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策略研究

2019-04-16 18:36唐金金
科技传播 2019年7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唐金金

摘 要 突发事件对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就加大了这种影响力度。文章主要探讨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地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稳定社会秩序。

关键词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要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2-0111-02

在我国提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中,就提到了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要素,要是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所谓舆论引导就是一种互动机制,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管理者以及网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疏导网民的情緒,来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因此,解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的面对舆情,解决问题,修复形象,并对舆情进行引导是当下社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逐渐成为媒体的主流,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舆情汇集的主要载体。网络的发展加速的信息的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接受的即时化,同时,也为网民观点的表达提供了平台。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言论自由,使得信息的传播的范围更广,一旦形成了舆论,再进行控制是十分困难的。

网络背景下,每个人即是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网民更加年轻化、情绪化。在网民中,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并且相较于其他网民也是比较活跃的。尤其是高校方面的热点事件所引起的舆论具有典型的年轻化、情绪化。第二,网络舆情更加碎片化。由于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并且大多都不是正规的传播渠道,导致发布的信息可能不全面,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网民接受的信息也是片面化的。正是由于这种接受信息的不真实全面,导致社会舆论越发严重,破坏力不断增强。第三,网络舆情更加偏激化。目前的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有一些是涉及到政府官员以及明星这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这些人在受众的认知中属于“强势群体”,一旦他们成为舆论的焦点,就容易引起公众对其的负面评判,甚至是以偏概全的偏激化评判。这些负面消极的情绪随着网络不断传播,最终导致网络舆情负面化、偏激化。

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

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中有许多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三个要素就是网络媒介、网民群体以及舆情内容。首先,网络舆情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的,是其传播的必经之路;其次,网络舆情之所有传播速度之快,是通过网民的不断接收与推动形成的;最后,网络舆情的传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舆情内容,这些内容被网民所获取,再通过网络媒体对其进行传播扩散,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舆情。

3 网络舆情类型的划分

网络舆情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对网络舆情的种类进行判断,以此做出更为精准的处理方案。对网络舆情的划分通常都是站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角度。按照舆情所涉主体,可以将网络舆情划分为政府类主体行为或者是非政府类的主体行为,单一主体行为或者是多个主体行为;按照网络舆情的传播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传播速度快慢、网民与媒体的参与度、影响力的大小。综合以上两个维度,网络舆情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弱型网络舆情、强型网络舆情和波动型网络舆情。在此处的舆情的“弱 ”或“强”是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并非“舆情强度”的概念。

3.1 弱型网络舆情

此类网络舆情是由非政府的单一主体行为引起的,在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造成舆情关注点的转移,其传播的影响力较低,网民和媒体的参与度不高,没有从网上行为延伸至网下行为。

3.2 强型网络舆情

政府作为当事方,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可能使网络舆情的矛头直接指向政府,严重威胁政府公信力。也或是由多个主体共同引发的。网民和媒体的参与度较高,影响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由网上行为延伸至了网下行为,甚至是形成集体行为。政府应该对此类网络舆情引起高度的重视与防范。

3.3 波动型网络舆情

波动型网络舆情是比较复杂的,难以确定强弱,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表现出强的阶段,也有表现出弱的阶段,对待此类网络舆情,需要按阶段进行处理。

4 政府在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

4.1 没有统一完善的科学报送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专门的舆情信息工作机构,并在舆情监控、治理以及报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舆情信息工作机构,或者是虽然建立了机构,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报送机制,没有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舆情信息工作的涉及多个环节,如果没有形成环环紧扣,那么舆情信息工作的效果就会大大折扣。具体存在的问题有:首先,在信息人员报送信息方面,大多数的信息员都是兼职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在处理信息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舆情信息上报;其次,在技术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就导致在进行舆情信息的分层过滤时存在很多漏洞,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上级部门收到信息之后过于繁杂,难以掌握事件的实际情况,导致处理不及时。

4.2 舆情工作者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的舆情信息工作机构采用的是设岗不设人的工作模式,同时,工作人员也并非专业的舆情工作者,对于舆论信息的相关工作理解程度不够,所接受的培训也比较少。此外,对待一些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并没有做应对预案,这就导致在出现了突发事件之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对网络舆情进行控制,导致网络舆情越发严重,一发不可收拾。

4.3 对修复负面舆情的影响缺乏主动性

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政府通常都是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的,努力平息网民的批判和消极的情绪,对网络舆情进行回应。但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之后,不能坦诚的面对网民,向网民说明情况,总是遮遮掩掩,导致网络舆情不仅没有彻底消除,反而容易引起网民的猜测,转变舆论方向。这容易影响政府在网民心中的形象,造成信任缺失,更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5 對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建议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政府应该肩负起化解公共危机、稳定社会秩序、减少负面影响的职责,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与管控。

5.1 构建科学的网络平台

政府应该建立科学的网络平台,逐渐形成政府与公民良心互动的社会关系。许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出现都是由于政府和网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要加强政府与网民之间的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及时解决网民遇到的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这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

5.2 完善科学的报送机制

政府应该完善报送机制,形成网络舆情汇集、分析研判和预警发布的相关机构,选聘专业的人士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以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保证上级领导了解舆情的状况,由专业人士利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部署,及时将这种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制止。

5.3 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

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政府应该摆正态度,正确的对待网络舆情,要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切不可遮遮掩掩。首先,政府应该主要学习网络知识,将网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对网络的管理能力;其次,政府应该转变观念,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要采取公开的态度,与公众一起查找突发事件的始末,只有相信公众是理解政府、相信政府的,才能最终真的赢得公众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崔鹏,张巍,何毅,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能力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2):75-83,95.

[2]胡婷婷.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0):51-56.

[3]李昊青.基于信息异化理论的网络衍生舆情演化规律及对策研究——以网络谣言治理为例[J].现代情报,2015,35(5):4-8,13.

[4]宾宁,张成科,庄佳弟,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J].情报探索,2015(7):15-20.

[5]李弼程,林琛,郭志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探讨[J].情报杂志,2010,29(7):54-57.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