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厨余垃圾径流污染的治理研究

2019-04-16 09:55张兵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

摘要:随着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在不断地扩张和蔓延,越来越多的硬化地面逐步占用了大面积的自然地表,雨水径流量和地表径流污染面积不断的增加。简单的雨水快排治理与基础的低影响开发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功能缺失,面对被污染的雨水力不从心的同时,甚至还成为了扩散污染的途径。传统街区道路系统往往注重交通的通行和安全方面,很少关注对于因道路规划而产生的街区生态环境和水文循环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海绵城市导向下,道路系统在满足通行和安全的同时,重新对道路系统路网布局、交通空间等进行设计,并将其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相结合,减少道路交通用地产生的地表径流及其污染物。

关键词:厨余垃圾;径流污染;低影响开发

引言

西安市街道中厨余垃圾引起的径流污染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现状,城区中随处可见集中摆放的垃圾桶,旧城区露天的垃圾台,垃圾处理站门口四溢的污水,密集整合的农贸市场,伴随着城市频繁的内涝,在接受过雨水的冲刷后,沉积的雨水径流冲刷着这些污染源携带着大量的污染物,将本来就难以控制的垃圾渗滤液污染源头大大的扩散。对于这些厨余垃圾特殊区域的雨水管理技术和景观设计也相应的有其特殊性,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将担负起扼制厨余垃圾径流污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西安市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同样面临着巨大难题,雨水的管理、污染的治理、景观的提升,厨余垃圾径流污染治理技术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二者相结合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厨余垃圾基本概念

1.1厨余垃圾概念

厨余垃圾是一个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食物生产、运输、分配及消费中产生的废弃部分都属于厨余垃圾。而根据中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制定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厨余垃圾是指“饭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加工厂、家庭等加工、消费食物过程中形成的残羹剩饭、过期食品、下脚料、废料等废弃物。包括家庭厨余垃圾、市场丢弃的食品和蔬菜垃圾、食品厂丢弃的过期食品和餐饮垃圾等”。厨余垃圾在整个有机垃圾中所占比例为40%~60%。

1.2厨余垃圾特征

厨余垃圾的主要特征为:(1)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价值;(2)含水率较高,易腐败发臭;(3)脂肪类和盐类含量较高,对资源化处理产品的品质有较明显的影响;(4)携带致病菌和病原微生物,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5]。由于上述特点,若将餐饮垃圾倾倒在沿街垃圾桶中,将发出恶臭气味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生活。

厨余垃圾物理状呈固液混合态,且相当粘稠。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水、无机盐、有机酸及各种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等。而且由于厨余垃圾的有机质和含水率都较高,因而厨余垃圾适宜病源微生物及各类蠅虫的繁殖。所以一旦厨余垃圾进入水体,会对水体的各方面造成复杂的污染情况,处理难度也较大。

2 低影响开发

2.1 低影响开发技术

具体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草沟、渗透塘、渗井、渗管/渠、雨水湿地、湿塘、雨水罐、蓄水池、调节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雨水污染物去除过程主要以物理形式,以化学作用为辅助,其中包括:重力分离(沉淀或沉降)、过滤、渗透、吸附作用、生物吸收、离子交换、化学转化。

单项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能净化雨水,削减峰值流量,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个目标。因此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计算,并对单项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的设施选型和规模进行优化。

2.2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

低影响开发技术按照功能划分有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排水等多种技术,实际情况中,要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水资源特点及经济性分析,通过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的控制,达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3 厨余垃圾径流净化策略

对低影响开发基础设施进行功能上的筛选,将具备雨水净化功能的设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先级排序。其中筛选出适宜街道形式的雨水净化设施系统包括:浅草种植沟、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初期气流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对筛选出的设施系统从景观要素、空间构成、功能强弱分析其优缺点。

将筛选出的多个低影响开发雨水净化设施按照功能需求与优缺互补的原则进行排列和组合使用,在某一项功能上进行强化,以达到针对厨余垃圾径流污染物治理的需求。

3 总结

在正常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下,针对西安市的城市特点,将海绵街道的改造工作目标指向了人流量庞大的商业街区中厨余垃圾渗滤液对雨水的污染问题上。从中找出城市街区空间布局与海绵城市发展的共同关键点,探索如何通过城市街区设计手段解决街道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建立海绵城市与街区城市设计整合机制,找出城市街区发展与共同开发的最优模式,完善街区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提出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和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实施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攀,任连海,甘筱. 城市餐厨垃圾产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3):181-1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R/OL]. 2014,10,22.

[3]任玉芬,王效科,韩冰,等. 城市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污染[J]. 生态学报,2005,25(12):3225-229.

[4]李俊奇,现代城市雨水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5.

作者简介:张兵(1991~),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16在读研究生。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泰山西坡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生物滞留带植物筛选
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问题探究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分析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海绵城市理论下城中村改造的探讨
武夷新区规划建设和开发中海绵型城市理论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