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19 11:4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阻肺延续性呼气

李 静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近年来,现阶段我国临床中慢阻肺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给家庭、社会、医院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慢肺阻主要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典型的类型。它的形成有很多原因,目前公认的最重要发病因素是吸烟,吸烟的时间越长,吸入的烟量就最大,自然患病率也就越高。依据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变现,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出易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等症状,晚期患者还伴有体重下降、食欲退减、精神抑郁或焦虑等现象,而本病最突出的特点是患者反复咳嗽并逐渐加重[1]。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化,以往的常规护理干预逐渐不再符合大众需求[2]。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的慢阻肺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7.47±3.53)岁。观察组25例,男性15例,女10例,年龄(25-78)岁,平均(49.53±5.63)岁。两组慢阻肺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阻肺患者临床诊断标准;(2)同意并配合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患者;(2)不能积极认真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估评的过程中,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机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进行监督指导。观察组则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心里疏导干预、临床护理干预、由家到院、由院到不同科室之间的护理干预与协调。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起居进行监督指导,严格控制患者饮食中的盐分和糖分,告诉患者多吃清淡的食品,并采取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对观察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及时更新服务理念,掌握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技巧[3]。在患者出院后,院方就要组织成立相应的护理小组,并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整个方案进行统一管理。护理人员要定期询问病人的生活状况和各项生命指标。在这个阶段,针对不同患者设计和制造相应的护理干预管理,对不同的患者做出备用方案。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峰值呼气流速的数据。舒适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机体、精神及情绪舒适度程度越高。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评分比较(±s)

表1 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评分比较(±s)

峰值呼气流速(L/s)观察组 25 66.63±4.82 2.54±0.68 1.64±0.57 4.34±0.85对照组 25 75.83±3.74 2.65±1.11 2.67±0.27 4.05±0.45 t值 / 5.86 8.65 7.55 8.45 P值 / 0.00 0.00 0.00 0.00组别 例数 舒适度评分(分)用力肺活量(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L)

3 讨 论

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慢阻肺的治疗不仅仅是医生的医技,它与患者的心理、机体状态、出院后的护理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慢阻肺的病情反复、治疗过程漫长,这很容易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过度的心理负担会加中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针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延续性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多种出院后的护理方法和指导。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大大减缓了患者的疼痛感,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在慢阻肺患者可有效减缓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的,改善患者症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护理机制,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阻肺延续性呼气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