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那么在乎干货

2019-04-20 09:31琢磨先生
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臣子世界史干货

琢磨先生

我经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发标题诸如《纯干货……》《绝对干货……》之类的文章,转发者还不忘再加一句转发语:这种纯干货才让人受益匪浅。这么喜欢干货,你咋不抱着木乃伊睡觉呢?

言下之意就是,我跟你们庸俗众生不同,我是一个喜欢知识的人,而你们是一群每天都在云山雾罩里的湿货。其实吧,会做饭的人都知道,干货往往都是用来煲汤的,干货本身往往没什么价值,只有炖成汤变成湿货才有营养价值。

“干货”这个词被严重滥用了,被写作者滥用为自己不会有趣表达的一种借口,被转发者滥用为显示自己品位与众不同的一种理由。

什么是干货?配得上这两个字的,只有老子的一个字“道”。除此之外的所有解释都有水分,都是你的杜撰,连老子也不能例外。所以,他才说“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在打著干货的旗号做湿货的事情。比如,那些解读书的人,企图用几分钟把作者几十万字的著作,浓缩成几十分钟说出来,美其名日:干货导读。别开玩笑了,本质上不过是花钱找人把食物品尝了一番,然后嚼了嚼吐出来给你吃。然后,你还要付钱,还要连声称赞干货,干货。

如果你这么喜欢干货,那么35万字的《白夜行》无非就是一句话:儿子把老子杀了。而所谓的湿货版却用洋洋洒洒35万字来告诉你:这儿子为啥要杀老子。

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干货的故事:

相传波斯王即位时,要他的臣子编一部完整的世界史。几年过去了,臣子编出一部皇皇巨著。可国王已人到中年,国事繁杂,没时间看。臣子又用几年时间,把史本缩短,但国王仍然忙于朝政,无暇细看。臣子再将史书高度浓缩,而国王终因年老体衰看不了,抱憾终生。临死前,一位老史学家对他做了一个干货解读,六千卷的世界史其实是一句话: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人类历史浩瀚纷繁,也只是三个字:生,死,苦。

可是,把书读得那么浓缩有什么乐趣?你把生活理解成这样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绝对的干货和绝对的湿货,我都不认同。绝对的干货,让人远离了人性,失去了欣赏和最直接的体验;绝对的湿货,又华而不实。

在最高级的智慧和普通大众之间,存在着一个认知鸿沟。比如海德格尔,自己创造出一门语言体系来写哲学,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很难读懂他的《存在与时间》,这就需要有人在中间起到嫁接的作用。这个嫁接的人非常重要,因为他的知识边界和视野范围,决定了你能达到什么样的理解层次。

所以尽量多听一些人的解读,不要只迷信一个人。这种交叉性能让你更客观地理解一本书。在对某一本书非常感兴趣后,最好能去读一读原著。

此外,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随性阅读,不要只读别人推荐的书,因为被埋没的好书也不少。所谓的好书判断标准不一,这跟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层次有关。

不要那么在乎干货,所谓的干货其实不过是提供了窗口,让你快速窥见一门学问或者一个体系。而自己要做的就是,让它们沉下去变成湿货,加上水有耐心地去煲,让这些知识丰满起来,这样才营养丰富。

猜你喜欢
臣子世界史干货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
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百件文物带你玩转世界史
美国学者世界史视角下的中国史——浅析英文版《世界史》第一卷至1800