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清新的散文诗
——评话剧《信仰》

2019-04-19 07:44
剧影月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发店小宝话剧

话剧《信仰》(又名《红星理发店》)是由青年作家曹敬辉编剧,南京青台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金湖县淮剧团创作演出的一部话剧。该剧取材于当下南京的市民生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字里行间感觉到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在剧本语言语境的引领下,观众仿佛再次来到了淳朴诗意的秦淮河畔,历经了金陵50年的风风雨雨。作品通过讲述了一个百年老理发店的历史沉浮,写出了大潮流对人的冲击很大,写出了时代的变化,写出了坚守的意义。写50余年的理发店,以小见大,就是讴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话剧《信仰》主题积极向上,当下各种负能量充斥着社会,很多人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话剧《信仰》是对历史的回望和反思。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信仰》中的语言对话作者运用的都是南京方言,使整个剧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幽默有特色。比如:甄小宝劝爸爸卖房子:“老宝,最近,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有的人,站着就把钱挣了;为什么有的人,坐着也把钱挣了。而我们,又跑又跳、又吵又闹还就是挣不着钱呢?”亮叔:“你啊,不把那些臭毛病改了,这辈子也挣不着钱。”甄小宝:“我不是在说我。我到哪儿挣不着钱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爷挣钱处。我是在操您的心啊。”亮叔:“我要你操什么心啊?我规规矩矩开店,哪年不整个……这是商业机密,赚头我不告诉你。”甄小亮:“可是您太辛苦啦!”亮叔:“别跟我绕弯子,你到底想说什么吧?”甄小宝:“我啊,想让您,躺着就把钱挣了。”亮叔:“躺着?挣钱?那除非……你咒我呢?!”甄小宝:“您别胡乱联想啊。我是说啊,让您躺在家里啥事不干,消消停停的,每年净挣百八十万。”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可谓贯穿全剧,诙谐幽默、独特的感情色彩,让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更加立体、生动、饱满。另外小明星演员厉睿哲饰演的精精儿、郭丽彤饰演的空空儿也调节了作品的节奏,烘托了人物的情绪,使整个剧作既贴近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质感。

二、平淡如水的叙事结构

在中国戏剧理论和评论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像谈起戏剧矛盾冲突,就是‘生与死’‘血与火’的激烈斗争。只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才有戏,才能塑造人物,才能抓住观众。”于是一些剧目在创作中刻意营造激烈曲折的戏剧冲突,并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入戏”。于是这种创作方法便逐渐形成一种模式,并为不少剧作者接受。但是实际上这些剧作者有意为之的具有较强冲击力的矛盾冲突,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冲突,往往会让观众感到虚假与不自然。《信仰》中的感情戏则是选择了贴近现实的创作手法,既不构建复杂的感情冲突,也不粉饰剧中人感情生活的不如意。尽可能摆脱模式化创作的窠臼,以白描的手法进行剧情构建。说的是家乡话,演的是身边人,道的是家常事,正是《信仰》一剧打动人心的地方。给观众如同生活中邻里般的亲切感。《信仰》一剧的切入点是一座面临拆迁的理发店,由此引出与之相关联的各色人等。剧中并没有高大全的人物,有的只是观众们日常能见的小人物。创作者力求追求人物性格的平民化和生活化,不避剧中人物的性格缺点,将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行细致入微地展示,具有亲和可信的效果。亮子、小宝、英姿、华华、潇潇、董师傅、周主任、李嫂等一个个朴实的人物使观众恍然间置身于旧日街巷胡同之中。

创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笔触写出了人物的生动行为和传神语言,还原了日常生活场景。亮子对英姿半个世纪的情深义重,英姿和华华是数载的情感敌人,古稀之年的董师傅和李嫂对往日岁月的眷恋,小宝、潇潇的斗嘴嬉闹,邻里间的深情厚谊在看似琐碎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中徐徐道来,在塑造人物时,作者用淡墨画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真正的感情深沉地隐藏在画面的背后,在浪漫主义的引领下更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力量。通过人物细致入微的表情、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冲突,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丰满、生动,质朴凝练。通过一幕幕饱含生活情趣的情节深化了观众对生活的认知,产生鲜活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信仰》在舞美设计上还原出了理发店、胡同等场景,真实的展现了秦淮民风,将一幅秦淮市井风情的画卷展示在观众面前。

话剧在进行现当代题材创作时,要注意将观众对生活的期许融入到创作中来。于是《信仰》对于全剧的最大冲突点——“拆迁”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化解。虽然秦淮老城居民经过“拆迁”搬入了高楼大厦,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老城的消失也带走了老城的生活风貌,造就了当下的城市乡愁。这份对老城的眷恋日久弥新。在《信仰》全剧的末尾通过主人公的努力,最终得到保留,正是对这种人民愿景的回应。

三、散文诗般的风格

话剧《信仰》的主要人物并不多,作者也没有强调某一个具体事件,但剧本的设置里却具有很大的信息量,从国营理发店,到私营理发店,再到与时俱进的现代理发店,再回到返璞归真,怀旧风格的红星理发店,主人公红星理发店的学徒亮叔(亮子),一辈子坚守理发店,兢兢业业,他和青春美丽的英子彼此爱慕,为了履行约定,一辈子在坚守。他对爱情专一,对目标持之以恒,对事业珍惜。和光顾理发店的各色人等,如炒房族、职业二奶、吸毒女、小偷、嫁夫族、海外野鸡大学镀金租、碰瓷专业户、职业相亲节目女嘉宾等,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生活在这个浮躁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或许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都光顾过红星理发店,因为时代、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的差异,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有的人贪婪,有的人清高,有的人重名利……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是都是因为他们的浮躁,他们的投机取巧,价值观有所偏差,才失去成功的可能。这众多人物的命运在红星理发店不断地轮回上演着,生老病死自然地发生,没有人去预测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人试图改变,而他们的经历却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是中国改革开放50年来的缩影。

话剧的情节虽然是作者精心铺垫的,呈现出来却不着痕迹,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作者没有刻意表现沉重和压抑,也没有刻意表现对命运的追问和呐喊,只是通过一个理发店的视角和语言进行陈述,在无形中融入了剧作者对生命存在的冷峻审视和对人性深入的剖析、感悟。生活总有波澜,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里,快乐和悲凉都渐渐被平息、渐渐被遗忘,正是这种散文诗般的写作风格让整个剧本有一种沉甸甸的情绪在流动,让人感伤与叹息,具有朴素清新,别样的美。

同时,剧本的环境描写、情境动作设计、情绪的处理都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同时又仿佛有很多当时场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让人不由自主地在画面和声音的引领下跟着理发店的视角和脚步回到了50多年前秦淮,跟着那时的人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话剧《信仰》像一首清新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在怀旧、温暖又有些伤感的氛围里聆听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在朴素流畅的叙述里感受了这个关于青春关于遥远年代的回想。

猜你喜欢
理发店小宝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话剧《二月》海报
再见啦,秋天!
捉迷藏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五行理发店
最后一名
鱼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