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发现美洲钩虫1例报道

2019-04-18 09:19孙传涛李胜保李德平单宝珍姜东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结肠镜血常规寄生虫

孙传涛,童 强,李胜保,李德平,杨 帆,单宝珍,姜东升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8

钩虫病是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我国流行范围广。对钩虫病的诊断常用方法为临床表现结合粪便找虫卵,内镜检查尤其是结肠镜检查直接发现成虫较少见。现报道1例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美洲钩虫案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病例患者,女,60岁,农民。因“间断上腹部胀痛1年”入院。入院查体:无贫血貌,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均未见异常,大便隐血阳性,肝胆脾胰腺彩超未见异常;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遂完善结肠镜检查,肠镜下升结肠见活寄生虫,虫体呈红色,一端吸附于肠黏膜内,一端游离,注水刺激见其蠕动(见图1~2),活检钳取出后送湖北医药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美洲钩虫成虫。予以阿苯达唑片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腹部胀痛症状消失。

讨论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或(和)美洲钩虫寄生人体所致,成虫主要寄生在空肠,有少数寄生胃、结肠的报道[1-2]。

图1 镜下虫体呈“S”型;图2 镜下虫体头端吸附于肠黏膜、尾端游离Fig 1 Colonoscopy showed the worm body was in the form of a “S”; Fig 2 The head end of the worm was adsorbed on the intestinal mucosa and the caudal end was free

钩虫感染后早期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贫血症状,其他临床表现有累及皮肤引起钩蚴性皮炎,累及呼吸道引起咽部不适、咳嗽、咳痰,甚至大咯血[3]。

钩虫病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漏诊。粪便找虫卵是诊断钩虫病的首选方法,直接涂片检查简单易行但漏诊率高,饱和盐水浮聚法虫卵检出率比直接涂片法显著提高[3]。血常规检查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诊断有提示作用[3]。内镜下查找成虫对钩虫感染有确诊意义,但检出率低,费用高,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不明原因的慢性贫血,可依次行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4]。

钩虫感染后是否出现贫血等症状,与感染钩虫数量、人体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3]。因本例患者腹痛症状无缓解且查大便隐血阳性为排除肠道病变行结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意外发现钩虫感染;因此提示对于反复发作腹痛、腹胀患者即使血常规正常也需考虑到寄生虫感染可能,尤其是当大便隐血阳性时。本例患者无贫血且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在钩虫感染相关报道中少见,不排除与感染虫体数量较少有关;钩虫成虫寄生结肠的报道较少,本例不排除与结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有关,对于钩虫的异位寄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对于不明原因贫血、腹痛、腹胀、腹泻患者需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需多次行粪便找寄生虫卵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行内镜检查是必要的,同时应注重三大常规(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猜你喜欢
结肠镜血常规寄生虫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血常规解读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