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2019-04-16 12:03倪春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经期绝经期

倪春梅

(甘肃省酒泉同济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阴道不规则出血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且多见的妇科病症之一,是女性在正常月经时期以外的其余时间段内所发生的生殖系统无规律出血情形,出血部位通常为阴道、外阴、子宫内膜、子宫颈等[1]。该症患者所具备的临床表征一般为显著增长的经血量、经期时间增加、月经周期规则性减弱、绝经期出血、接触性出血等[2]。本次研究将重点讨论诱发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临床诊治措施实施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开展诊治处理的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患者98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例数均为49例。参照组年龄25~62岁,平均(42.19±2.03)岁,其中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节育环诱发出血、子宫肌瘤、生殖器炎症出血、其他类型出血等情形对应的例数分别为16例、11例、4例、9例、9例;观察组年龄24~63岁,平均(43.83±2.65)岁,其中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节育环诱发出血、子宫肌瘤、生殖器炎症出血、其他类型出血等情形对应的例数分别为18例、10例、5例、9例、7例。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首先需对所有患者开展常规基础性妇科检查操作,如阴道镜、宫颈刮片等,并对其诱发出血因素展开分析,诊断方式以临床分段诊断性刮宫为主,依据诊断结果对患者开展相应治疗措施。参照组作药物治疗处理,所用药物以止血药物、消炎药物为主,同时开展清宫术操作。治疗周期为三个月。观察组除作药物处理外,另增添应用妇康宝口服液,每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剂量为10 ml。治疗周期为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临床诊治结局。显效:用药后患者经期出血量恢复至正常状态,月经周期无规则性完全消失,除经期外其余时间段患者阴道并未见出血情况;有效:用药后患者经期出血量得以明显改善,趋于正常状态,月经周期规律性明显加强,除经期外其余时间段患者阴道偶尔出现出血状况;无效:用药后患者经期出血量并无明显改变,月经周期依旧保持无规则性,甚至表现为病症加剧趋势[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相对数描述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2 结 果

较之参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治结局更佳,诊治有效率高出参照组16.33%(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临床诊治结局[n(%)]

3 讨 论

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是一种女性特有病症,致病因素具备多样性、复杂性特质,其中主要的诱因包含细菌感染、阴道肿瘤、子宫颈肿瘤、宫腔异物等,对女性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均有严重的困扰作用[4]。现阶段临床上在对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展开临床诊治处理时,更多是采取常规性药物治疗措施,将止血、消炎作为首要目标,也获得显著止血功效,不过临床疗效依旧差强人意,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愈后复发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病症反复发作、诊治也将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促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的诱因展开分析可知,月经期与绝经期均为重要因素。月经期患者表现为出血症状是因为机体内分泌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病变,绝经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远低于正常水平,卵巢活性也明显减弱,子宫内膜的常规运行受阻,进而发生出血情况。妇康宝口服液中包含熟地黄、甘草、当归、阿胶、艾叶、川芎等药材,在止血、调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削弱患者出血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极大限度下缩减患者的出血时长[5]。据本次研究数据可知,较之参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治结局更佳,诊治有效率高出参照组16.33%,进一步证实妇康宝口服液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的临床诊治方面具备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的诱因具备复杂性,并以月经期、绝经期两种类型为主。对于女性群体来说,时刻关注机体健康情况,重点关注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做好对应保健工作,一旦发生阴道异常出血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开展有效的诊治处理,避免病症被耽误而趋于严重化。在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症展开临床诊治处理时,应综合考量患者病症的发展走向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便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诊治结局。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经期绝经期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