠血清作为一抗,浓度从1∶100梯度稀释至1∶400 000,HRP标记羊抗鼠IgG(1∶10 000)作为二抗,TBST洗板,TMB底物显色,2 mol/L H2SO4终止显色反应,450 nm/630 nm双波长检测各孔的OD450nm值,将小鼠免疫前的血清作为阴性对照,以大于2.1倍阴性值作为阳性。

1.5细胞融合 脾脏免疫后3 d,取免疫小鼠的脾脏,收集脾细胞,再收集生长状态良好的SP2/6骨髓瘤细胞,将SP2/6与脾细胞按1∶5~1∶10进行混合,在37 ℃预热的聚乙二醇(PEG)1500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并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终止融合。用20% FBS-HAT-DMEM培养基悬浮细胞,然后均匀铺于96孔板中,在37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1.6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克隆化 融合后的细胞在培养第7 d左右用10% FBS-HT-DMEM培养基半量换液,待细胞集落长至孔底面积的1/3~1/2时,取培养上清,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细胞培养上清作为一抗,选取OD450nm值较高且细胞集落数目少的孔,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进行3~4次克隆化,直至细胞培养上清阳性率达100%。取细胞上清作为一抗,分别以抗 IgG1、IgG2a、IgG2b、IgG3、IgM的抗体作为二抗,使用间接ELISA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亚型鉴定。

1.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取8~10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按每只500 μL的剂量腹腔注射石蜡油。7 d后用PBS将杂交瘤细胞数调整为1×106~2×106个/mL,按每只500 μL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7~10 d后,收集腹水,将腹水通过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和Protein G柱进行纯化,将纯化前后的腹水抗体进行12% SDS-PAGE鉴定。将纯化后的重组NS1蛋白进行12% SDS-PAGE,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GAM-IgG-HRP作为二抗,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

1.8单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 使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用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浓度从1∶1 600梯度稀释至1∶1 280 000,将OD450nm值大于阴性对照2.1倍的检测孔的最低抗体浓度定为抗体效价。

2 结 果

2.1ZIKV NS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重组NS1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以化学合成的ZIKV(GenBank No. AY632535)序列为模板扩增NS1基因,通过XhoI/XbaI双酶切将NS1基因插入pET32a原核表达质粒中,将重组NS1-pET32a质粒转化至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的重组菌株表达了一个大小约30 kD的蛋白(图1A)。重组NS1蛋白含有358个氨基酸,大小约40 kD,为了验证诱导后表达蛋白是否为NS1蛋白,我们以抗His标签抗体作为一抗,使用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30 kD处经IPTG诱导的重组菌株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而对照菌株中没有出现(图1B),说明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蛋白为带有His标签的NS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电泳比预期分子量小,可能是由于蛋白电泳速率差异,或者是重组NS1在菌体中出现部分片段降解所导致的。超声破碎经IPTG诱导的重组表达菌株,SDS-PAGE结果显示,与其他黄病毒NS1蛋白原核表达一致[12],ZIKV NS1蛋白也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图1C)。我们将包涵体用尿素溶解后透析复性,并经His-taq亲和层析纯化后,继续对其进行分子筛层析,并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经分子筛层析纯化后的蛋白纯度高,达到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要求(图1D、E)。

(A)SDS-PAGE、(B)Western Blot鉴定重组NS1的表达(M:预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1:未加IPTG的对照菌株表达的蛋白;2:加IPTG诱导的重组菌株表达的蛋白)。(C)SDS-PAGE鉴定重组NS1的表达方式(M:预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1:超声破碎后悬液;2:离心后上清;3:离心后沉淀)。(D)SDS-PAGE鉴定分子筛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M:预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1:分子筛纯化后的重组NS1蛋白)。(E)Western Blot鉴定分子筛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黑色箭头所指为目的蛋白。

2.2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效价 以纯化后的NS1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使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小鼠在初次免疫后抗体水平较低,在第2次和第3次加强免疫以后,小鼠血清抗体含量明显升高,效价可达1∶100 000 (图2),说明重组NS1蛋白在小鼠体内能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其作为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3次免疫后血清效价达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要求。

图2 间接 ELISA 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Fig.2 Antibody titers of mice sera detected by indirect ELISA

2.3细胞融合、抗重组NS1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亚型鉴定 将小鼠脾细胞取出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阳性克隆的检测,然后通过有限稀释法对OD450nm值较高且细胞集落数目少的孔进行克隆化(图3),通过4次克隆化,筛选出了3株选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B8、7D11、3E2。将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进行亚型鉴定,结果显示:6B8、7D11、3E2亚型均为IgG1型。

图3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Fig.3 Subtype identification of anti-NS1 monoclonal antibodies

2.4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收集注射杂交瘤细胞的小鼠腹水,使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和Protein G柱纯化单克隆抗体,将纯化前后的腹水抗体进行12%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纯化后的抗体出现了3条带:50 kD的重链、25 kD的轻链和大小约100 kD的条带。煮沸后50 kD的重链条带明显变强,100 kD的条带变弱,25 kD的轻链煮沸前后条带强弱相差不大(图4A)。100 kD的条带为重链与重链的聚合体,是由于两条重链间的二硫键没有完全破坏所形成。凝胶图上杂蛋白条带很少,说明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达到了很高的纯度,可以用于后续实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株抗体与重组蛋白反应后出现单一条带(图4B、C、D),说明筛选的3株单抗能够特异识别重组NS1蛋白。使用间接ELISA法测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显示:6B8的效价可达到1∶51 200,7D11的效价为1∶3 200,3E2的效价最高,可达到1∶640 000(图4E)。

(A)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M:预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1:腹水(稀释10倍);2:辛酸沉淀纯化;3:未煮沸的50%硫酸铵沉淀纯化;4:煮沸的50%硫酸铵沉淀纯化;5:未煮沸的纯化后单克隆抗体;6:煮沸的纯化后单克隆抗体)。(B)Western Blot鉴定3E2。(C)Western Blot鉴定6B8。(D)Western Blot鉴定7D11。(E)单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

3 讨 论

ZIKV属于黄病毒属成员,同属的JEV、DENV、YFV等病毒均在我国流行,因此ZIKV也有在我国有大规模暴发的可能。目前没有任何针对ZIKV的抗病毒药物,预防的疫苗仍在临床试验阶段[7],早期诊断可以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时间,因此,在边境口岸建立ZIKV快速检测技术,进行ZIKV的现场筛查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诱导表达的温度和诱导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温度过低,由于酶活性降低导致生物大分子合成速度变慢,不利于高效表达重组蛋白;而温度过高,蛋白虽然能大量表达,但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本实验中将重组表达菌在16 ℃诱导8 h后发现,重组蛋白表达量低,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别。而当诱导条件改为37 ℃诱导4 h后,经收集菌体、超声破碎细胞发现,重组蛋白大量表达,并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时,尤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质颗粒。而尿素是一种变性剂,可以使蛋白变性,从而变成可溶的形态。对包涵体进行洗涤,在溶解包涵体时发现2 mol/L和4 mol/L尿素不能溶解重组蛋白,而8 mol/L尿素可以溶解大部分的重组蛋白。本研究采用透析复性来恢复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先将蛋白浓度调节至0.1~1 mg/mL,因浓度太高容易形成聚体沉淀,浓度太低不经济,而且很多蛋白在低浓度时不稳定,容易变性。然后在4 ℃条件下,每隔3 h梯度稀释透析液,当透析至1 mol/L尿素时,有大量蛋白发生沉积,目的蛋白回收率很低,因此当透析至2 mol/L尿素后,先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收集的蛋白进行纯化,即用含2 mol/L尿素的不同浓度的咪唑进行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流穿液和洗脱液,然后将洗脱液用1 mol/L尿素、PBS梯度透析复性,在透析过程中,只有少量蛋白发生了沉积现象,目的蛋白的回收率较高。本研究在动物免疫时选取了弗式佐剂以及皮下注射的免疫策略,通过对细胞融合这一关键步骤的把握,保证了较好的阳性克隆率。融合后至细胞生长到孔底面积的1/3~1/2时进行亚克隆,避免发生阳性细胞漏检和染色体丢失的情况。采用操作简便的有限稀释法,确保了杂交瘤细胞系的稳定性和抗体分泌效价高的特点。经过4次克隆化,使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阳性率达100%,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高效的分泌抗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建立针对NS1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猜你喜欢
单克隆效价菌株
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礼来新冠抗体Bebtelovimab对Omicron有效
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预测新生儿溶血病价值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深圳地区10~40周岁健康人群血清抗A(B)IgG抗体效价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市场动态分析
177Lu标记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及其初步生物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