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2019-04-16 10:30高延伟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图书馆

高延伟

摘要:笔者首先介绍了基于个人信息世界观点发展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意义,其次从知识和责任两个角度介绍了新背景下图书馆运行的新内容,再次对图书馆运行模式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创新式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关键词:图书馆;个人信息世界;服务模式

此前,学术界开展了一场关于ICT技术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该研究中一批学者提出了包括数字鸿沟和数字不平等在内的多个新理论。其中,学者于良芝基于整体的角度揭示了造成信息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个人信息世界理论。基于该理论,使信息不平等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1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视角下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意义

1.1 完善用户信息行为

在图书馆中,人们的个人需求与其行为信息是直接相关的,即人们在图书馆内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标性,而对该活动具有调控作用的主要是人们的信息需求及其工作性质。基于用户的角度,他们的信息需求有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其所在的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对信息的需求心理也会相应变化,由此也会引发用户在图书馆中的活动。用户的一系列活动是其内部的信息需求及个人思想的外部反映,用户会将其储存至个人思想库,其中具体包括信息体系的筛选、信息需求的确定以及信息体系的建立等。而正是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出现,才生成了数字不平等理论,同时两者都是基于对真实信息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生成的,因此,对数字不平等进行改善能够有力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2 消除数字鸿沟与不平等

一般而言,数字鸿沟指的是不同信息技术之间的巨大差距,究其本质是指经济、社会、信息、知识、技术等多个方面共同形成的系统的真空系统。通过ICT端进行信息接入和使用时,各个团体、组织、地区、用户以及国家之间有较大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别产生了信息差距。对图书馆中的信息不平等现象进行改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把图书转换成社会性资本的形式呈现给用户,通过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2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视角下图书馆服务新内容

2.1 知识服务

基于知识服务的视角,图书馆可以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改善信息间的不平等。学者王素芳通过对图书馆发展的近代史的研究,总结出图书馆自19世纪末开始就着力于对弱势群体的知识获得提供援助,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服务深入到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众以及众多弱势群体中,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一直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学者肖雪和王之舟基于整体的角度对图书馆长期以来对弱势群体的获取知识的援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了深入的论证,并实施了深入调查。

在当今的信息经济时代,图书馆主要承担着馆内图书信息资源完善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社会角色的转换等任务,既要对图书馆内的藏书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还要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完善信息服务,尽可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还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网上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与此同时,随着形势的变化,图书馆在传递信息及提供服务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图书馆为由将知识信息进行重新整合,转化成更具竞争水平的生产力,方能在管理、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获得最大限度提升,进而促使图书馆的产业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图书馆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2.2 责任服务

在社会的长足发展中,图书馆向社会履行了服务义务。虽然学术界当前对图书馆的公共责任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然而其中必定有一项对信息公平的维护。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图书馆除了具备社会性质,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公共产物,除此之外,还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制度。图书馆的社会制度取决于政府和国家的意志,是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保障国家民众的知识产权。通过该制度可以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整,同时该制度能够有效保障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性。《IFLA因特网宣言》一书中曾经指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公共责任就是帮助人们自由的获取知识和信息,此外该书中还指出图书馆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技术、培训、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信息获取困难的机制。

3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视角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路径

3.1 服务保障

基于图书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数据不合理性以及社会排斥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尊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区别以及喜好、习惯、兴趣、隐私、名誉等属于图书馆对数据主体包容。通过以下途径能够很好进行对数据主体的包容:图书馆采用捐献的方式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让公民在思想上对包容产生意识即公民精神;扩大网络覆盖的面积,使消费者不论在哪里都能够及时的借阅图书和信息查询;完善图书馆考核体系,建立图书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以上途径能够很好的运用并解决信息不平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3.2 服务信息源

图书馆在服务信息源方面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第一,选择时应选在相对低的楼层,并要保证图书馆拥有充足的光照,图书馆的装修应该温馨、大方,让消费者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下进行阅读。第二,图书馆扩大网络覆盖的面积,让每个消费者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快速进行资料查询及图书借阅。第三,图书馆应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具体路径是运用总分馆的管理方式,实现区域和资源方面的整合,使图书借阅实现“一卡通”。第四,合理運用图书馆的资源,多在社区举行图书交流会和文化讲座等等。

4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视角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4.1 网络数字参考服务

建设服务模式图书馆是基于网络平台之上,并且要围绕动态数据、服务对象进行建设。运用这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数字数据中所产生的问题。网络数字参考服务又称虚拟参考服务、在线参考服务等等。网络数字参考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上的具有服务性质的服务。美国教育部虚拟咨询平台对网络数字参考服务的定义是,运用网络平台使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和专业人员之间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服务。该服务所需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因此服务图书馆系统的创建必须要做到数据共享、专业人员共享、服务共享等等。

4.2 创新内部服务

首先,完善网络数据信息服务。主要有完善信息数据库、提供咨询服务、图书馆服务数字化、服务信息更新迅速等等。其次,创新内部服务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包容意识和服务能力,且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人员管理体系。最后,创建相对完善的数据资源共享系统,该共享系统是基于信息通信基础之上。创建数据资源全国化、共享化的系统可以很好的处理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共享数据不平等的问题,并且能够促进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

4.3 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

所谓的社会资本就是个人运用社会关系不能及时获取的信息资源。建立社会资源关系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且彼此之间互相合作和信任。社会资本的功能有: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使社会信用得到证明、扩大事物、事件的影响力等等。图书馆嵌入社会资本可以加快社区的发展速度、服务模式创新化、信息数据平等化等等。造成信息数据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有:社会资本在技术、情感支持、资源共享、资本共同体现等等。图书馆在社会资本方面做到了加快社区发展、丰富居民知识等等。

5 结论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具有很深的影响。图书馆必须要在服务模式上进行摸索,优化现有的服务模式,在模式变革时要以消费者为主体,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根本。图书馆在服务模式建立时必须要深度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合理运用、深挖现有的信息资源,提升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董燕.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 刘小花.面向政府决策的省级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研究——省级图书馆服务地方两会调查[J].图书馆建设,2013(04).

[3] 熊伟,等.西部地区图书馆“馆点线制”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宝鸡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05).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