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NO水平的影响观察

2019-04-16 03:58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长抑素胰腺炎症

, , ,

(1.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新乡 453003;2.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消化内科重症疾病,占全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5%~10%,伴有持续(>48h)性器官功能衰竭[1],具有并发症多、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可导致全身炎症发应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显示,胰酶活化、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胰腺微循环障碍等与SAP疾病发展密切相关[2],因此如何抑制胰酶释放与激活、控制炎性反应、改善微循环对SAP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在临床SAP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探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SAP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以期为SAP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164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01月于收治的1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受试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持续泵入,观察组联合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1.2纳入标准 (1)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诊断及分级标准[3]确诊为SAP者;(2)年龄18~70岁者;(3)入院时发病时间≤72 h;(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1.3排除标准:(1)外院转入者;(2)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或肿瘤者;(3)合并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重症监护,进行禁食、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给予生长抑素(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3 mg,国药准字:H20066708)3 mg溶解于500 ml生理盐水,微量泵以250 μg/h的泵注速度24 h持续给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司他丁(生产企业: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万U,国药准字:H20040476)10 U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3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

1.2.2指标检测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凌晨行常规空腹静脉采血2 mL,3 000 r/min离心血样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及血浆NO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美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以下指标判断临床疗效:(1)临床症状(恶性、呕吐、高热等);(2)临床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3)辅助检查结果(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 d、5 d、10 d时留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和尿液进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的检测用于判断疗效。治愈:治疗5 d内,患者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显效:治疗7 d内,患者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好转:治疗10 d内,患者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无效:治疗10 d内,患者仍未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相关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水平,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上腹压痛、无便、腹胀、发热、呕吐)消失用时。

2 结果

2.1血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NO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NF-α及NO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a为TNF-α,t=30.610,P=0.000;b为NO,t=132.209,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为TNF-α,t=31.908,P=0.000;d为NO,t=15.676,P=0.000;治疗10 d后两组比较,e为TNF-α,t=5.249,P=0.000;f为NO,t=60.428,P=0.000

2.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12.495,P=0.000)。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用时比较 观察组的各临床症状消失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随经济发展发生巨大改变,暴饮暴食、酗酒、饮食不规律、极度疲劳等SAP的重要诱因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常态,极大提高了临床SAP发生率。由于该疾病以腹痛、黄疸、高热、消化道出血、血/尿淀粉酶升高、休克等为主要症状,后期可对全身多种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害,病死率高达20 %-25 %[4],故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用时比较

两组对比,a为上腹压痛,t=28.815,P=0.000;b为无便,t=8.629,P=0.000;c为腹胀,t=14.920,P=0.000;d为发热,t=15.769,P=0.000;e为呕吐,t=19.913,P=0.000

生长抑素是一种蛋白酶水解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胃蛋白酶、胃泌素、胰岛素等分泌,抑制溶酶体酶释放,降低血液淀粉酶及脂肪酶含量,对胃肠道及以胰腺黏膜上皮起保护作用。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可能与生长抑素可减缓胰腺自身消化、减轻内毒素血症、降低胰腺内压、提高临床疗效相关。

SAP发病机制未明,普遍认为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激活胰蛋白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巨噬细胞分泌过量炎性因子,形成炎性因子瀑布级联反应,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容量。TNF-α作为典型炎症因子参与机体炎症和免疫调节,在SAP炎性反应中有重要始动作用,其可诱导白细胞趋化、粘附和生成、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介导炎症级联反应,有效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5]。有研究表明TNF-α还可能在SAP时调节肾上腺细胞凋亡,造成肾上腺损伤[6],对于SAP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器官损害起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也发现,SAP患者接受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因子水平异常表现,接受相关治疗措施后,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予以联合乌司他丁方案的试验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乌司他丁作为典型Kuniz型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多种水解酶活性,控制胰蛋白酶过度激活;(2)乌司他丁可以通过减少心肌顿抑因子(MDF)及多种炎症因子,达到抗炎、抗休克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TNF-α水平。

胰腺血液供应来自缺少交通支的终末动脉,炎症发应时受血管内皮素(ET)等缩血管物质明显升高,刺激胰腺毛细血管收缩,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使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流阻力增加、血栓形成,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组织内大量生成氧自由基及花生四希酸代谢紊乱加重病情,引发各种并发症。NO在生理状态下广泛存在于机体各处,通过β受体及cGMP途径与ET呈负反馈调节,保持胰腺血流稳定。应激状态下NO作为强效血管扩张因子,可明显改变胰腺病理状态,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展微血管,提高胰腺周围组织血液灌注量,改善组织缺血状态,并且抑制白细胞粘附与血小板凝集,防止形成微血栓,对SAP患者发挥重要保护作用[7]。有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抑制氧自由基(ROS)产生,升高NO、降低ET水平[8],使ET/NO比值恢复正常,减轻胰腺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有效改善微循环。本研究中试验组联合使用乌司他丁后,NO水平较对照组单用生长抑素有明显提高,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乌司他丁与生长抑素,明显降低SAP患者血清TNF-α水平并提高血浆NO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用时,有利于SAP患者疾病好转。

猜你喜欢
生长抑素胰腺炎症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胰腺微创手术中胰腺残端处理
不同检查方式对胰腺损伤的诊疗价值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胰腺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