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

2019-04-19 11:50张荣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母婴产后新生儿

张荣平

(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69)

随着近年来医疗、护理技术,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对产妇的护理逐渐进行转变,有资料显示[1],产妇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母婴健康,故需在其分娩后实施高质量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提高产妇认知能力,加快其康复速度方面有极高价值。本次随机选择100例分娩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其实施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于本院(2018年0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分娩产妇(n=10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抽签法),即每组样本数:50例。

观察组:年龄:21-40(平均:30.5±9.5)岁;孕周:37-41(平均:39.0±2.0)周;

对照组:年龄:22-40(平均:31.0±9.0)岁;孕周:37-40(平均:38.5±1.5)周。对比2组(n=100)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在家属知情情况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1)心理护理:孕产期是女性特有的关键期,导致孕产妇在身份角色转变过程中出现焦虑心理,担心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婴儿、担心自己身体恢复等,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如何照顾婴儿,护理人员会给予产妇全面的指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其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2)健康指导:护理人员于分娩后24小时,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指导产妇掌握健康合理饮食结构、母乳喂养方法、乳房护理及清洁方法,叮嘱其加强个人卫生管理,每日对伤口进行消毒和会阴擦洗,勤换卫生巾,防止恶露感染。告知产妇首次小便的重要性及预防尿储留的方法。

(3)产后修复:将超声耦合剂均匀涂抹于专用治疗片上,将治疗片紧贴于膀胱/乳腺组织,张贴完毕使用腹带/胸带进行固定,启动治疗仪设定相关参数(能量:60MJ)后进行子宫/乳腺修复治疗,20min/次,2次/天,治疗结束对乳房/子宫进行按摩。

(4)产后详细讲解三早的重要性,帮助产妇及新生儿尽早完成母婴接触,护理人员在母婴同室内对产妇及家属给予新生儿各类护理进行讲解,包括新生儿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沐浴、抚触、母乳喂养等,可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到其中,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导,护理人员操作一遍,再让产妇及家属实施一遍,针对问题进行逐一更正再讲解,使产妇可了解护理中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产妇认知能力。

对照组:常规护理,分娩完成后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并告知其乳房护理的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且每日定时在指定地点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产妇及家属在窗外等候。

1.3 分析指标

1.3.1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观察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乳腺炎发生率。

1.3.2 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估

采用百分制问卷调查表评估。

1.3.3 产妇满意度评估

采用本院统一下发百分制问卷表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100例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评估,详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100例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评估(n/%)

2.2 护理质量

100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估,详见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100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估( )

2.3 产妇满意度

100例产妇满意度评估,详见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100例产妇满意度评估(n/%)

3 讨 论

妊娠、分娩属于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分娩过程中会为女性心理、机体造成一定创伤,且分娩结束女性在进行角色转变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类并发症,加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较少,故在喂养及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差错事件,降低临床护理质量。文献报道[2,3]:母婴床旁护理的主体定位在产妇和新生儿,并且在床旁进行护理,个性化较强,对于产妇产后恢复有利不仅如此,运用母婴床旁护理的模式还能够满足各方需要。不仅能获得良好的成效,也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帮助产妇与婴儿之间形成良好沟通,有利于婴儿在后期的健康成长。

因此,该护理方法遵循可持续性、针对性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护理使产妇掌握自身营养需求及乳房护理措施,对产褥期出现的不良事件可进行自我处理,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沟通,可以使其尽早适应角色转变。对产妇子宫/乳腺进行修复治疗,降低乳腺炎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人员在健康宣教及护理知识讲解过程中,需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产妇掌握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且产妇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该研究结果与王慧[4]等相似性较高,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价值显著,对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很高价值,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母婴产后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