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文坛传奇一生 文韬武略尽写风流

2019-04-17 05:29肖秋芳邱学宗柯铧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期
关键词:萧克长征

肖秋芳 邱学宗 柯铧

摘要:在57位开国上将中,萧克将军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是一位战将,又是一位儒将,可谓集将军、军事教育家、学者、作者、诗人、书法家于一身。2008年10月24日,102岁的萧克将军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2018年10月恰逢将军逝世十周年,特以此文回忆这位身经百战、在共和国历史上书写了无数传奇的萧克将军。

关键词:萧克;井冈山斗争;长征;社会主义建设

2008年10月24日,开国上将萧克将军辞世。102岁的萧克将军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老将军是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及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加者、领导者和见证人,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堪称军事奇才和“军中学者”。2018年10月恰逢将军逝世十周年,特以此文回忆这位身经百战、在共和国历史上书写了无数传奇的萧克将军。

一、投笔从戎,鸿鹊有志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一个叫小街田的偏远小山村。嘉禾县古称禾仓堡,是秦时为戍五岭的囤粮之地。但是,正如萧克将军所说“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禾不嘉,谷不丰。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兄和村里的人们为生计而辛劳、忧愁。”萧克有兄弟姐妹9个,但活下来的只有6个: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每年缴完租谷家里便所剩无几,全家人生活十分艰难。萧克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从他的曾祖父起一直到他的堂哥,四代读书、教书。曾祖父萧人杰是贡生,后选儒学正堂。父亲萧覃茂是前清秀才,喜吟诗作对。母亲虽不识字,但能背不少古诗。1923年春,萧克的大哥萧克昌因为与当地绿林的关系而得罪了地主萧仁秋,萧仁秋以勾结土匪为名,把萧克昌抓进了县衙,并于当天杀害。萧克也被关押,家人四处筹钱才把他救出来。这件事情对萧克影响极大,他说,“大哥的死,使我家如同遭了雷轰。这时我已15岁,我只想杀萧仁秋那些狗官们,为大哥报仇雪恨。”1923年秋,萧克毅然报考嘉禾县首次创办的甲种师范学校,这一时期间他一心想报仇,想搞军队,对军事方面的书籍特别感兴趣,為此,他读了不少兵书。家仇难忘,军阀混战更引起萧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萧克没等师范毕业,直奔广州,考上了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不久,教练所归并黄埔军校,萧克就成了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从教练所毕业时,正值北伐战争开始,前线不断传来胜利消息,特别是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4军独立团汀泗桥与贺胜桥大捷消息。“离家从军,就是为了征战沙场,报效祖国。前方战事正酣,好男儿岂能安居于后?”于是,他以请假探亲为名,到湖南去追赶北伐部队。几经周折,萧克终于被分配到叶挺部71团3连当了指导员,成为铁军的一名成员。

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小街田村,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及一个妹妹。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萧克家里生活颇为艰难。萧克的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父亲5兄弟中有3个是读书人出身,其中三伯父的学问最好,家里收藏了许多书,萧克最爱到三伯父家去翻书看。三伯父是位爱国文人,对袁世凯复辟充满了仇恨。萧克决定走上革命道路却是因为报家仇。萧克的大哥性格刚烈,因此得罪了当地大地主萧仁秋。1923年春,由于萧仁秋的陷害,萧克的大哥被团防局抓走,当天就被杀害。兄长死于非命,致使喜爱文学的萧克产生学武报仇的念头。1926年2月,萧克辞别家乡,远赴广州考上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正式走上军事道路。毕业后的萧克于次年3月辗转来到十一军二十四师(叶挺任师长),被分配到七十一团三连当政治指导员,成为“铁军”一员。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在上海、许克祥在长沙、汪精卫在武汉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就在这血雨腥风的危急关头,萧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

二、功勋卓著,胸怀宽广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萧克曾任三个方面军的领导职务。从一位英勇善战的基层指挥员,成长为文武双全的高级领导干部。

1927年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许克祥又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在白色恐怖之中,萧克于5月29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中,继北伐战争后又参加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几经辗转萧克找到党组织,组建了萧克独立营,成为1928年1月至4月底爆发的湘南起义后第一支与毛泽东会师的湘南起义部队。井冈山时期,萧克一直紧跟“朱毛红军”转战南北,屡建奇功。先后任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红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1932年,萧克奉命调任湘赣苏区第八军军长,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第四次“围剿”,他成功的指挥了十多次战斗。1933年8月,萧克出任红六军团军团长,与另一位红军猛将王震搭档。

1935年11月这支队伍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到达甘孜,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军胜利会师,随后,红二、六军团及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萧克任副总指挥,他是当时各方面军中最年轻的高级领导人。1936年9月,萧克到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接替患病的王树声担任军长。

萧克先后担任过红一、红二、红四这三个方面军的高级领导职务,这在我军的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位。

抗日战争开始后,萧克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副师长,1939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平西、热河和冀东地区的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率部参加和参与指挥了张家口、保南、石家庄、衡宝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担任过总参军训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解放初期,他受命主持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致力于推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8年,全军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萧克被打为“反党集团核心”,调任农垦部副部长。1968年1月,解放军“支左小组”进入农垦部开展“大清查”,萧克再次被隔离审查。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在1969年12月被安排去江西永修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和再审查”。尽管他身处逆境,经历多年磨难,但他那重原则的个性一点都没有变。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有人提出为彭德怀平反。“彭”是反“教条主义”运动的主持人,萧克却不计前嫌,首先发言赞成为彭平反,足见他的胸怀宽广。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位晚辈冒昧的问萧克将军:如果从资历讲,您1925年就入党了,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而1955年授衔时,仅授您上将军衔,比您资历浅的人却授予大将军衔。您当时心理平衡吗?萧老并没有直接回答。

他意味深长地给这位晚辈讲了一个故事:东汉初年,刘秀麾下的一个被称为‘大树将军叫冯异的人。冯异曾参与消灭王朝割据势力。大功告成后,论功行赏排座次之时,他却退避树下读书思过,因此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这个故事讲完后,萧克将军就不再说话了。这位晚辈顿悟。萧克的丰功伟绩,令后人高山仰止;萧克面对功名、利禄、荣辱的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学识广博,笔耕不辍

萧克好读书,也善思索,阅览过很多的中外名著,即使是在沙场上运筹帷握、指挥鏖战的间隙之际,仍然是手不释卷。美国知名记者、女作家尼姆·威尔斯曾在著作《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曾称萧克为“军中学者”,评价萧克“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他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和诗作,战争年代曾出版《抗战军事论文集》、《挺进军“三位一体”的任务》等书,后笔耕不辍主编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等书,出版了《萧克诗稿》、《萧克回忆录》和长篇小说《浴血罗霄》。作家夏衍称赞《浴血罗霄》为“奇书”。萧克一边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边在马背上写小说,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議,这是一“奇”。可惜《浴血罗霄》这本书还没出版就被批判了两次,50年后才面世,获得了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荣誉奖,此为另一“奇”。萧克萌发写小说的念头,是在西安事变之后,当时他拿到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的小说《铁流》,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觉得书中描写的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一支俄国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逐步锻炼成有纪律的革命队伍的故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是如此相似!他由此想到,应该写一部中国的《铁流》,用来激励人们的斗志这不也是很好的革命武器吗?

就这样,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一部4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终于完成了。但他没想到,在1985年批判“教条主义”的运动中,他受到错误处理,小说也被当成“靶子”遭到批判,给萧克招来横祸。直到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小说才正式出版,这时萧克已80岁了。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萧克诗稿》。他在该书《后记》写道:“我喜欢写几句诗,首称是与自己幼时所受的影响有关。我从私塾开始识字,做对联,读四书和古诗以及《声律启蒙》。三伯父是拔贡,他的四方韵文、绝句给我印象很深。上高等小学尤其是进简易师范后,国文教师既提倡白话文、白话诗、但又教那些古文、古诗,周末作文,文言白话均可,我有时还学写些旧体诗,教师亦持赞赏态度。”“1926年从军以后,也常常读一些新文学作品,如郭沫若的《女神》、冰心的《繁星》、胡适的《尝试集》,以及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等。虽然战事频繁,便在写战斗文书、训令、布告和报告之后,有时也写几句诗。还用韵文写过布告。解放以后,读写得多些了,和战争年代那些马背诗相比,抒情、叙事、感怀,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过去更宽更多了。这些诗,有的是我个人的经历感受,更多的是对社会变化和一些历史事件的抒怀。”

萧克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在他工作过的办公室里,有一排偌大的笔架,毛笔悬挂。1927年南昌起义后,遭到伏击后,部队溃散,萧克流落到广州时已是身无分文,为了生存,他在一个老先生的卖字摊子上留了下来,一天靠卖字挣几毛钱解决生计问题。一直到耄耋之年,他写字时仍很讲究心正、身正、纸正、笔正,即“四正”。萧克还是一位统领文化军团的总指挥,晚年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先后他率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出一部史无前例的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著作编撰。其中在编写《中华文化通志》中,他亲自担任主编,并把出版这本书作为一场战役来打,动员多方共同努力,1998年这本包括十典、一百零一志的《中华文化通志》全部出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化通志。

四、高风亮节,忠于真理

萧克将军的治学箴言是:“只有忠于史实,才能忠于真理”。萧克将军在《朱毛红军侧记》这部书的前言中写到:“这是一个曾在朱毛红军战斗过的老战士的怀念与追思”,“我不满于自己的记忆,许多问题都是在翻阅大量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还曾与一些当事人商讨,与党史、军史部门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认真甄别分析,做到事实准确,至少减少错误”。他在党史、军史研究中力倡实事求是,反对人云亦云,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纠正一些讹传,在学界传为美谈。

萧克将军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数十年的革命生涯其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忠于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萧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遭到破坏后,他历尽艰辛,坚定执着地辗转寻党。192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八连指导员的萧克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写下了革命生涯中光辉的一页。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五光十色的诱惑纷至沓来,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像萧克将军那样,始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自励自警、自省、自律,踏踏实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萧克将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井冈山战争时期,萧克就显露出军事才干,在其后更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得以展现。红四军进入赣南闽西后,他担任了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被闽西的群众称为“闽西萧司令”。1934年8月7日,由萧克担任军团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湘赣革命根据地井岗山出发,拉开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从1934年8月7日到1936年10月18日,红六军团历时两年零一个半月后,才到达陕北,结束长征。他们长征的时间是最长的。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萧克是战争年代的革命猛将,和平时期的建设闯将。战争年代,他不畏艰难困苦,敢打硬仗、狠仗,多次主动请战。红六军团从江西出发时有9700余人,纵横转战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11个省,发生大小战斗150次,到会师时全军团尚有4059人,在长征的各路红军中损失的比例也是最小的。之后,萧克奉命调任红31军军长,直接在徐向前元帅领导下工作达半年之久。时年萧克年仅29岁,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做了大量工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异常艰巨复杂的事业,我们唯有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当前,我们要充分抓住国家加快实施中、西部崛起战略和贵州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力推进贵州脱贫攻坚工作、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努力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萧克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把自己的工作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坚决同一切摆脱和削弱党的领导的错误言行作斗争。萧克的组织观念非常强,一直被熟知他的人传为美谈。由于需要,萧克曾多次被调动工作,从无怨言。建国前,萧克是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都工作过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萧克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在八路军师级以上的高级将领中,他依然是最年轻的。后来,他又调任挺进军司令,实际上麾下没有多少兵马,可他照样欣然接受,干得有滋有味。1958年,全军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萧克被打为“反党集团核心”,调任农垦部副部长。1968年1月,解放军“支左小组”进入农垦部开展“大清查”,萧克再次被隔离审查。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在1969年12月被安排去江西永修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和再审查”。尽管萧克身处逆境,但他那重原則的个性一点也没有变。当时有许多专案组来找他调查核实有关材料,他总是实事求是地有啥说啥。萧克将军建国后任军委训练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等职,以治学严谨而著称。据云,解放军正步走的规范姿势,为萧克将军亲自制订,将军晚年仍能昂首挺胸,脚背绷直走正步。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会有很多。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讲原则、讲正气、讲大局,坚持依法依纪依规办事;对于一切错误的行为和违法违纪现象,要坚决抵制,敢于斗争。要通过全党上下的一致努力,维护党的形象,促进党内团结,推动社会和谐。

在人们记忆中,这位圆脑,高额,瘦长个,剑眉上扬,双目清澈,谦和有度、学识广博、百战之身不失儒雅风采,千军之师仍具书生意气的将军,在2008年10月24日,102岁的他走完了辉煌的一生。这位离开了我们已经十年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仍然用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像萧克那样,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争做建设的主力、改革的斗士、创新的尖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承担起富民强国的历史使命,奋勇拼搏,百折不挠,为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

我们现在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事业,弘扬革命先辈精神,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董保存.“大树将军”萧克[J].湘潮,2008(12).

[2]黎白.缅怀萧克老将军[J].炎黄春秋,2009(05).

[3]张惟.对萧克将军的回忆[J].炎黄纵横,2009(03).

[4]董保存.萧克求实存真[J].政府法制,2009(18).

[5]李英,华南.萧星华.传奇上将萧克的家国往事[J].中华儿女,2017(03).

[6]吴东峰.军人学者萧克[J].当代军事,2006(05).

猜你喜欢
萧克长征
萧克镇南历险记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路上与您同行
一路长征一路歌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萧克:沙场文坛传奇一生
萧克上将与共和国元帅
杨尚昆、萧克同志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