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具教学的理解与探索

2019-04-13 04:55天津市红桥区第一幼儿园和苑分园
天津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学具融合儿童

■天津市红桥区第一幼儿园和苑分园 张 雪

关注儿童的成长,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要关注儿童的游戏,必须重视儿童使用的学具。学具是实现教、学、玩合一的物化载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介。教师要实现学具多种因素的融合,才能发挥学具的优势,达到触类旁通、一学多成的效果。下面就针对学具应用的规律和原则,以及学具教学中做好几个融合谈一下体会。

一、各种能力相融合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学具实验中,我们发现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的,比如概括分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观察记忆力的发现,同时也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参与,口语表达能力的总结。而推理归纳能力的培养,需要思维能力的帮助,动手操作的巩固练习,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幼儿才可以充分体验掌握知识后的成功感。

在一项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在某一个方面,某一种能力上,表现出突出的特点,也就是所谓潜在能力的展现。

例如,我们在训练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时,曾出示过这样一种图形:

粉蓝蓝粉蓝黄黄蓝蓝黄黄蓝粉蓝蓝粉

让幼儿看几秒钟,让其再现出来,虽然幼儿都能很快呈现出来,但是他们的记忆方法都是不同的,有的幼儿是凭着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力,记住它的颜色如何搭配,就像一位画家一样,将画布呈现出来;还有的是因为找出了其中的拼摆规律,而将其呈现出来;还有的是因为记住各种颜色画面所在的位置,而摆了出来。

在我们的实验中,孩子们能摆出几十种不同的花样,幼儿的灵敏程度以及完美表现,令我们教师惊叹不已。其实,有很多是“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也就是潜在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学具操作时,要考虑全面,以一个能力为主,其他能力为辅助,不放掉一个环节,不漏掉各项能力发展的机会,不忽视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学具内知识与学具外知识相融合

儿童智力学具、数学智能学具和智能游戏棒,都承载了丰富的自然常识、社会常识、数学知识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都是经过精心组织构建的一种结构性的知识,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有利于促进幼儿认识结构的发展,要特别强调的是,学具中的知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师举一反三、扩展知识内容、创新性地组织活动留下了空间。

三、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相融合

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幼儿知识经验缺乏,智力、体力还很不成熟。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都不稳定,活动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教师的教恰似向导引路一般,把儿童的兴趣引入教学活动的轨道,从而使“学”的主动性和“教”的主导性融为一体。学具既是教师用于教学的教具,又是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玩具,而学具教学方法就是师生在学具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教与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协调的原则化,范式化的操作规则。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改变了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出来,并很好地调节气氛达到“教”“学”互动双向的效果。

四、学与思相融合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在进行学具实验中要学思并重,动静交替。学具实验要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然而学具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动”,而是有动有静,有学有思,动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或是幼儿思维成熟后将它呈现的过程,静就是一个思维总结、推理的过程,也就是说,“思是为了更好地学”。学具不是一种训练工具,而是一种开发智力的玩具,一味地进行机械训练,只会使学具活动变得枯燥,使幼儿产生疲劳,所以,在学具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学思并重,有动有静。

五、知识与能力相融合

李忠忱老师曾提出,幼儿园教学的核心目标不是简单地向幼儿灌输知识,而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开发幼儿智能,并充分地体现传授和开发智能的辩证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合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

六、学与玩的融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代教育家王守仁从他的致知出发,认为乐是中心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他要求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励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李忠忱老师也曾说:“把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儿童兴趣的基础上,达到寓教于乐,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学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因此,无论是在设计活动上,还是幼儿学习中,都要体现趣味性、游戏性的特点。使幼儿把学当成玩,感受其中的快乐,又把玩变成学,使幼儿在玩中学到各种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领会这点,如果把学具变成孩子的一项负担,一门课程,那么实验的效果就减少了,你设计的活动也是失败的。

七、能力与品质培养相融合

学具实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幼儿智力因素的提高,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意志、交往、自信等,目前,在学具实验中导致幼儿不良心理品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幼儿水平差异大

幼儿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具比赛中,总有那么几个幼儿项项领先,总是第一个举手,总是第一名,也总是有那么几个每一次都是慢吞吞的,看到别人举手,只有着急,到最后还失去了对学具的兴趣,导致自卑,产生厌烦情绪,有时还会出现早完成任务幼儿的等待现象。

(二)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很少

在整个学具活动中,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的内容少,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使幼儿之间缺乏积极的情绪、情感。竞争性的交往游戏,也给能力差的幼儿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其不敢参与这种交往游戏。

(三)幼儿缺乏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具游戏训练中,经常看到“急功近利”的孩子,出现了马虎的错误。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多组织一些非竞争性游戏,让幼儿各尽其才,各展其能。这样有利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看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以便及时表扬。其次。培养幼儿的互助合作精神,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其实,幼儿之间的学习比教师教的效果更好。而且,到了大班,要多进行一些交往能力的训练。我曾在本班进行了一次摆长城的比赛,男女分组,而结果却是男小朋友表现出积极的合作精神,将长城摆出好几米,女小朋友却因是自己的学具,不喜欢别人碰,而进展缓慢。最后,良好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幼儿做到认真、仔细、工整,能够听懂教师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学具操作不仅发展幼儿的能力,还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品质的培养。科学的学具应用对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学具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好以上七个融合,充分发挥学具教学优势,将会送给幼儿一个更加璀璨的未来。

猜你喜欢
学具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