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刊广告探究开埠城市烟台之演剧

2019-04-16 10:58刘淑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演剧烟台报刊

刘淑丽

开埠城市近代化过程中,报刊作为不可小视的媒介代表发挥了重要的传播功能。烟台作为开埠城市,报刊业发展很早。近代有三十多种报纸,有民办、共产党办、国民党办、日伪办的报纸,也有外国人办的报纸。[1]有一部分报纸会刊登演剧广告。演剧广告是指戏院或影院通过报刊媒体,将演剧消息或戏剧电影的消息传递给观众,扩大演剧的影响,从而吸引观众前来观剧的广告。从报刊演剧广告中不仅可以获知剧目、演员、票价、剧场等显现的信息,也可以探知近代生活方式、审美倾向、明星效应、物价浮动等隐现的城市文化内涵。

“戏剧的发展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因为正是城市为戏剧搭建了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文化平台。”[2]5报刊是表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镜头。演剧广告是付费广告,是报刊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有限的版面中,要传达出足够吸引人的信息,演剧广告都尽可能短小精悍、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剧院广告在形式上包括剧院名、演员名、剧目、演出时间,有的标票价,有的还有剧目预告、介绍。一般剧院广告多与影院广告排印在一起,大多数位于报纸版面的下端。

图1是《东海日报》1936年4月8日的广告。戏院广告与影院广告并列,戏院广告顶端是剧院名“丹桂舞台”,中间为演员名,最下端是剧目:《骂殿》《五花洞》《失街亭》《大英节烈》。黄艳梅、黄智斌、张艳芬三名演员的姓氏用放大字号表示,且姓氏用花式图案进行妆点,以达到图文并茂、美丽醒目的效果。早场演出的内容未标,或者演相同剧目,或者在排演。早场晚场演员可能会有小变动。

不同剧院的广告往往左右并列排印或上下联排,如图2《胶东卍报》1935年1月5日福建会馆新明戏院广告与丹桂舞台的广告上下排列。新明戏院名下是演员名,秋步云、花翠兰、田月樵、马秀峰四人名字大写,下面是小写的演员名:林盛竹、韩宝春、贵少卿、王翠芬。接下来是剧目:早上排演新戏,晚上演《全本大英节烈》。下面是丹桂舞台的戏园广告,演员有刘香玉、杨四立、张文卿、琴晓舫、周啸天、冯金奎、俞赞庭、张淑芳,琴晓舫、周啸天两个主要演员的名字居中大写。早场排演新戏,晚场演出第十九、二十本《包龙图》。

图1 《东海日报》1936年4月8日

图2 《胶东卍报》1935年1月5日

早晚演出剧目不同很常见,如《东海日报》1935年4月18日丹桂舞台广告,早场演《四盘山》《汾河湾》《百凉楼》《龙戏凤》《单刀赴会》,晚场演《三进士》《难中福》《捉放曹》《禅于寺》《取樊城》。有的演剧广告会有演剧内容介绍或预告,如图3《鲁东日报》1944年6月6日光陆大戏院晚场的演出广告:全班合演三本《铁冠图》。剧名下面是内容简介:“群臣大宴、崇祯分宫、托子撞钟、棋盘大战、守门杀监、杀宫搜宫、煤山自缢、闯王读诏、可歌可泣”。最下端又宣传道“与众不同,先期售票”。在此之前,为了给《铁冠图》造势,戏院曾作预告。《鲁东日报》1944年5月31日光陆大戏院广告:早场演《杀四门》《头本虹霓关》《辕门斩子》。晚场演侯永奎《挑滑车》、董玉苓《女起解》、孟幼冬临别纪念最后一天。广告下端是“预告”,个别字漶漫不清,依稀可辨认的是提到本院新排历史名剧《铁冠图》,内容包括忠孝节义,有跳舞与彩刀彩叉,与众不同,大有可观,于6月1日晚演,请诸君驾临一赏。类似的多重广告以密集的恣态增强了观众的观演欲望。还有辅助演剧广告的其他形式。如“游艺消息”版块,将近代人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都包括进去了,不外乎电影、演剧、广播。戏剧演出宣传得力也是烟台戏剧繁荣的重要因素。戏剧传播的途径不仅有演剧,还有广播、报刊、戏报等形式。[3]有时候演出剧目、演员在同一天的报纸中既在游艺消息中提及,又做单独广告,如《东海日报》1936年4月14日“游艺消息”版面包括福禄寿影院、金城电影院、进德会影院与丹桂大舞台的消息。同一期还有丹桂舞台、进德会电影部单独做的广告。又如《胶东卍报》1935年9月4日“游艺消息”提到丹桂舞台早演《莲花湖》《双姣奇缘》,晚演《嫦娥奔月》《夜打青州》。声明舞台晚戏全班仍演《头本封神榜》,福禄寿电影院续映《新婚的前夜》。同期单独做广告的只有丹桂舞台。这说明丹桂舞台相对而言实力雄厚。同期报纸上丹桂舞台单独做的广告剧目为《夜打登州》,非《夜打青州》,“游艺消息”栏目当为误印。且“游艺消息”中未提晚场演出的《碧玉簪》,当以单独做的广告为准。不仅有游艺消息,还有“广播节目”栏目在报纸上进行电台广播戏曲节目预告。如《鲁东日报》1944年1月29日“广播节目”栏目与戏曲有关的是:(北京)昆曲唱片《林冲夜奔》《游园惊梦》《絮阁》《麒麟阁》《火判》。毫无疑问,游艺消息、广播节目等都对演剧广告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广告与新闻的区别在于广告是付费的,本文所研究的广告主要是戏院影院专门在报纸上做的付费广告,而不针对各种报刊中提及的演员介绍及演出信息的介绍,故不予展开论述。

图3 《鲁东日报》1944年6月6日

从演剧广告可知演剧一般分为两场,早场与晚场。李容之《漫谈烟台之平剧》一文真实地回忆了烟埠演剧情形:

在烟台的戏剧演出,日场是逢年过节或星期天才有,时间是整个下午。多戏则从七时开始一直演到十一点,通常六时后武场即开始打通,在演戏前先打锣鼓招徕观众。这是起源于野台戏,当时戏院也相沿成习。先打三通,再上小土坟、打城隍、查头关、打灶王之类的开锣戏,第二出多半是唱工戏:渭水河、探阴山、吊金龟之类,专给随班学艺的实习演出,第三出多半是武戏,压轴和大轴则由主角演出。如生旦整齐的剧团则生旦轮流演大轴,有时也唱对儿戏。那时后有对号入座,票价分前排、中排、后排、边座。楼上则是包厢。包厢可以预定,楼下的座位是谁来的早谁占好位置。八点钟以后压轴戏上场,真正看戏的才进场看戏。[4]114-115

从这段介绍可知近代大多数剧院可以看两场戏,每场时长约四小时,如今人们一般只在晚上看戏。年底封台亦有告别演出,戏园广告剧目处写着“封台大吉”,如图4。一般正月初一会再次开演,如《胶东卍报》1935年1月31日“进德会消息拾零”中提到:“进德会新剧场,业于日前封台,定于下月四日(废历正月一日)开演,每日两场,除演文明新戏外,并加演国剧,以资调和观众之脾味,闻其国剧之台柱,仍为此次邀来之新戏主角沈宝珠云。”报刊广告以一种仪式宣告了一年演剧的终结与开始,成为百姓观剧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图4 《胶东卍报》1月30日

从广告来看,烟埠演出的剧种主要是京剧,百分之九十的演员都是京剧演员。通过报刊消息可知还有评戏,如《胶东卍报》1935年1月13日“梨园杂讯”栏目报道开明评戏园喜彩莲演出《黄氏女游阴》。《胶东卍报》1935年10月15日“游艺消息”称国民评戏园早戏为刘金芳、花艳春《三烈女》、白玉兰《丝绒计》,晚戏为刘金芳《双招亲》、白玉兰《头本杨三姐告状》。但评戏园未做单独的演剧广告。报纸上还有戏曲电影广告,如《胶东卍报》1935年1月13日广告:“福禄寿电影院今天开映中国第一部有声佳片 各界特烦谭富英雪艳琴 全本四郎探母”。演剧广告中戏曲电影广告不占主流。

从票价可以了解彼时的物价。戏票与电影票比较起来,戏票更贵一点。如《鲁东日报》1944年6月16日光陆大戏院广告:早场演《奇冤报》《长板坡》《文章会》,晚场演《九更天》《战宛城》等,票价规定:“楼池四元,边座二元,附捐在外,春赈二毛。”中华影院播放《新妻镜》,票价规定:“自本月六日起票价正票二元一角,半票一元五角,附捐在内,外加春赈捐二角。”福禄寿电影院播放《雁南飞》,票价规定:“自六月六日改正票价楼池一元五角,边座一元,附捐在内。”有时电影票标票价而戏票未标,如《东海日报》1936年4月1日进德会电影部放映《血溅桃花》:“普通一角,会员五分,童子半票。”同时做广告的丹桂舞台未标戏票价格。不标票价的原因想来或是因票价不变,大家都熟知,或因为票价略贵,怕观众打退堂鼓。戏票价格浮动反映了物价的浮动。如《鲁东日报》1944年1月29日金刚大戏院价目:“楼池三元,边座一元五”,光陆大戏院价目:“每逢星期一二三四五日,早场票价一律一元二角五分,星期六星期日早晚同价。楼池二元五角,边座一元二毛五分。附捐在外,对号入座。”同一时期光陆戏院的票价比金刚戏院的贵一点,但差不太多。如《鲁东日报》1944年9月30日光陆大戏院价目:“楼池五元,边座二元五角,附捐在外。”戏院内座位依位置不同价位有差别。《鲁东日报》1945年3月29日光陆大戏院价目:“楼池十五元,池座七元五角,附捐在外。”时隔仅一年,票价就上涨五倍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暴涨。以报纸价格为例,“年来纸价横涨,每令白报纸于事变以前,价仅三元,而今日的黑市价竟达六七万元,凡高涨二万倍以上”。[5]54票价从抗战以来直至内战结束,一直在上涨。可以想见战时工商业衰落,经济危机加深,物价一路走高,民生多艰。

演剧广告中可以看到春赈、冬赈、附捐等字眼。如《鲁东日报》1944年6月16日光陆大戏院票价规定:“楼池四元,边座二元,附捐在外,春赈二毛。”又如1944年2月19日光陆大戏院早场演《连营寨》《荷珠配》,广告上标明是“冬赈义务”,说明是义务戏。很多戏剧行业公会或剧院会举办义务戏演出,以所得钱财进行赈济,或是社会募捐赈济,或对贫苦、受灾同行或百姓进行救济。如《鲁东日报》1935年4月5日《市宣室筹演春赈义剧》中提到:“市长邰中枢氏,顷以残冬已逝,阳春来临,春耕甫作、青黄不接之际,一般赤贫市民、嗷嗷待哺,亟须着手赈济,以免饥馑,饬令冬赈委员会赶办结束,尅日筹办春赈,并令市府宣传室从速筹备演唱国剧义务戏,俾益收入,而资赈济,该室奉令后,现已发出请函,邀请当地男女名票,商讨一切进行事宜,闻于近期内即可公演云。”《鲁东日报》4月18日消息又提到“春赈义剧捐款提成赈济乞丐”。附捐,指戏捐,是开埠后城市经济的发展催生的新的捐税制度之一,政府对剧院征税附加若干税作为公益税或用于弥补行政管理及建设的开支。

戏园剧院营造了独特的城市空间。从报刊戏园广告可以获知烟台经常演出的剧院是丹桂舞台、声明舞台、光陆大戏院、金刚大戏院(由丹桂戏院改名)、福建会馆、进德会新剧场、开明评戏园、国民评戏园等,华安电影院、福禄寿电影院也偶尔演出戏曲。金刚大戏院后改为演电影,究其原因主要是演剧不景气,而电影价格低廉且内容更贴近生活从而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当然也有影院临时改演戏曲以招徕观众的。剧院流行前烟埠有很多茶园演剧,如会仙茶园、庆丰茶园、德桂茶园、群仙茶园、瀛州茶园,但报刊广告少有刊载。进德会新剧场主要演文明新剧。如图5《胶东卍报》1935年1月20日进德会新剧场广告:“本场由平特邀南北驰名文明新剧男女演员五十余名 汤凤卿 律凤霞 刘艳君沈宝珠新灵芝吉蕴卿冯玉仙杨润泉杨少泉段剑石 徐少华 戴更壁 择吉开演 先行预告”。沈宝珠、新灵芝姓名均大字居中书写。从上面的几则广告可以看出演剧广告以大小不同的字号来凸显主要演员的名字,强调了名角效应,就像明星效应一样。林存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民初上海女子新剧寻踪》一文指出:“但是明星的权力还是有限的,她的盛衰取决于媒体,媒体成为一种新兴的力量,而在媒体背后,真正掌握权威的却是大众,媒体是维系明星和大众之间的纽带,两方之间的趣味的协调一致通过媒体来传递和达成,实际上通过媒体,一个看不见却可以感触并真正存在的公共空间已经形成。”[6]36报刊广告能起到比海报、传单更持久、更广泛的影响。可见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中、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图5 《胶东卍报》1935年1月20日

近代化不仅包括政治上的统一与国际化,经济上的商品流通与工业化,“就社会而言,它是传统的公社性和世袭性集团普遍瓦解,社会走向平等化或者个性化的时代;就文化而言,它是知识普及、科学管理的观念大为盛行,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与人际关系受到重视的一个历史阶段”。[7]8无疑,演剧属于文化艺术领域重要的一翼,剧院通过演剧向观众普及传播观念、知识,引领审美时尚。近代烟台报刊演剧广告所刊载的演出剧目,以火爆热闹的历史剧为主,体现了在烟台近代化过程中演剧的力量。

以《戏世界》1935年5月15日“李万春受聘烟台”报道为例,这则报道完整地预告了所有的戏码:“李万春自去年率同永春社全体人员,出演于哈尔滨长春等处后,颇为一般所欢迎。自四月初应大连同乐戏院之聘后,迄今已逾二旬,情形颇为热闹。兹又受本市(烟台)丹桂之聘,一俟同乐合约满后,即行来烟。刻丹桂已将李万春之剧目标出,兹特录志于后:首夕打泡戏为《林冲夜奔》、以下接《挑滑车》《三部汉寿亭侯》《江都县》《安天会》《长板坡》接《汉津口》《头部雍正剑侠》《二部雍正剑侠》《羊角哀舍命全交》《头本汉寿亭侯》《枪挑司马师》《头本佟家坞》《九义十八侠》《武松打店》及《法门寺》《宝莲灯》接《劈山救母》《头本武松》《二本武松》《大罗天宫》《枪挑小梁王》及《三本铁公鸡》《甘露寺》《芦花荡》《五鼠闹东京》《偷渡阴平》《脂粉计》《大破金斗寨》《大名府》诸剧。以上各剧,有星期日白天及演双出者。”李万春(1911—1985)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擅武松戏、黄霸天戏、猴戏。1938年在北京创立“鸣春社”,挑班主演。他来烟台演出的这些剧目中有水浒戏《林冲夜奔》《头本武松》《二本武松》《武松打店》《大名府》;三国戏《三部汉寿亭侯》《长板坡》《汉津口》《华容道》《枪挑司马师》《甘露寺》《芦花荡》《偷渡阴平》《脂粉计》;出自小说《三侠五义》的《五鼠闹东京》;出自《彭公案》的《头本佟家坞》;出自《施公案》的《江都县》《大破金斗寨》;战国故事《羊角哀舍命全交》;出自《说岳全传》的《挑滑车》《枪挑小梁王》;西游戏《安天会》;神话剧《宝莲灯》《劈山救母》。出自近代同名小说的《九义十八侠》《雍正剑侠》。《三本铁公鸡》则是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新编历史剧。这份戏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从笔者所见《鲁东日报》《钟声报》《东海日报》《胶东卍报》等报刊所刊登的戏曲演出广告可以看来,烟埠演出的剧目中也以水浒戏、三国戏、三侠五义、西游戏、彭公案、施公案、杨家将戏、包公戏及一些充满人情纠葛的剧作为主。

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都被搬上舞台,有来自杂剧、传奇、南戏、小说、弹词、宝卷等各种文体的。除上面的戏目单外,近代烟台演出过列国故事如《摘缨会》《伐子都》《禅宇寺》《鹿台恨》《淮都关》《兴周灭纣》《黄金台》;西汉故事如《盗宗卷》《苏武牧羊》;东汉故事如《白蟒台》《上天台》;三国戏如《失街亭》《白逼宫》《风仪亭》《伐东吴》《收关胜》《临江赴会》《神亭岭》《战冀州》《赤壁鏖兵》《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马踏青苗》《取樊城》《连营寨》《斩车胄》《群英会》《借东风》《击鼓骂曹》《定军山》《水淹七军》《阳平关》《中牟县》《黄鹤楼》《捉放曹》《青石山》《连环记》《战长沙》;隋唐故事《三家店》(或称《秦琼发配》)、《虹霓关》《珠廉寨》《杀四门》《四杰村》,薛家将故事《独木关》《摩天岭》《汾河湾》《柳迎春》《王宝钏》(或称《王宝川》)、《举鼎观画》《跑城》《赶三关》《武家坡》《大登殿》,西游戏如《西游记》《金钱豹》《盘丝洞》《盗魂铃》;宋朝故事如《八宝公主》《骂殿》(又名《烛影计》)、《花蝴蝶》,水浒戏如《火并王伦》《红桃山》《一箭仇》《打鱼杀家》(《庆顶珠》)、《坐楼杀惜》《乌龙院》《石秀探庄》《翠屏山》《花田八错》,包公故事如《五花洞》《铡美案》《黑驴告状》《铁莲花》,岳飞故事如《精忠传》《泥马渡康王》,杨家将戏如《全部杨家将》《四郎探母》《四盘山》(或称《全部北天门》)、《座宫盗令》《洪羊洞》《清官册》《破洪州》《辕门斩子》《碰碑》;来自《济公传》的《赵家楼》;元代故事较少,最常演的只有《窦娥冤》及改编作品《金锁记》《六月雪》。来自《谐铎》的《得意缘》也是讲的元代故事;明代故事如《绿野仙踪》《天雨花》《四进士》《打严嵩》《全部对金瓶》《战滁州》,取材于《蝶归楼》传奇的《鸳鸯冢》,出自《铁冠图》的《明末遗恨》《贞娥刺虎》《煤山恨》等,来自《庐夜雨》传奇的《金榜乐》,来自《警世通言》的《玉堂春》《女起解》《棒打无情郎》《红鸾禧》,出自小说《绿牡丹》的《嘉兴府》《刺巴杰》;清朝故事《难中福》;红楼戏《宝蟾送酒》;施公案故事如《连环套》《恶虎村》《霸王庄》《落马湖》《大蜡庙》(《捉拿费德公》);彭公案如《大溪皇庄》。

除了历史豪侠故事,还有大量或热闹或曲折的风情戏,如《春香闹学》(或称《闹学》)、《潇湘夜雨》《天雨花》《万花船》《玉狮坠》《春秋配》《全部儿女英雄传》《荷珠配》《状元谱》《驸马产子》《龙戏凤》《人面桃花》《下河南》等。或者像《花田错》《纺棉花》这类丑旦调情的剧目,《小过年》《拾黄金》这类民间气息浓厚的剧目。还有一些伦理剧如《丁香割肉》《莲花庵》《一疋布》《三进士》《琵琶记》(或作《琵琶计》《赵五娘》)、《扫松》《桑园会》《九更天》。神话剧《泗州城》《二堂放子》《盗仙草》等。

这些剧目的主旨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英雄与爱情,且以英雄为主。可以说是既有忠孝节义,也有爱恨情仇。据报刊记载来烟台的名角颇多,老生有雷喜福、刘汉臣、唐韵笙、赵松樵、杨宝森、霍钧衡、李宗义、金继谭、吴铁庵、啸奎童、周啸天、筱福卿、曹艺斌、马秀峰等,武生有张少甫、俞赞庭、林宝崐、黄宝岩、侯永奎、陈云超等,不少人文武老生兼擅。名净有金少山、裘盛戎等。男旦有张君秋、金碧艳、李香匀、小杨月楼、王芸芳、黄桂秋等。青衣有金素琴、萧麟芳、张贯珠,梆子青衣金福仙,青衣、花旦金碧玉、吴素秋、董明艳、董玉苓、琴晓舫、秋步云等。此外还有花旦田菊林,彩旦新灵芝,刀马旦新绣霞、花翠兰。也有孟丽君、蓉丽娟(即杨秋雯)这类青衣、花旦、刀马旦精通的演员。还有工旦兼小生的张艳芬,工青衣、花衫兼老生的姚玉兰。工文武小旦及青衣的汪素云。工青衣花旦的评戏演员张丽云、喜彩莲,文明戏演员陈玉秋等。

近代烟台报刊演剧广告所刊载的演员,多以生角为主,净、丑、旦、小生各行当齐全。这一点与近代京剧史上生角首擅菊坛相符合。且烟台古属于莱国,后归齐国,民风粗犷。1861年5月烟台开埠,海上交通发达,思想开化。烟台既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又见证了近代中国可歌可泣的革命史。1911年11月12日烟台辛亥革命起义成功,成为山东首义之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烟台遍地燃烧着革命的烽火。可以说在传统与时事的交汇中,自然是充满了激情与悲壮、反抗与忧患的生角戏及相关新剧深受烟台观众的喜爱。

在近代这个特殊的时期,传统戏曲有选择地演出,集中体现了爱国图强、不甘屈辱的精神。改编戏曲、新剧更传播了近代平等自由的思想。尤其是新剧的演出,在世俗性之外带来更多科学化的内涵。1911年刘艺舟励群新剧社最先在烟台群仙茶园演出《武汉风云》《波兰亡国惨》等文明戏。虽然新剧广告少见,但烟埠新剧演出的兴盛却是毋庸置疑的。如1925年上海《会报》第10 期《烟台青年会筹款演剧记》提到烟台青年“新剧部以化装演讲为宗旨,每星期六日必登台说法,轰动一时,颇负盛誉”。又如图6《胶东卍报》1935年1月26日进德会新剧场广告:“汤凤卿 律凤霞 刘艳君 沈宝珠新灵芝吉蕴卿冯玉仙杨润泉杨少泉段剑石徐少华 戴更璧 早晚加演滑稽趣剧(早)全部女拆白(晚)全部天理良心。”《胶东卍报》1月27日进德会新剧场广告:早场演出全部《摩登花》,晚场演出全部《海慧寺》。《胶东卍报》1月29日进德会新剧场广告:早场演全部《新梅玉配》,晚场演全部《烈毒惨史》。惜受限于烟埠近代报刊资料保留不全,查访不易,笔者所见新剧广告不多。联系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征——“不仅整个近代化运动是在‘御外’‘自救’的动机下,从军事领域发起的;而且各个领域,无论是军事、经济、政治,还是科学、文化、教育领域,其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始点上,都是‘救国’,(诸如‘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或类似的口号起了启动作用”,[8]18烟台演剧的近代化也不例外洋溢着“救国”的激情。

图6 《胶东卍报》1935年1月26日

结 语

报刊发行量大、覆盖面广、报道及时,刊登鲜明醒目的演剧广告起到了其他广告无法比拟的效果。如《钟声报》是民办报纸,创刊于1912年12月,1937年停刊,发行1200 份。《东海日报》是民办报刊,由驻烟军阀刘珍年所创。1931年7月9日创刊,1937年12月12日停刊,发行2000 余份。发行范围相当于清末登莱青道辖区范围。《胶东卍报》1932年创刊,1937年停刊。每期发行800—1200 份。《鲁东日报》是日伪在烟台创办的报刊,1938年10月创刊,1945年停刊,覆盖整个胶东沦陷区。[1]剧院广告既增加了报刊的发行量,也给戏园剧场带来收益。可以说报刊与戏园之间,“形成了一种未曾签约的同盟关系”。[9]200在开埠城市近代化的过程,演剧作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报刊起到了互相推动的作用。

猜你喜欢
演剧烟台报刊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百强报刊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论导演艺术在传统演剧中的发展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