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2019-04-16 10:30梁丽华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应用

梁丽华

摘要: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既有科学严谨性,又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传统的学习模式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幼儿的探索,严重影响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的开展。本文以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为对象,依据幼儿学习行为特点,提炼适用于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的PBL教学模式,探索PBL在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中的应用,从而有效促进自然生态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问题学习;自然生态教育;应用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教育应当把大自然、大社会作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培养孩子热爱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感情,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自然生态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多年的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研究中,我們发现一些突显的问题:很多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抽象的,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经验。很多老师们通过片面的介绍让幼儿认识这些抽象的知识,造成自然生态教育的内容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中来,探索PBL在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中的应用,促进自然生态教育的开展。

1 应用于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研究中的PBL教学模式

幼儿的学习行为可以划分为自主学习和被动式学习两大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开展的。当幼儿处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或学习具体情境中的行为或思考模式,并在具体的模仿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有效认识体验。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强调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多种策略建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及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点与幼儿的自主学习行为特点不谋而合。在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中直接套用PBL教学模式,在操作层面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将PBL模式进行提炼,使其适用于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提炼后的PBL模式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在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主的认知活动,主要是幼儿个体的问题解决;第二阶段有目标、有主题、有延续地深入探索,幼儿在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社会感知与探索中提升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阶段是属递增的关系,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第二阶段要求更高层次,体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2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研究中应用的策略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幼儿自然生态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应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在兴趣的支配下,通过具体情境的体验以及有效合作的开展。

2.1 设置契合幼儿兴趣的问题情境,开展自然生态教育

兴趣引导下的孩子们,会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参与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投入探索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对问题展开有效的学习和探索实践。

例如:在种植园自主活动中,幼儿总是喜欢去给青菜抓虫子。有一次,幼儿抓到一条绿色的、一条黑色的虫子。这时,老师适时以问题情境驱动孩子们的思考兴趣:“你们来看看这两条虫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在兴趣驱动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选择教学内容、设置目标,生成《虫虫乐园》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现场环境中去主动探索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驱动下,幼儿对昆虫展开有效地观察和发现,使学习的效果得到突出的显现。

2.2 在真实情境的观察实践中,实施自然生态教育

由于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的随机性,一片落叶、一块小石头……都可以衍生一个自然生态教育活动。所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然生态教育环境,如:开辟种植园、自然角、饲养区等,为自然生态教育提供非常好的条件,让幼儿深入到自然生态的具体情境中去观察和探索,体验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运转规律等。

例如:《毛毛虫变蝴蝶——自然角观察实录》,在温暖的季节里,有小朋友发现靠着番茄苗的墙上有几个白色的小东西,原来是番茄苗上的小虫子在墙上结了茧。于是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连续观察记录,让幼儿见证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整个过程。

阶段一:制作观察记录本,进行连续观察并记录虫茧的变化。

第4天,茧的颜色变成了褐色。

第7天,发现茧的颜色加深了,幼儿在讨论,茧是否已经成熟了。

连续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一个中午起床后,幼儿惊奇地发现茧有动静了。他们大呼“蝴蝶要出来了!”茧里的蝴蝶把茧弄破了一个洞,先是头探了出来,然后整只蝴蝶慢慢地爬了出来。

阶段二:互相分享回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3 在合作实践中拓展,深化自然生态教育的有效性

PBL模式以幼儿的互助合作为基本实现形式,在具体的小组合作的学习实践中,在小组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的行动实施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对问题情境的有效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自然生态教育的开展需要儿童在具体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地实践探究活动,从而达到对生态现象和问题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因幼儿园的特殊性,实践探究活动应有选择地拓展到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探索大自然的同时也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这是生态教育体系特有的魅力。在园外实践活动中,我们通常会发动家长资源,形成家庭、幼儿园、社会有机结合。

例如:《亲子野外定向寻宝自然体验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到园外山上,分组合作按照任务卡完成:发现昆虫、认识昆虫、拯救昆虫三项任务,通关后互相分享寻宝趣事。这样的活动给幼儿创新的学习空间,使幼儿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同时培养幼儿善于沟通、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幼儿园自然生态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让自然生态教育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为幼儿构建灵活的自然生态知识基础,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晓慧,陈晓雨,胡君梅.项目学习(PBL)模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西藏教育,2018(03).

[2] 张险峰,李亦清,王倩.自然生态共生视野下的校园空间规划与建构——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异地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3(07).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东区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应用
爱“上”幼儿园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