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生本”课堂教学之探索

2019-04-16 10:30张玲莉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教学课堂

张玲莉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学生作为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的核心应该是关于“怎样看待人”、“怎样看待人的教育”这样一个理念的变革。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生本教学”不但弥补了“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它带给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转变,即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化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年来本人也结合我校实际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多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些零散的成绩,现把它们总结出来以和各位同仁们探讨。

1 建立“营造情境,利用情境,促进情境”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1 取消讲台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室布置方式。

众所周知,“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单向的讲授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改变教室布置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本人经常变换教室布置,比如取消讲台的设置。我总觉得教师站在讲台之上,给学生以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如取消讲台,将教师的座位安排在教室中央,学生以教师为圆心,围成一个个圆环。这样,教师就真正来到了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我觉得这种做法可以在心理上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使得他们减少对教师的畏惧感与依赖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1.2 借助声、像等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等生动形象的感观材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借助学生熟悉的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优美而富有诗意的康桥画面以及饱含深情的《秋日秋雨》钢琴演奏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在音乐声的陪衬下和着诗歌的节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让学生在音乐与美术带来的感官刺激中感受诗歌的旋律美、节奏美和语言美,让学生充分体验“欣赏—感知—美读—体验”的整个过程,展开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课文内在的深刻意蕴,在“乐学”中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

1.3 模拟各种场景,开展各种活动课

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根据课文特点,模拟各种场景,开展各种活动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悟文本,又能活跃课堂,达到寓教于乐。例如教《花季.雨季》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教《项链》组织学生围绕“十年艰辛中玛蒂尔德的收获与所承受的伤害哪个更加主要”开展辩论赛;教《我有一个梦想》组织学生即兴演讲;教《广告词》安排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广告的知识,结合所学的计算机和美术等技术,为某某组织设计广告。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气氛,更主要的是在轻松和谐氛围中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了语文能力。

2 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生本教育的课堂要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根据这一宗旨,本人在课堂上尝试质疑、讨论、发言三结合的课堂教学法。

2.1 以疑激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缺少“疑”的探索,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只有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力避“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2.2 讨论启智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组砥砺将使思想锐利。”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格局。课堂是师生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由讨论,从而使学生化解疑问,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2.3 发言练说

讨论的结果要求学生通过发言的形式展示,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进行,也可以代表小组成员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发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集思广益,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建立“学习小组集体研讨、优差生帮带、伙伴互助点评”的多项互助的课堂“合作”机制

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种合作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年来,本人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迈出了一小步,虽不能说成绩显著,但毕竟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还是听听几个学生的评价吧:16汽修(1)班的张江同学说:生本教育改变最大的是我们这些原来学习并不拔尖、甚至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我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也大胆了,成绩也有长足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学习也可以这么“好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快乐。17数控(1)班的陈喻说:我非常喜欢这样上课,我们在课堂上很快乐!

总之,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虽然,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改革之路还很长,很艱辛,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