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

2019-04-18 07:44陈秋丽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独立学院大学生

陈秋丽

【摘 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新生力量,在我国存仅十余载,独立学院想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关键在于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目前就业大环境低迷的状态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本文特别针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做简单分析和就业指导。

【关键词】就业能力;独立学院;大学生

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与2016届(34%)基本持平。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3%、42%。在本科院校中,“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离职率为13%,非“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离职率为25%。其2018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8%)、“薪资福利偏低”(42%)。

独立学院学生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从学校方面来讲:1、我国目前三百多所民办高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五十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三本院。学校数量众多,但是师资力量贫乏、教育经费不足和实践基地缺失严重影响这学生的就业能力。2、从师资力量来讲,作为三本院校和独立学院,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学生学费,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造成师资力量的流失。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学院不得不启用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员,老师教学能力不足和经验缺乏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从生源质量来讲,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差,进入大学后开放式的教育,更会让这些学生变得更不自觉。要让这些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学生,但老师的付出与获得之间的矛盾会影响老师的付出。

从学生自身来讲,学生自身学习自觉性低,学生频繁的旷课严重影响自身基本技能的提升,还会对学习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影响着老师教学的积极性。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无用的想法,有些学生认为课内学习是浪费时间,基本文化,历史积累等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意义。学校课程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这些不足,在工作中表现出无法适应工作压力,不能良好的和上下级沟通,不喜欢社交活动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从社会环境来讲,1、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现在普遍存在着晚上玩手机,上课睡大觉。学生痴迷于手游,刷抖音,沉醉在网络小说里,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在玩游戏而不是学习上面。以上的环境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2、我国作为制造大国,世界工厂的聚居地,很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建厂,设立分支机构,这就需要大批量的产业工人。这些机构的存在为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平台。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并没有掌握这核心科技,从事的更多的是简单的代工。以百万员工著称的某公司为例,在中国大陆地区更多的是简单的代工,其设计和研发均在台湾进行。这里面需要很多的大学,高职高专的学生作为新鲜血液,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但是这些新鲜血液往往处于工作岗位的基层,造成了工资低,任务重,现实与理想严重不匹配,看不到希望等。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每年有七八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环境和经济环境日益紧张的今天,学生普遍采用先就業再业的态度,导致了更多的频繁离职。3、作为掌握着主动权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某些企业也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企业因为急于招人而抱着试试的态度启用新人,录用后才发现存在着各种能力缺陷。同时,因为对于某些情况说的不是很明确(试用期是否缴纳社保,公积金?周末是否需要加班?有些公司是必须加班而不是之前招聘时讲的有需要加班。是否有加班费?加班费按照全薪计算还是打折后计算?年终奖如何计算?等等)也影响着新人工作的稳定性。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大学生应该做好3件事情:第一、在校阶段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读书和就业能力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指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就是学好自己的课程。虽然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等级在很多的民企,中小企业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这就是自己学业的证明。在学习计算机时,office中的PPT和Excel更是值得大学生好好学习的知识,这两个知识作为工作的基本工具,特别是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如果自己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两项基本技能,在工作的时候会大大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大量的数据淹没而无法自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都与自己所学的工作不具有直接的相关性,身处一个多元社会,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多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将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惊喜和彩蛋。

第二、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大三下学期结束前要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去干什么?想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家做的就是去多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兴趣所在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钻研。这里除了学校的课程外,需要读大量的自己兴趣方面的书籍,了解所处行业的情况。找到一个让自己能够为之奋斗终生的事情或者让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的事情,而不是进入社会后再慢慢去找,这种代价太大。或者在大二结束前时候,给自己定下来毕业后需要进入的公司,用一年半的时间去为进入这个公司做充分的准备。比如,给自己定位毕业后进华为,可以在网上搜索华为对本科生的要求,大三的时候去参加华为的宣讲会和参加面试,询问自己疑惑的问题等等。不管给自己定位在某些公司或者某个行业,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提前下手。

第三、入职前的充分调查。个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8%)、薪资福利偏低(42%),而这两项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到的。进入一家公司前,请先实地了解公司的地理位置,如果接受不了位置偏僻的公司就不要去,而不是先去看看,入职后没几天就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而离职。面试时务必就薪资问题谈清楚,前文提到的薪资细节务必咨询清楚。面试时,可咨询所在部门的人事结构,公司当前业务规模和未来的规模,已当前人数和规模为基础计算未来人力需求。部门已在职人员花费了多长时间升职到当前岗位,自己去了以后的发展又为如何?也可以私下了认识一些公司的其他人,进一步了解公司,自己所应聘部门的详细情况。在做了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再去入职。

最后,鉴于当前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企业生存压力变大,很多高校的基础教育又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大学生们认识到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在个人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自身则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在校期间认真读书,培养爱好,广泛涉猎兴趣范围内资讯,寻找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提前做好未来计划。建立积极的责任心和专注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为自己的精彩人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新:浅析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面临的四大挑战(J),教育与职业,2010(17):35.36.

[2]张西平,陈素红,许立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中国典礼教育,2010.22.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独立学院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