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4-16 10:32王培金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政答题高三

摘 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对于处理复杂事物、解决复杂问题意义重大。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时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教学中怎样做到不忘学科素养的培育,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为例,就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以及如何与平时的教学相结合做了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王培金,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260)

基本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生态教学研究”(编号:2017YQJK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4-0132-02

一、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批判与创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其中“政治认同”指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的公民;“科学精神”指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辯证思维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使其成为有思想的公民;“法治意识”指的是培养学生在复杂的事物面前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公民;“公共参与”指的是倡导学生有能力讲秩序地参与到公共活动和政治活动中,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好公民。总之,无论从新课程理念还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中,都不难发现思想政治学科所要培养的人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人才,所承载的任务是选拔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人才。可见,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面临高考的高三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呢?简单说就是夯实“双基”,把控“一练”,注重复习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 双基之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核心素养的养成都是建立在厚实的基础知识上的,所以打好基础是提高素养的重要一步。对于基础知识,笔者使用了“日清、周结、月考”的模式,“日清”就是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严格按计划进行复习;“周结”就是利用周末时间,把一周内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月考”是通过每月的统一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的学习,既把每课每单元的基础知识记牢,又能够总结反思出某些题目的基本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双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促使他们在面对复杂事物的时候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处理,这就为政治学科所要培养的“科学精神”奠定了逻辑基础。

2. 双基之二:夯实政治学科的时政基础。从基本功能来看,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它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我们发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内涵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中的复杂人事,也就是“时政”。因此学好时政,打好时政知识的基础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当中,笔者采取的是“课前5分钟”和“课后10分钟”的模式。课前5分钟,主要是学生的时事开讲或者老师的时事宣讲。比如,在复习“文化生活”中的“民族精神”考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女排奥运夺冠到女排亚运11连冠”的时政讨论素材;在复习“政治生活”中的“公民的政治参与”考点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命运走向”的时政讨论素材;在复习“经济生活”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中国人热衷洋货背后原因”“精准扶贫”“个税改革”等时政讨论素材。课后的10分钟,主要是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观看或阅读10分钟的时政要闻。例如,观看《新闻联播》10分钟,阅读《人民日报》公众号10分钟。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社会,感知国家,促使学生从“家国情怀”到“政治认同”的转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3.“一练”:注重答题规范的养成练习。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答题规范包括“调用知识规范”“语言表述规范”“答题逻辑规范”。在各种“规范”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

调用知识不规范是指答案前后不对应,张冠李戴。这在哲学主观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原理”与“方法论”不对搭,前面用“唯物论知识原理”后面却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语言表述不规范指的是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甚至口语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把“提高经济效益”写成“增加提成”,“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人大制定法律”写成“人大提出法律”,“辩证否定观”说成是“否定观”等等,显然这些都是语言表述不规范不严谨的表现。

答题逻辑不规范指的是答题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针对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一般的答题逻辑有两种,一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例如“国家—企业—个人”“性质—宗旨—原则”;另一种是由主到次的顺序,也就是材料逻辑。因此,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应在区分材料的主旨和层次的基础上,把主旨答案放在答题的开头,只有这样,才符合答题逻辑的规范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注重复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在提取教材可用知识的同时不忽略单元综合探究活动;在教材内容有缺陷的时候补充重要知识内容,从而在复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

综合探究活动实质是单元知识的深化与升华,在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里有个“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笔者利用其中的课题案例,并且查阅相关的法律规定,组织学生开展“近期网约车的问题与走向”和“学校旁边垃圾堆迁址问题和建议”的大讨论,引导学生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两方面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学会履行公民政治义务,理解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在感知一个小公民责任的同时,学会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遵守公共管理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理解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

高三复习必须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必修二第二单元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但是教材内容却缺乏相应的依法治国的内容,所以笔者补充了“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在讲到“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党的领导”的知识点时,补充了《民法通则》《宪法》修正案的相关规定,并且通过相关案例使学生明确宪法的至高无上和法律的权威以及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些内容的补充是必要的,它是一个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教师只有紧贴社会发展趋势,教育才能发挥其选才育人的功能,教学才有意义。虽然高三面临着紧张的高考,但是,在高三的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要忘记育人的初心,要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高三的整个教学之中。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方法,筑牢多种基础知识,注重各种规范练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获得各种素养,进一步内化、吸收、养成、提升,这其实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3).

[2] 牛学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6,(1):3-6.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时政答题高三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高三·共鸣篇
时政
时政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