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孙过庭《书谱》

2019-04-12 00:12许立群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笔法用笔

许立群

摘要:关于書法的书写问题是一个古今之人都在探讨研究的问题,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根本。本文主要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对其部分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书法用笔的真正内涵及要义,从而运用到书法创作当中。

关键词:用笔  笔法  笔势  笔意

谈及书法艺术,古今中外,无人不论“用笔”其含义,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学术之本。自古以来,书法所采用的书写工具都是毛笔,正是因为毛笔的柔和性才使书法更好的展现出它的艺术性。我们写字需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停而写成,其中包含了无数微妙的变化,所以学习书法必须首先要讲究用笔,用笔须有法度,这样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笔者通过读孙过庭的《书谱》①,对用笔、笔法、笔势、笔意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②

用笔不可只求形似,执笔之法,虚掌实指,双钩悬腕,意前笔后,并且讲究笔笔中锋。无论写哪种书体,必须以正锋为主,侧锋取妍。黄山谷曾经称道,“王氏书法以‘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③。对于执笔法,历代也有很多种说法,但最为推崇的应为二王传下来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这在当今运用也是十分普遍的。徐渭曾提到过三种运腕法,即枕腕、提腕、悬腕④。书写者可根据个人的不同习惯,以及书写的字体大小等各个方面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⑤,这是一组紧密联系的关系,缺一不可,书写时必须将各个环节配合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力度问题,古人用笔,所谓力能扛鼎,而不是一划而过,必须采取逆势,这样的笔画才不会显得软弱无力,从而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而用笔的要诀则要遵循“无垂不缩,无往不收”⑥八个字,每个笔画得有去有来。再说说行笔,逆入、涩行、紧收⑦是行笔要法。笔在纸上移动时,就好比人在路上行走一样,一笔下去不是平涂过去,中间要有提、按等动作,这样线条才会丰富。其实,写字如同绘画一样,字在纸面上要生灵活跃,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浮在表面,这样才能把字写活了,富有生意。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⑧

书写时我们常常会有快慢、缓急的节奏变化,但不能只快,也不能只慢,若能将疾速与淹留中和,便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姜夔称: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⑨。此说法与孙过庭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沈尹默先生说:笔势乃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特点的特殊姿势的写法……笔势是在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因时代和人的性情而有古今、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等各式各样的不同⑩。用笔之势,特需藏锋,我们在书写之前,内心就要有一个既定的形象,书写时还要注意结字,这也是书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除笔法、笔势之外,笔意是更高一层的境界,这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做到,对笔墨技巧已经十分熟练,挥笔之间状态自然,气韵流动。笔意贵淡不贵艳,贵畅不贵紧,贵涵泳不贵显露,贵自然不贵作意。笔意其实也包含着书写者的一种情怀与情绪,当酣畅淋漓时,笔意应是洒脱、豪放,当情绪低落时,笔意则是含蓄、婉转。作行草书时,讲究笔断意连,笔意会形成一种气贯之势。作楷书时,每个字的各笔之间都有笔意存在。有了笔意,字才连贯,才会有整体感。

论书法的著作实在不少,其中以孙过庭《书谱》最为有名,读后实为感慨,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具有生命力的。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肘并起,加上肩部的力量去运笔,再者,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笔力不但使字形成,而且使字有肌肤之丽。在注意好点画用笔的情况下,还要讲究结字、笔势、笔意等。

书法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此文所谈只是笔者对于用笔的一些小体会,更多的还需要我们在平日的书写创作实践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感悟。

注释

①《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草书。

②出自孙过庭《书谱》。 我现在撰文所论述执、使、转、用等笔法的缘由,以期能消除学书者对书法技法的疑惑。所谓执,是对执笔位置离笔尖高低和笔管入指(掌)深浅之方法的称谓;所谓使,即指运笔中的横、竖、撇、捺等不同方向的笔法称谓;所谓转,则是指字结构转折和偏旁、字间的连贯牵丝处的笔法;所谓用,是指点画直接呼应向背之类笔法的名目。

③出自黄庭坚《论书》,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下笔既稳且准。

④出自徐渭《徐渭集》。 枕腕,即以左手枕右手腕而书之;提腕,肘着腕、虚提手腕而书之;悬腕,悬着空中而书之。

⑤出自程瑶田《通艺录》, 强调笔、指、腕、肘、肩之间的关系。

⑥出自邓铁《书法百问》。“无垂不缩”指写竖画时,笔画末端都要“缩”笔,即“回锋”收笔. “无往不收”指写横画时,在笔画末端要有一个向左“回锋”收笔的动作,使起笔、收笔得以前后呼应。

⑦出自刘熙载《艺概》。

⑧出自孙过庭《书谱》。至于有些人尚且未能领会笔势逆行、顿挫有致的淹留笔法就片面追求快速,本来还不善于在运笔中表现一定速度反而效仿迟重缓慢者,都属于一种观念误区。所谓劲速,是指笔法中蕴含着超然纵逸的神采气韵;所谓迟留,是指作品所饱含赏心悦目、寓目会心的韵致,力求疾速与淹留之法中和,这样可以达到会和众美的境界。如果沉溺于迟重,终究会失去超逸绝伦的妙趣。擅长劲健疾速而不一味求快速,这便是“淹留”,为追求涩行迟重之致,而刻意于迟缓笨钝,这怎能称之为赏会寓目呢?

⑨出自姜夔《续书谱》。

⑩出自沈尹默《书法论》

出自孙过庭《书谱》 。若笔墨技巧的训练已极尽精熟,而对书法的艺术规律已谙熟于心灵深处,笔端挥运之间,书写的状态自然气韵周流。因此,先要有详尽的构思,然后书写,书法就会有流美飞动之状和神采飞扬之容。

出自宋曹《书法约言》。书法的笔意贵淡雅,不贵艳丽;贵流畅,不贵紧结;贵含蓄,不贵显露;贵自然,不贵做作。

他所说的力,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笔力。他用一个丽字来说明字的色泽风神,能这样,字才有生气,而不是呆板的。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2年. 2012年8月第1版.

[2]..徐利明.孙过庭·书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年. 2008年1月第1版.

[3].季伏昆.中国书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年. 2000年12月第2版.

[4].沈尹默.书法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 2003年12月第1版.

[5].胡传海.法度 形式 观念[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年.2006年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笔法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最强大脑
包饺子
飞白与枯笔的区别
连一连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左传》笔法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