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写景状物鄙视链

2019-04-18 12:36莫笑君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火山灰状物类人

莫笑君

“写景”鄙视链:高手玩的是"佛系”

处于“写景”鄙视链末端的状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图文不符。

换句话说——戏多。最常见的套路:风景照配励志鸡汤。一朵小小的雏菊,叫人“充满希望”;一条七拐八拐的大河,催人“全力奋进”。典型的“升华主题”“强行说教”,多出自长辈。他们倒也没有恶意,只是非给“景色”冠上“思想”,让人冷不丁刷出一篇命题作文似的瑟瑟发抖。

要提升一个层级,至少得讲究构图。这一环的同学,拍天空、四季;拍街景、生活,他们善于见微知著、捕捉细节,走“写实”路线。写景的语言充满传统风味,基本都是“形容词+名词”式描写,反而最具《荷塘月色》《囚绿记》等名篇风味。读来虽觉平平淡淡,但毕竟流露真情实感,反手一个赞是基本礼貌。这类人也是朋友圈里基数最大的群体。

当然,要爬进鄙视链上游,这还远远不够。在上游睥睨群雄的高手,早已摒弃朴素的“写实”技巧,而用“写意”来鹤立鸡群——“傍晚的落霞,像维苏威喷射的火山灰。”“雨后落叶满地,是梵高的手笔。”写景不带任何描写,还狠狠彰显了见识与品位。这类写景技法属于险中求胜,常给人字斟句酌、高屋建瓴、耳目一新、胡说八道之感。评论中也常常出现以下景观:一类是“好有意境哦”“梵高的手笔也不及你的手笔”;还有一类是“火山灰?那不就烧焦了吗?”“我的妈!包干区变这个死样子了?明天是我值日啊摔!”“嘤嘤嘤,都怪下雨,杂粮煎饼铺今天没开。”一旦看到这类状态,赶紧点赞,以便静观艺术家和人民群众的激情互动。

即便如此,这依然不是“写景”鄙视链的顶端。站在顶端的,是返璞归真、大象无形的那类人。这些人,懂光线,会构图,发图只精选一张,从不发满9宫格;文案要么一个短语,要么没有。点开看了又看:到底拍了个啥?在哪拍的?几个意思啊?让人好奇又怕暴露无知,想点赞又不明所以,玩的是一种“佛系”的神秘。“状物”鄙视链:向上爬竟然有捷径?

“状物”是最能暴露一个人知识水平的。

处在鄙视链末端的一般是“食物”。注意,是“食物”,不是“美食”。你会在上下滑动时突然刷出一张风格清奇的“食物残渣”,配文“嘻嘻今天出来吃大餐!”请问大餐就是这些蟹壳吗?高级一些的,是那些自己下厨做饭的同学。若成色尚可,一句“嘿嘿,在老妈指导下第一次下厨!”可换来恭维无数;如果做出的是一个焦黑的荷包蛋,就一定不要再强行“状物”,避免养成招黑体质。

要在“状物”鄙视链向上爬,有一个捷径:发自拍。自拍的本质,是一种健康、自信的自我展示行为,关键在于真实、自然。当然,由于现在一键美颜、一秒瘦脸的功能实在太多,使得“捷径”升华为“劫难”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每一个进入鄙视链上游的人都不容易,他们至少保有一类小众爱好。这类人,会有意识地拍书、唱片的封面,放喜欢的作家、画家、乐队、设计师的作品,在朋友圈分享近来的读书、听歌、观影心得,他们的状物方式可能是引用作品中的一句话,也可能是一番个性评论,夹带许多看都没看过的人名和类似“硬核”“GGAD”“顶流”等国内术语,轻轻松松建起圈层的屏障。

当然,真正站在顶端的,是那些要么不秀,一秀就全是各类荣誉的同学!照片都是父母、老师或旁人帮拍的,大赛中接过奖杯的瞬间、夏令营获评优秀学员的合影、上台表演或发言时的定妆照……我们能做的,就是贡献一些来自底层的仰望。

朋友圈的写景状物鄙视链,是课余的社交游戏,也是一剂自我宽慰的催眠药。屏幕上的景与物,是剔除一切生活的琐碎后呈现的,离真实有多远,谁也不知道。有朝一日你会发现,最可怕的并不是链條顶端的人,而是被问:“朋友圈是啥?我只玩QQ空间。”

猜你喜欢
火山灰状物类人
类人生物大起底
你的手指长度,决定了你的性格!
口头禅暴露性格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摄影欣赏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新一代类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