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大地:“教育生态”风景独好

2019-04-12 05:09徐光明甘甜易鑫
江西教育A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江西学校

徐光明 甘甜 易鑫

近年来的江西,“教育”成了一个高频词。

省委书记、省长相继到各高校调研、作报告,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省委组织部、发改委等部门及全省11个设区市和全省100个县的党政“一把手”纷纷在电视台、报纸上“亮相”,向百姓晒成绩,做承诺,公开教育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改薄、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持续快速推进,江西省义务教育总体满意度从2015年的79.33%提升至2017年的91.18%。

2015年,江西全省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的比例还只是19.6%;2018年11月,全省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并有望提前两年达成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目标要求。

江西教育发展的提质提速,是近年来江西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教育生态的成果。

[办好教育成了“一把手”的职责]

不建楼堂建学堂。每年财政收入仅有8亿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远,四套班子仍挤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办公大楼里办公,却将本级财政七成以上的钱花在了教育上。

教育的事情优先办、重点办!近年来,该县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等举措把教育上升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安远县是近年来江西教育生态变革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教育的家底与经济基础一样,底子薄、起点低。

千等万等,教育发展不能等!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等“1+N”政策文件,全面优化教育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安排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

2012年至2017年,江西全省教育经费总量从775亿元增加到1174亿元,增长51.5%;财政性教育经费从648.99亿元增加到988亿元,增长52.2%,占GDP比重稳定在4.7%左右,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在18%左右。近5年财政教育支出持续成为全省财政第一大支出,江西用占全国2.76%的教育经费总投入支撑了占全国3.8%的教育人口。

一直以来,江西省的高等教育整体偏弱,为此,“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财政将统筹安排资金40亿元,重点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2016年,省委组织部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建立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并配套出台约谈及问责办法,压实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

“教育工作,不抓交不了差,抓不好交不了账!”2018年4月,江西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2017年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基本称职的4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

层层压实责任。近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办法(试行)》,建立了对设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管理、保障、推进本行政区域内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关情况的评价机制,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并明确出现涉校事故灾难类、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事件等四类情形将在督導评价中作相应扣分。

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逐一挂点到县,对口帮扶,协同攻坚,从而将“教育的事儿”上升为“政府的事儿”。在江西,教育已不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早已成为政府部门的自觉行为,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确保“千斤重担众人挑,各家单位有指标”。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为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江西还多措并举,从教师编制、待遇、职称、管理等方面着手,给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红利。

“一间住房、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动车、一个热水澡、一餐热饭、一次培训、一次表彰”,2017年,宜春市政府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让乡村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份更满意、更有荣誉感。

“十个一”“十二个一”,袁州区、上高县等地在分别在市里“八个一”的基础上定了更高目标,开始了一场对教学点教师关爱的竞赛。

[唤醒更多的“教育人”]

平日里,连一块没吃完的榨菜都舍不得扔的九旬老人王振美,一生节俭,存下50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2018年9月,很少外出的王振美穿着洗得发皱的衬衫,出现在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

教师节不光表彰教师,在江西,两年一届的“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正逐渐展现它的独特魅力。

此次入选的年度人物中不仅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各类教师典型,还有不当老板当渡工,14年义务接送学童上学的爱心“摆渡人”郭罗恩,带领一家人,情系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教授沈启华,主政一方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的区委书记朱谋俊……他们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却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彰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好教育需要好教师,更需要学校、家庭、社区间的沟通协调。近年来,江西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育人大格局,引领社会风向,构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国贫县鄱阳,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为了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工作,当地党政领导曾颇为犯愁,要知道全县1314所学校里,不少学校长期面临校园内存在电线杆、机房、信号塔、村委会、戏台、坟墓等历史遗留问题。

鄱阳县委、县政府统筹,各乡镇党委、政府带头做思想工作,通过部门为学校让位、村委为学校让房、村民为学校让地、子孙为学校让坟,最终迁移电线杆184根,迁出机房4间,迁掉信号塔2座,迁出坟墓198座,搬迁村委会6个,办学环境大大优化。

拆了祠堂建学堂,移了祖坟山做操场。在安远,原来村民们爱比哪家祠堂建得好,现今却比起了哪个村更重教。教育生态大变革,当地还成立民间教育发展基金会122个,筹集奖教助教资金1.3亿元。

蕴藏在百姓心中的助学积极性不断被激发,捐资助学掀起新高潮。江西慈善总会、海外联谊会等每年捐资助教资金上亿元;民主党派倡导社会各界捐献年收入、劳动时间等可支配资源的1%,用于帮助贫困学生,援建贫困学校,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南昌、九江、新余、上饶、抚州等多地都先后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弋阳、峡江都是江西省家校合作的区域试点县。张四龙,弋阳县湾里乡朱垅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几年来,年过七旬的他专门把不打农药的大米低价提供给学校。据介绍,在弋阳,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到普通老百姓,都觉得为教育服务是一件很有“脸面”的事。峡江县更是全民总动员,通过实施县级领导挂校联系,家校社合作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主抓,12个县级领导每人负责联系帮扶一所学校。他们整合人社、财政、妇联等30个职能部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家校社协调指导委员会,变教育部门的“独角戏”为全县相关部门的“大合唱”。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江西有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近70万为中小学生,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10以上。为获得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解支持,优化育人环境,江西从家校社合作协同育人入手,在全国率先建立由校方、家长委员会和社区三方共同组成的家校合作协调机构,在全省范围推广制度化的家校合作实践框架。

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和部门考评,将家教指导纳入公共服务,江西通过多方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良性互动,形成大教育格局。

各设区市、县陆续出台了与家校社合作相应的地方关爱保护细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群众关切。

南昌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成立“学生课余教学辅导志愿服务中心”,萍乡市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四点半课堂”工作,并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场馆和功能教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乐当教育生态建设生力军]

“虽然早已离开了教师岗位,但我还是喜欢人们称我为‘校长,不是因为带了‘长,而是因为这个称呼把我和学校、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全国道德模范、95岁高龄的将军夫人龚全珍倾情教育一辈子,直至今日还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走访和帮助贫困学生,到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从将军夫人回归乡村教师,坚持本色的龚全珍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深山教学点教师支月英也用37年的坚守,感动了江西、感动了中国。

一直以来,江西在树立龚全珍、支月英等乐教敬业育人楷模的同时,以荣誉肯定地位、以典型激励群体、以待遇匹配贡献,培养了大批教育生态建设生力军。

江西省编办、省人社厅在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全省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努力保障全省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會保障制度,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特殊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省政府组织开展教师权益保障专项督察,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2008年,江西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特殊津贴政策,2015年将发放标准提高到300元和500元两档,每年省财政拿出资金5.5亿元,覆盖了全省9万余名乡村教师;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同时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及用餐条件;近5年来,以省级“以奖代补”政策,建设了1.4万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基本解决了近2万名农村教师的住宿问题。

江西建立了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省旅发委、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对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给予省内主要景区免门票的优惠政策;全省100个县(市、区)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覆盖,全面盘活了教师资源。

给广大教师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2018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

“待遇相对高,虽然课程安排得满,但班额小,班均的常规负担也会少,反而可以实现自己小班化精讲的理想。”在宜春市上高县,一位主动从城里学校来到乡村教学点的老师告诉记者。

在江西,教师选择教学点还是城镇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件“一边倒”的事了,两者有了可比性,教师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

2018年9月7日下午,走进全省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会场,乡村教师慎魁元有点惊讶,他发现自己竟然与省委书记刘奇,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等省领导并排而坐。

短暂迟疑之后,他心怀感动坐上了席位。

刘奇、易炼红与20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对面,听取他们献身教育、无悔芳华的感人事迹,并承诺要用心去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切实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使教师成为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有惊讶,有欣喜,有信心。所有的一切都是教师职业带给我的。”29岁的慎魁元在朋友圈这样写道,“希望自己不负所托,不负所望,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为教育贡献力量。”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山川秀美的江西,良好教育生态与优美自然生态相映生辉。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江西学校
江西银行
我爱江西奶奶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学校推介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
江西是个好地方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