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019-04-19 01:26秦苏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诗仙李白精神

秦苏

摘要: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颗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明星--诗仙李太白。在李白的一生中,因为胸中充满了仙气与侠气,并最终体现在他所写的众多诗中,从而使得他的诗也充满了仙、侠精神,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可谓凌轹前贤,后无来者。文章试图通过对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的分析,来帮助人们对李白的一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诗仙;李白;仙;侠;精神

一、李白诗中的仙精神分析

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由于名叫李耳,因此被李唐王朝奉为先祖,同时将道教作为了李唐王朝的国教。在李唐王朝的推动下,以及基于李唐王朝的繁荣强大,使得中国道教的发展拥有了兴盛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自此中国道教迅速达到一个发展高潮。在此期间,道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李唐王朝,李白身处那个时代,自然也不例外。在历代众多著名诗人中,李白大概是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位诗人。

自古以来,蜀中之地就有着浓郁的仙风道气,其间遍布道教洞天福地。而李白少年时代就生活于此,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甚至这份影响持续了他一生,但在不同时期对李白的影响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少年时代的李白被诏长安之前,因为心中还荡漾着较为强烈的功名欲望,之所以崇道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借此赢得更多声名,这一阶段的李白对于道教的认识无疑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道家思想最突出的就是自由,启示人们应摆脱世俗束缚、打破思想禁锢,去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不再受到任何的约束。因此自从他被赐金放还以及流落江南的时候,政治上的失落使得他将道家思想作为了寄托思想,从而对道家思想的态度变得更加虔诚,同时还正式受箓入道,希望能借此排遣因仕途失意而导致的苦闷心理,此时的李白开始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其自我仙人意识开始出现,从而逐渐拥有了飘逸洒脱的气质,形成了狂傲不羁的性格。李白天真地认为自己其实原本是一个仙人,只是偶遭贬谪而来到人间,并且自己最终还是会以仙人招回的,这一思想在他的诗中充分体现了出来。所以在其《焦山望松寥山》一诗中写道:“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在《古风·朝弄紫泥海》中写道:“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如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而为了表明自己已经不用再受到世间桎梏,已经回归了仙位,他在《酬崔侍御》中写道:“严陵不从万乘船,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同时还在《草创大还赠柳官迪》中写道:“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宣称自己不会再俯首为臣,而是要当玉皇大帝的客人。可以说此时,李白已经将自身放逐到了社会秩序、国家的边缘了,对明主的眷恋和依存已经荡然无存。

二、李白诗中的侠精神分析

如果要对李白的身份进行定位的话,曾经有人定位其拥有三种身份,一是儒生,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对李白产生的影响;二是谪仙人,这体现出了道家思想对李白产生的影响;三是侠客,这体现出了侠客思想对李白产生的影响。事实上,李白的父亲李客好像原本就是一个侠客。在《李白纵横探》中就曾指出,李客由于任侠杀人,逃罪避仇,才会遁还剑南巴西郡昌明县青莲乡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受到父亲侠客思想影响,李白从小自然也好剑任侠,而在其所写的诗中也曾对侠客绘声绘色地进行了描绘,并且对侠客的侠义行为五体投地地进行了讴歌。正是由于深受侠客思想影响,李白非常钦慕古代的侠客们豪迈放浪、慷慨悲歌的生活态度以及这些古代侠客们所奉行的侠客精神,这也导致李白后来曾发生不到一年时间里,散金三十万,对落魄公子进行周济的壮举。

可以说,在李白一生中,行侠仗义是其最主要的思想,是侠义之士的思想和战国纵横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融合与发展,李白在此基础上对战国侠士精神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还需要看到的是,李白之所以对侠客精神情有独钟,也与当时尚武风气、胡风劲吹的大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不然即使有李客的影响,相信也会减色不少。他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写道:“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就是称赞游侠儿们各个武艺高强。在《幽州胡马客》中写道:“笑拂两只剑,万人不可干。”就是在歌颂幽州胡马客能够一人能敌万人之勇。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写道:“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是在说自己也能像鲁仲连那样绑信在箭上,获得攻下聊城的大功。而即使到了李白年迈的时候,他依然侠心不改、理想犹在,这份侠客精神在其《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末尾是这样写的:“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为大国忧。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郭子仪的大军在相州溃败,而史思明又将首都洛阳攻破,整个李唐王朝陷入了动乱格局,李白听闻这一消息,自然心急如焚,迫切希望朝廷能够将他召回,让自己能够像汉初贾谊一样一展自己的本事,用自己的一身武功再次为朝廷冲锋陷阵。公元761年,年迈的李白仗剑跨马意图赶赴河南前线向李光弼请缨征讨叛逆,可惜的是途径金陵的时候病倒,而这也成为李白一直抱憾不已的一件事。事实上,侠客精神完全可以视为李白的表现形式,而其侠客精神的内核,还是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李白身上,仙人精神、侠客精神可谓是难分彼此,相互交融,正是在这两种精神的深刻影响下,才使得李白形成了率真自然、狂放不羁的性格,他在自己的诗中用豪迈、生动、个性的语言,感染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不可重复、不可摹仿的遗世独立的诗仙。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的光辉将永远璀璨地绽放着,照耀整个神州大地。

参考文献:

[1]张玮.李白的“侠”情结及其游侠诗[J].教育教学论坛,2015 (06):81-82.

[2]许培武.漫游太白,寻踪诗仙[J].小康,2017 (20):84-87.

[3]盖阙如.李白学道求仙[J].文史杂志,2018 (06):40-43.

猜你喜欢
诗仙李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和李杜合影
入川行吟(通韵)
自题
拿出精神
诗仙李白的归宿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