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19-04-15 01:29张金萍
时代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张金萍

在大学生群体中,“焦虑”、“强迫”、“恐怖”、“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问题屡见不鲜,引发出各类恶性事件。大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也面临“学业”、“就业”、“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正确认识,寻找出放松压力的对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从大学生个体而言,本身的“性格”、“外貌”、“经济水平”、“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能力”、“习惯”等,都会影响心理健康。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聚集在同一个班级、年级、宿舍时,他们会不自觉的将自己与身边人进行比较,性格内向、形象气质欠佳、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学业成绩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则会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里不平衡、甚至自闭,进而诱发一些列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大学生也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的进行自我调适,也会增加其心理压力。除此之外,班级、宿舍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家庭、不同地域的个体,在饮食习惯、生活习俗上,都有显著差异,也会引发交往障碍,这都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尤其值得关注的,则是大学生由于情感(恋爱)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情感(恋爱)问题上,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在生理上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心理上依然很“稚嫩”。他们对爱的责任不能够全面了解和把握,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不成熟。他们的情感(恋爱)往往追求浪漫,普遍化、公开化;恋爱动机多元化,或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或为了缓解人际关系、考试、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或为了填补童年时代缺乏的来自父母的爱,甚至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恋爱形式开放化,尤其是网恋。在这样情感(恋爱)特征的前提下,情感(恋爱)关系脆弱,一旦情感破裂(分手),将会大概率的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体制遭到打破,尚未建立新的社会规范,多元化的观念无疑也会对大学生群体造成影响,如现阶段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网红经济”等思想,导致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功利取向,不仅容易弱化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会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其次,随着应试教育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前就已经进入了高压状态,积累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后,只要一个小问题作为导火索,就会引起其大面积爆发。最后,面对当今社会的高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措的状态,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因素。在中学阶段,学生接受的为应试教育,学习、教育都是为了考入理想学府而努力,进入大学后,环境发生突变,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由。面对“突如其来”的“无人约束”,大部分大学生会突然丧失目标、迷茫无助、不知所措。而在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正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学校现有的心理疏导模式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呆板、缺乏情境创设互动,无法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以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和调节心态的目的,无法起到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此外,学校缺乏对危机心理问题学生周遭人群的关注。危机事件中受到心理冲击的不仅是当事人,也包括其周遭人群。因此,在危机事件后对其周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团队心理辅导等活动,来化解其心理冲击,提高其处理类似的心理危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的做法

树立正确认识。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所要树立的正确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人格和自身潜能的正确认识。在个体素质结构中,人格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人格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大学生,要对人格、自身潜能有正确的认识,站在客观的立场中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第二是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的正确认识。国内医学界人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久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充沛的生命活力,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那么简单。当这种心理状态失衡时,也不要感到丢脸或者恐惧,而是要积极的寻求帮助,努力调整。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树立健康的人格,为此,大学生需要从自身着手,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除了自主学习以外,定期参与“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在奉献他人的同时树立起积极乐观的情绪。

辨证看待问题。个体的人格特征不同,对待同一个问题,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乐观的人在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挫折时,会用积极态度对待;反之,悲观的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内心深处也会产生严重的悲观想法,且将这种心态延续至未来。过于乐观、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大学生,要从辨证角度看待问题,转换注意力,找到正确的归因,正确对待,避免用过于消极或者过于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大多数的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潜在“自我完善”动机。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对自我产生正确认识,从全局角度来看待问题,完善自己的性格,挖掘自己的“美德”与“积极品质”,产生恰当的“自尊”与“自信”,正确评估自己。并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科学规划。

(二)学校的做法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需要构建出系统、完整、独立的校园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学风”与“校风”,依托 “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借助“5.25心理健康日”等契机,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生活”、“学习”等方面中,形成一个“温馨”、“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并激起社会力量,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依托。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规范化、标准化、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最后,学校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服务范围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科学前沿,注重学科交叉,多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三)教师的做法

要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自身的努力不容忽视,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也必不可少。进入大学后,学生不仅需要面对学业压力,还需要应对“人际关系”、“恋爱”、“就业”方面的问题,也会由此产生消极情绪,但是自己又不具备处理能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团队能够从“认知矫正”、“行为塑造”、“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起大学生自己的努力,这种方式见效更快。

在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下,给大学生也造成新的压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大学生自身、社会、学校三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学校、个人、社会元素统一联系,构建调控力量,作为大学生,也要从自身着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