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与局麻方式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对比

2019-04-16 03:58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局麻全麻先天性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河南郑州 450000)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儿在宫内时心脏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畸形[1],是一种最常见的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约有1/3的CHD患儿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CHD患儿的早期救治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医学影像和介入技术发展迅速,为CHD介入治疗奠定了一定基础[2]。介入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缺点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患儿对放射线的敏感度比成人高,诱发肿瘤和遗传疾病可能性高[3]。因此依照辐射防护三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4],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CHD介入治疗辐射剂量的影响,探究降低介入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的更佳麻醉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7年行介入手术的CHD患儿8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n=40)和全麻组(n=40),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年龄3~6岁;(2)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中CHD介入手术的适应证[5]。排除标准:(1)重大躯体残疾者;(2)皮肤病患者。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1.2设备与试剂 介入设备:应用飞利浦AlluraXperFD20型DSA设备,采用小儿血管自动曝光模式(pediatric automatic vascular exposure model,ped CARD),摄影帧数25~30 f/s。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克沙醇浓度为320 mg I/mL,总量30~40 mL,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而定。局麻试剂:利多卡因2 mL皮下注射;全麻试剂:七氟烷雾化吸入。

1.3方法 由相同术者对两组患儿行不同麻醉方式的介入手术,患儿在手术台上呈仰卧位,局麻组采用利多卡因2 mL皮下注射麻醉法,全麻组采用七氟烷喉罩吸入式麻醉法,麻醉后在DSA设备引导下行介入手术。定位放置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 dose-meter,TLD)测量空气比释动能(air kerma,AK)[6],对比两组患儿辐射剂量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观察指标

1.4.1两组患儿辐射剂量指标 (1)体表峰值剂量(peak skin dose,PSD):介入过程中患儿体表入射剂量的最高值。(2)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患儿体表接受的总辐射量,是照射到人体表面的X射线束横截面积与AK的乘积,AK指离X射线管固定距离空气中测得的剂量。(3)累积剂量(cumulativeskinentrance dose,CD):总的辐射吸收剂量。(4)透视时间(fluoroscopy time,FT):患儿受到辐射时间。

1.4.2两组患儿并发症 心律失常、瓣膜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及栓塞、血管并发症、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

2 结果

2.1辐射剂量对比 全麻组的PSD、DAP、CD、FT均小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辐射剂量PSD、DAP、ED、FT比较

2.2并发症情况比较 并发症总发生率全麻组小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n)

3 讨论

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常见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占全部活产新生儿的6 ‰~10 %,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HD患儿选择介入手术治疗[7]。介入手术需要应用X线透视显像,指引导管位置,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电离辐射[8]。射线与人体相互作用可导致各种生物变化,一些变化可能是良性的,一些变化则可能是恶性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基于辐射防护目的,将辐射损伤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与辐射剂量线性相关,辐射剂量越大发生概率越大,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确定性效应是辐射剂量突破某一阀值时出现的损伤,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线性相关,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9]。电离辐射剂量越高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潜在威胁越大[10],因此有必要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行CHD介入手术患儿的辐射剂量。临床上多采用PSD、DAP、CD、FT等指标评估介入手术中的辐射剂量[11]。

本次研究中全麻组PSD、DAP、CD、FT等辐射剂量指标均小于局麻组,说明全麻下行介入手术患儿受到的电离辐射更少。局麻组发生心律失常、瓣膜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及栓塞、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共11例,全麻组发生瓣膜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并发症共3例,发生并发症总数全麻组少于局麻组,说明全麻下行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小。介入治疗并发症重在防治,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多数并发症的发生都与术中操作不当有关[12]。局麻患儿术中哭闹、躁动、配合较差,加大了手术操作难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延长了曝光时间,导致辐射剂量变大。全麻组患儿在无哭闹的情况下完成手术,操作顺利,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曝光时间,减少了辐射损伤。

综上所述,全麻下行CHD介入手术治疗相较与局麻组患儿受到辐射剂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局麻全麻先天性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的舒适护理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