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互动教学法探究

2019-04-12 08:49梅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互动教学

梅华

摘要:高校非文学专业由于学生知识构成的不同,所以古典诗词的教学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通过互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摸索,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吟咏朗诵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热情、积极组建班级诗词圈群、鼓励学生开展具有竞赛性的背诗、演唱、师生唱和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典诗词;互动教学;高校非文学专业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构成和兴趣注意力的不同,高校非文学专业古典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与文学专业学生相比,高校非文学专业学生的中文基础,尤其是古诗文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注意到这一特征,适当调整授课方式,以适应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从而强化教师的教学成果。在高校非文学专业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有效的互动,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班级中古典诗文基础扎实、程度较好学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参与,最终提高古典诗词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古典诗词的互动教学方式,在此野人献曝,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引导学生在吟咏朗诵上下功夫

作为一种语言文字体系,汉语言与英语、德语等语言不同,其本身是单音节语言,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此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别有一种韵律之美。尤其是朗读和背诵中国古典诗词,其深邃的意境,灵动的格律,动听的音节,往往在情感体验上能给人带来一种美和愉悦的体验。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其意境和音律之美,就是刚刚开蒙的小童都能深刻地体会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每读该诗,笔者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幅千里江山图的水墨山水画:“烟霞飘渺瑰丽间,白帝城依稀可见,滚滚大江,浩荡东去,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两岸连山绝壑,古木长林,猿猴跳荡啼叫之声,不时回响于山谷之间。”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读起来轻快流畅,字字珠玑,感觉极为美好。如果在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都能有这样的诵读体验,还有什么理由不爱上中国的古典诗词呢?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吟咏朗诵习惯,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心大多比较浮躁,这样的社会风潮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变得比较功利,难以沉下心来体味古典文学之美。

宋代陆九渊曾在《读书》中写到:“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古典诗词的学习,尤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涵泳体味。古人读诗书常常沉浸于其中,不觉声音拉长,摇头晃脑,称为“洛生咏”。近代以后随着传统文化的低落,“洛生咏”曾一度受到人们的嘲笑,被视为迂腐的象征。实际上,“洛生咏”不仅适合诵读格律诗词,而且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静心体会,便会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古典诗词作品的音律之美。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改变白话文的朗读习惯,尽量模仿古人的吟咏方法,先由教师作师范,再由国学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然后再由感兴趣的学生来吟诵。通过诵读方式的改变,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韵律之妙,意境之美,以便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激发学生对诗词的鉴赏点评热情

掌握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为了强化课堂效果,笔者改变传统课堂上的单项讲授,常常有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利用发散思维去思考,从内心去体会古诗词之美妙。

通过启发诱导,可以调动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和经验去思考和体会,从而学会独立思考,最终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笔者上学期曾讲到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师生互动。李清照的这首词内容很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笔者在介绍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后,说道:“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数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推崇,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人们认为全词虽然不长,却工巧灵动,用词精准。以对话形式表现主题,寥寥数语却刻画栩栩如生,人物性情跃然纸上,极尽传神之妙。这首词被历代文人评价甚高,其中有一句极富表现力,尤为人所激赏,可谓该词的‘诗眼。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句吗?”

一个同学若有所思地站起来说道:“我最喜欢‘试问卷帘人这句,尤其是一个‘试字,信息量极为丰富,将作者因为昨夜一场狂风暴雨后而关心海棠花命运的忐忑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不忍心看到雨后海棠花落满地的伤残情景,害怕听到海棠花落的消息,但却又忍不住想知道事实究竟如何。用一个‘试字,把这种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笔者说道:“你的认识很深刻,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被视为‘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句句工雅。但这句还不是历代评价最高的,大家再仔细体味一下。”

很快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本词最后一句最好,这充分说明学生还是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接着,笔者说道:“同学们的识见很准确,但具体到哪些字词,又好在何处呢?”学生都开始思考,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是‘知否?知否?这句,作者通过重复使用反问,极具情景感和现场表现力,充分烘托出对话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笔者说道:“很好,你抓住了这首词语言上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意见?”话音未落,一个一直在沉思的同学站起来说道:“我觉得应该是‘绿肥红瘦这句。作者用‘绿来指代叶子,用‘红来指代海棠花,通过‘绿与‘红及‘肥与‘瘦两组的对比,显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大风暴雨过后海棠花落满地,枝头只剩花蒂和绿叶的情景。”

笔者说道:“很好。李清照的这首词非常出名,可谓句句经典,其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尤受历代名家推崇,被认为是该词的词眼。明代徐伯龄认为易安居士(李清照号)诗词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尤其‘绿肥红瘦之句,传播古今。清代王士禛认为‘绿肥红瘦一句,人工天巧,可稱绝唱。同学们的认识准确,体会深入,抓住了李清照这首词的特点。”

笔者认为,这节课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了互动交流的效果,学生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古诗词较高的鉴赏和领悟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双向的互动模式比单项的灌输效果好得多。

三、积极组建班级诗词群

在英语等外语的学习中,环境特别重要,如果能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外语水平的提高就会非常快。实际上,诗词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明显区别的诗化语言,它在格律句法、押韵用典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把人对自然、人事的观察感受以及人的心绪情思通过别具一格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给人的心灵带来美好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

古人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能够像学习外语一样,创造相应的条件,时时浸润、熏染、陶冶于诗词的环境之中,假以时日,诗词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除了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外,重要的还是在课外生活中多接触、多了解、多运用。当下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相比以前,有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可用来学习。比如手机,现在智能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除了通话、拍照、娱乐外,也可以用来查找资料、阅读文章和学习课程。现在一些教师一提起学生玩手机,就是摇头苦笑,其实如果换种思路,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来帮助学习。

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很多已经通过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来进行,可以在群里发布通知、友情提醒,实现班级成员间的及时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作为古代文学的任课教师,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来推动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方便起见,也可以另行组建班级古代文学或专门的古典诗词微信或QQ群,将班级全部学生纳入其中。教师作为群的管理人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有计划地定期推送以古典诗词为主题的鉴赏文章、常识介绍、歌舞视频等内容,学生也可以在群里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困惑,或者发表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发起与诗词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等等。

通过利用微信、QQ等现代信息技术,师生可以实现即时互动,相互沟通,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大大拓展诗词教学的时空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效果。笔者曾在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进行了初步实验,学生的反映还不错。笔者发现,通过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有力辅助和支持了课堂教学,而且能够拓展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提倡学生开展具有竞赛性的背诗、演唱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人手一部手机,课堂上也有一些学生时不时拿出来把玩,影响到教学效果。课堂中,教师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但一些学生抬头不到两分钟,就又复低头看手机。对此,很多教师表示很无奈。实际上,如果能在课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参与性高的互动环节,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近来中央电视台有一档以古典诗词为主体的节目,大受全国人民的欢迎,那就是《中国诗词大会》。在该节目中,“飞花令”环节,尤其引人注目。我们可以予以借鉴,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加入“飞花令”这样的互动环节,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一些改良和变化。首先可以将学生数量随机分成几组,增加其对抗性,也可以按照地域、寝室等具有一定认同性的标准分组。然后结合课堂内容,选取一些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字词,如“花”“月”“春”“秋”“江”,等等。由各组学生轮流背诵含有指定关键词的诗句。哪一组背诵的多而准确,该组即为优胜。在组织活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每组人数和规则进行相应调整。类似“飞花令”这样的互动参与,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竞赛感强,不仅能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储备,更能锻炼参与者的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能够比较好地调动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另外,也可以考虑利用音乐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效果。在古代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古典诗词,其源头就是歌词和乐谱,是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人们歌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只是由于古代缺乏记录乐谱的条件和工具,其原本的歌唱方法逐渐失传,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不过现代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不少人为古诗词重新谱曲,让这些古代的音乐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邓丽君就曾翻唱过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杨洪基所唱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为人们所熟悉。近年来,谷建芬等组织翻唱了一批古诗词歌曲,包括孟浩然的《春晓》、铁鹤滩的《明日歌》、杜牧的《清明》、孟郊的《游子吟》,等等,也受到人们的欢迎。对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以古诗词为内容的歌曲,如果教师自己有能力演唱,或有兴趣的同学愿意为大家表演,也可以在课堂上即兴演唱,如果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天赋,也可以鼓励其为一些诗词谱曲,效果如何暂且不论,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创作、亲自参与等活动,带动和提高大家学习、领会古典诗词的兴趣。

五、尝试进行师生唱和

诗词唱和是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一种互动,实际上也是相互间的一种技能切磋。古人通过诗词唱和,不仅锻炼了才思,提高了诗词质量,还敦厚了情意,为后世留下许多佳话。李白、杜甫、高适等人之间的唱和交往,产生了不少作品。其流风余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皮日休、陆龟蒙等晚唐文人在苏州的诗歌唱和,结为《兰陵集》,泽被后世,为人景慕。当然,诗词唱和需要具备扎实的诗文功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参与此等风流雅事的多是诗词高手,故其作品能流传下来,并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历代也多有不出名的一般文人追慕风雅,热衷诗会唱和的。《儒林外史》中就有多次写到文人之间的诗会,如莺脰湖宴会、西湖诗会和莫愁湖高会等,很多诗词水平不高但喜欢附庸风雅的读书人趋之若鹜,在那里装模作样地吟诗作赋,并以能参与集会并将姓名载于诗集为荣。

在教学中引入诗词唱和,当然不是要学习古代一些文人的假斯文、假名士做派,而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格律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当然,要在师生之间进行诗词唱和,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老师来说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非文学专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差异明显,一些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基础较差,浅尝辄止,而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却又有很好的积累,与中文专业的学生相比也不遑多让,常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诗词唱和的互动,当然只能在程度较好的学生中先进行,同时让其他学生也尝试创作,好不好另当别论,就是寫成打油诗也可接受,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熟悉、掌握古体诗的规律和技巧,有助于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鉴赏,能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目前,笔者尚未开始师生唱和这方面的尝试,也还没有积累相关的经验,但已有一些同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惠州学院的杨子怡教授,就在教学中引入了诗词唱和,从学生写出的诗句内容和水平来看,很多同学还是具有相当功力的。笔者考虑,采用这种方式互动可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甚至可以先从对联开始,由老师在课堂上先出上联,由学生在课后思考下联,到下节课上每个人都公布自己的答案。在大家都能广泛、积极参与之后,再慢慢过渡到诗词的唱和。在下一步的教学中,笔者将逐步尝试进行唱和类的互动,希望由此能激发出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经过实践中的摸索和认知,笔者认为在授课中多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古诗词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也和其他同行一样,还在不停地探索和尝试,而且需要一直努力,相信也不会有一定的终极模式。

参考文献:

[1]雷敏.雷履平.教学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7.

[2]胡传志.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符丽芳.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何瑞澄.吟唱·赏析·教学 古典诗词赏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5]张宏伟.诵读与欣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互动教学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