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党组织振兴再认识

2019-04-16 10:30付大华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西部落后地区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因此,研究、谋划、实施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西部落后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西部落后地区;村党组织;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根本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决策部署。因此,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全党全国的共识。但是具体到不同地区,如何行之有效逐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却是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纠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 要统筹谋划, 科学推进”,因此,西部落后地区必须认真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找到科学推进的关键环节。

1 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的时代要求

乡村党组织振兴实质就是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组织焕发出的生机活力,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真正起到“引擎”作用。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但它一直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立足西部落后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党组织振兴重点要做到 “五个突出”。

1.1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对此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身处一线的基层组织,就如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挥中枢,决不能临阵对达成的战略意图有迟疑、退缩、畏难。也许有人认为这个要求太高了,乡村发展毕竟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所以强调久久为功。这是不错的,它与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并不矛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正是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体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事业上,思想态度上如果有迟疑、退缩、畏难,那么这样的组织成员是不合格的。

1.2 突出爱村爱民情怀

乡村振兴战略是强国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组织成员如果没有爱村爱民情怀,那么他加入组织的动机就有许多个人利益因素,这样的组织也是不合格的。

1.3 突出组织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

乡村振兴必须真抓实干,来不得虚假。基层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必须要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和品格,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是三大基本能力。有人认为对村支书没有必要要求这么高,事实是能当县委书记不一定能当好村支书。“三农”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有它“难于上青天”之处。乡村振兴战略最终是靠人来推动,战略是宏伟的,难度是大的,对组织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工程的指挥中枢作这样的要求,是使命任务使然。

1.4 突出依法管理,民主参与

党的基层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那一方面,而是全面。乡村振兴各个目标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因此,《意见》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这一基本原则。但是,党管农村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党组织成员依法、公平积极参与农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的选举和推动工作,实现党的领导,同时也能检验党组织的各项能力。

1.5 突出形成选拔、培养组织人才的体制机制

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组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要从顶层设计上形成适合组织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从经济、政治、组织等方面搭建有利于组织人才发展的制度途径,这样的制度至少包括选拔培养制度、组织发展制度、容错纠错制度、纪律处分制度。选拔、培养、重用与整顿、处置同时并举。

2 西部落后乡村党组织振兴的难点与问题

2.1 组织人才及其能力缺乏

西部落后乡村长期处于落后闭塞状态,党员稀缺,仅有的党员不仅老龄化,且文化程度不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不足,与所要承担任务的能力要求十分不符,短期内又不能快速培养出来,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吸引人才的具体制度。现在一些地方探索村支书和村主任职业化改革,却忽视了村支书的政治性要求,给一些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老百姓对党组织失去信任。

2.2 组织培养渠道狭窄

基层组织党员的培养在许多地方并未纳入有关部门每年的固定培训计划中,各级党校和高校每年有为数众多对乡镇以上干部的大量培训任务,却少有固定对乡村组织人员的专门培训,这使得最需要被培训的地方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培训,这与乡村振兴严重不符。

2.3 派驻第一书记责任不明

许多地方派驻第一书记责任不明。有的要么走过场,要么把脱贫攻坚当作唯一工作。两年后,拍掉身上的泥土回到原单位,然后再换一个第一书记接着如此干,名曰“久久为功”。这实质上忽视了第一书记肩负的组织建设任务。第一书记走后,应该留下一个健康、有战斗力的组织团队,这应该是第一书记的真正重要职责和任务,其他工作可以协助、指导、帮助进行。

3 西部落后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的路径思考

乡村组织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关键的是制度支撑。即形成有利于乡村组织振兴的体制机制。正如《意见》指出:“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针对西部落后乡村实际,我们在落实《意见》,主攻方向是:

3.1 加大组织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力度。

各级组织部门、党工委、党校必须每年将发展培养计划常态化、制度化,并纳入目标考核。把组织人才培养作为急中之急的工作优先部署落实。

3.2 加大组织人才的引进力度。

拓宽人才引进范围,除党员身份外不限其他身份,但要按“五突出”严格考察,可以是毕业学生,也可以是在职人员,更鼓励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黨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到一线。如果形成县厅级领导干部到乡村基层组织任支部书记,那是怎样一种激励和鼓舞。

3.3 加大对村党员和班子成员检查考察力度

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以上领导干部的制度,并配套健全检查考察制度,要防范投机取巧,即使提拔的干部也必须是政治经济待遇的提升,但工作环境要保持一个时期的稳定,同时,建立健全与责权利一致的综合配套制度,有利于形成政治坚定、组织有力、干事有方、风清气正、充满生机的基层党组织。

3.4 明确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

明确派驻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是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必须对诸如考察、选拔、培养有关党员等工作,制定本村组织建设基本规划,作出工作计划。上级机关和原籍单位将组织建设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年度考核内容,并进行有力度的激励和处罚。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对西部落后乡村来说意义重大,大力抓好组织建设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作者简介:付大华(1964-),男,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副教授。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振兴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途径及创新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